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中国移动拉开NB-IoT商用帷幕

中国移动拉开NB-IoT商用帷幕

2017-08-31

随着前不久中国移动“一声吼”宣布启动NB-IoT集采,三大运营商在NB-IoT以及整个物联网规模商用进程上开始进一步提速。

一方面,作为实现万物互联愿景以及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使能技术,以NB-IoT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为迫切需要进行战略转型的运营商开辟了新的市场蓝海;与此同时,在5G商用正式到来之前,物联网也将成为那些饥渴了许久的设备商们能够饱餐一顿的大蛋糕。

大T们的万物互联大蛋糕

在前不久工信部首次向国内三大运营商颁发物联网号段之后,也意味着国内物联网商用大幕正式开启。

而在NB-IoT商用进程方面,中国电信走在了众多大T的前列。在今年6月底宣布建成全球首个全覆盖的NB-IoT商用网络之后,中国电信又于7月份发布NB-IoT资费套餐;近日,中国电信又率先进行了NB-IoT商用放号,2017年8月23日,深圳电信宣布首单6000户的NB-IoT智能燃气表放号,根据规划6000户智能燃气表将于9月初开始安装调测,10月交付居民使用,届时中国电信又将成为中国第一家推出NB-IoT商用服务的运营商。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联通物联网生态大会”上,中国联通表示将“坚定不移”推进NB-IoT网络建设,并正在快速推动eMTC落地商用。目前中国联通已在全国数十城市完成了NB-IoT试商用开通,全国300多城市具备快速接入NB-IoT网络的能力。

虽然在商用进程上不及中国电信跑的快,但财大气粗的中国移动在推进部署NB-IoT方面也绝不含糊。

前不久,中国移动正式启动NB-IoT集采。根据中国移动“蜂窝物联网工程无线和核心网设备设计与可研集采”透露的相关工程金额为395亿元。中国移动两年预计总体基站建设规模超过40万个,整体投资超过400亿元。其中2017年将新建14.5万站,投资规模100亿元左右。

而根据近日中国移动的官方消息显示,中国移动已于日前正式启动2017年蜂窝物联网无线主设备集中采购工作,本次集采按照省域范围进行招标,全国共计31个标包,本次蜂窝物联网主设备集采宏基站数量为146416个。

设备商垂涎欲滴

运营商在物联网商用进程方面的大提速、尤其是集采大蛋糕的陆续出炉,也让憋了许久的设备厂商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想吃上几口万物互联时代的大蛋糕。

其中,华为把物联网作为公司长期战略。在具体实践方面,华为长期与主流运营商合作开展标准研究,目前华为NB-IoT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水务、路灯、停车、燃气等多个智慧城市领域。例如,华为携手上海联通试点了NB-IoT智慧停车,其在上海闵行区部署的智慧停车解决方案正是NB-IoT的典型应用。

近日,华为助力深圳移动实现物联网新技术NB-IoT的业务规模部署。在垂直行业合作方面,深圳移动联合华为在停车、抄表、路灯、工业等垂直行业深度合作,以物联网平台聚合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物联网生态环境。

对于电信设备市场的百年老店爱立信而言,以NB-IoT为代表的物联网市场也成为其扭转业绩持续下滑的一大关键。爱立信希望通过在物联网领域的专业能力帮助客户把握机遇,携手合作伙伴加速物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落地和广泛部署。

例如,爱立信携手中国移动,与阿斯利康、无锡高新区政府签署了健康物联网项目;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电信2017天翼生态博览会上,爱立信首次推出基于蜂窝物联网的智能路灯解决方案,帮助市政部门实现路灯的智能管理,并大大降低能耗。此外,爱立信还推出了一体化物联网服务。

合力催熟产业链加速商用

运营商在NB-IoT以及整个物联网商用方面的提速,也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全力支持才能真正落地。

当前,NB-IoT产业链已经逐渐成熟,但模块价格仍然偏高,这也成为大规模商用部署的主要制约因素。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NB-IoT模块价格约为120元,下半年产业链支持程度高,但模块价格仍然偏高(约为70-100元)。

为此,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在内的运营商正在携手产业链各方合力催熟NB-IoT产业链。在近日举行的“天翼物联产业联盟高峰论坛”上,中国电信公布12款物联网入库模块,充分展现了丰富的终端生态能力。同时,中国电信也宣布3亿元的补贴指向物联网,其中2亿元补贴终端模块,1亿元用于物联网项目。

中国移动借助基础通信套件,积极推进软硬件集成化,从而降低物联网应用开发成本和门槛。芯片领域,中兴微电子、紫光展锐、华为海思等分别发布了2017年下半年芯片计划。据悉,NB-IoT商用芯片在今年第三季度的大规模上市,将成为推动运营商NB-IoT大规模网络部署和商用的关键因素。模组方面,中国移动联合垂直行业、模组厂商首发了4款通用模组。

随着运营商在NB-IoT以及整个物联网规模商用进程上频频释放的积极信号,加上整个芯片相关技术的成熟,以及成本的降低,将进一步加快NB-IoT商用进程。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