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不惧比较、资源分享——中国将提供未来空间站应用机会

不惧比较、资源分享——中国将提供未来空间站应用机会

2017-06-10

  6月8日下午,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下属载人航天总体部魏传锋主任作了题为《空间站面向国际合作的开放式有效载荷实验资源》的主旨报告,在技术层面讨论了空间站平台为开展在轨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提供的技术接口,探讨了国际合作的技术途径,为开展国际合作奠定初步技术基础。

154210del8l7rs1rrbigl5.jpg

  图1: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 (杨璐茜 摄)

  诚意十足,资源分享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2016年6月代表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外太空事务司达成了协议,中国将提供未来空间站应用机会,使联合国成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能够在中国空间站上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并为他们的航天员和载荷专家提供飞行机会。对此,魏传锋表示,中国研制的空间站还能为国外载荷提供各种接口,包括机械、供电、温度控制等的标准接口。“我们制定了一些标准接口的规范,国外的有效载荷除了满足标准接口之外,还要满足能适应中国的环境试验条件等要求。”

  国外的航天员如何才能进入中国的空间站?对于这个问题,魏传锋回答说:“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外航天员需要乘坐中国的飞船,因为现在中国和美国、俄罗斯的交会对接方式并不同。”

  但对于这一点,魏传锋并不担忧,“未来,国际上应该会有统一的标准,到时就更加方便了。”

154211te0u662jxuylma69.jpg

  图2: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研究室主任魏传锋 (杨璐茜 摄)

  不惧比较,特点鲜明

  魏传锋说,相比国际空间站,中国空间站载荷支持效率更高。“包括我们整个载荷占空间站的比例,还有我们能给载荷提供的发电能力与总的规模比都优于国际空间站。”  在空间实验室上做实验,实验时间相对较短,且载荷不能长期在轨轮换。魏传锋透露,中国的空间站可以运营十年以上,并将长期有人照料,所以实验效率更高、可以提供更大的效益。中国的空间站分为建造阶段和运营阶段,运营阶段不间断驻留,每次能驻留3人,轮换期间可达6人。“届时,我们准备了包括基础物理、生命科学、空间探测等在内的一系列实验。”

154211thna45lkat2tfalk.jp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