《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配电网低电压原因分析与治理典型方法

配电网低电压原因分析与治理典型方法

2017-06-04

  近年来,我国配电网建设投入不断加大,配电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用电水平相对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供电质量有待改善。

  配电网突出特点

  1、我国配电网点多、面广、线长,电源单一,自动化程度低;

  2、受城乡电网改造期间资金的限制,配变容量小,中低压主干线、接户线截面小,中低压供电半径大;

  3、农村配电网改造周期长,负荷增长快,用电时段相对集中。

  低电压分类依据

  1发生位置

  合理供电负荷距之内

  合理供电负荷距之外

  2发生区域

  变电站及其以下所属区域

  10kV馈线及其以下所属区域

  台区及其以下所属区域

  低压用户

  3发生时段

  短时

  周期性(季节性、阶段性、日负荷波动)

  长期性

  4发生要因

  电网设备容量不足

  用电负荷集中

  远距离供电

  三相负荷不平衡

  电网无功补偿不足

  调压设备调整不及时

  技术层面原因

  1、电压降主要因素

  2、部分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过长,供电质量保证能力较弱

  3、配电网调控电压能力不足

  (1)部分主变为无载调压型主变,无载调压型变压器根据负荷情况调节电压能力弱,难以满足电压调整需求。

  (2)变电站无功补偿容量配置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变电站无功补偿调整电压方面的能力。

  (3)长线路调压能力不足

2016110110495498.png

  4、低压用户侧无功补偿能力弱

  5、无功补偿能效偏低

  农村低电压治理典型方法

  变电站线路配变电压三集联调技术

  以居民客户端电压为依据,综合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短期与超短期负荷预测等手段,实现对变电站、线路、配变及用户无功补偿设备与调压装置等协调控制。

2016110110504547.png

  县级电网无功优化补偿技术

  无功优化补偿模式

  电压无功信息系统建设技术:应用信息自动化采集、计算机技术等,实现配电网电压无功管理相关数据实时监测、采集、计算分析,得出电压无功优化配置和最佳运行方案的技术。

  无功电源建设与改造技术:根据优化计算结果,进行无功电源建设与改造的技术,包括设备选型安装位置选择、补偿容量及补偿方式选择等。

  无功优化补偿与控制技术:依据电压无功优化方案,利用自动或手动控制手段,实现电压无功设备最佳配合的技术。

  35kV配电化建设

  35kV配电化技术主要包括35kV配电化变电站、35kV配电化线路和35/0.4kV直配台区三部分内容。

  ?35kV配电化变电站是指以满足偏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渡性或应对灾害应急用电为目的,遵循小型化、低造价、少维护等技术原则,电压等级为35kV、主变容量为3150kVA及以下、10kV出线为2~3回设计的变电站。

  ?35kV配电化线路就是采用12-15m钢筋混凝土电杆架设,选用瓷横担或复合横担等进行绝缘连接,实现轻型化设计的35kV线路。

  ?35/0.4kV直配台区是指使35kV线路深入负荷中心,采用35/0.4kV配电变压器供电的配电台区。

  中低压线路调压器应用技术

  在电压波动较大或压降较大的中低压线路,通过采用在线路中后端安装自动调压装置的方式,提升用户侧供电电压质量。调压范围宽,最大可达20%左右。

2016110110510746.png

  宽幅无载调压配电变压器应用

  根据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当忽略变压器的内部阻抗压降时,则有

  单三相混合供电模式应用

  中压线路深入负荷中心,低压单相变配电方式,一般分为单相二线制和单相三线制。

2016110110511823.png

  调容配变和子母配变应用

  有载调容配变具体包括有载调容变压器本体、有载调容开关、有载调容控制系统以及配套设备。

  此外还需要电网企业配合政府,统筹城乡电网发展,根据各地区农村气候环境和居住形态特点,梳理电网薄弱环节、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题,按照“导线截面一次选定、廊道一次到位、变电站土建一次建成”的原则提出解决方案,按照差异化需求提升农村配电网供电能力;

  对于农村“低电压”问题,要组织开展全面普查,建立常态化监测和治理机制,优化运行控制,加强电网建设,多措并举、防治结合;

  同时,要开展低压设备普查,加大老旧设备改造力度,推进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低压补偿装置及智能电表应用,逐步消除低压电网瓶颈、安全隐患突出、迂回供电等问题。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