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储能系统成本进入1元/Wh新时代

储能系统成本进入1元/Wh新时代

2017-09-21

  日前,经过两个月的施工调试和试运行,由煦达新能源主导设计开发的国内首套MWh级基于电动汽车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工商业储能系统项目在江苏溧阳成功投运。

  该系统由9套20kW/122kWh储能基本单元并联组成,共计180kW/1.1MWh,运行时SOC设定为90%,系统有效容量为1MWh,使用具有温控系统和消防系统的集装箱,本地监控系统由煦达新能源自主研发,可实现人机交互、数据分析、报表生成、站级监控和远程数据传输的功能。

  据了解,该项目率先实现了梯次储能的商业化运转,探索出自己的一套技术+商业的盈利模式,开启商业储能新时代。“其成功投运标志着锂电池储能系统成本进入1元/Wh新时代,用户侧储能应用真正具有了商业推广价值。”煦达新能源总经理李剑铎告诉记者,“目前铅炭电池的系统成本为1.3—1.4元/Wh,锂电系统为2元/Wh。相较之下,梯次利用储能的成本优势明显。”

  新能源汽车上的动力电池使用期限为4—5年左右,退役后,仍有70%—80%的容量空间,如直接用于资源回收,无疑将带来极大的浪费。梯次利用渐成行业热点。不过,有观点认为,因为退役电池型号、在车上的使用情况不同等,用于梯次利用储能,电池一致性堪忧。在该项目中,如何解决一致性难题?

  “首先是回收的电池进行初步筛选,满足筛选条件的部分进行梯次利用。”李剑铎表示,“一项关键的技术是基于我们独特的组串式储能变流器,形成可并联成组的基本储能单元,从而确保一致性达到最佳。”

  经过近1个月的试运行和时时数据监控,显示系统中单体电芯最高电压和最低电压差保持在20mV以内,系统中电池的一致性很好。

  储能项目的经济性是业界最为关心的话题。据介绍,该项目主要用于削峰填谷,以合同能源管理的商务模式跟客户分享峰谷价差带来的收益。

  “该项目峰谷价差为0.78元/kWh,自投运以来每天产生大约625元的峰谷价差收益,预计5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此外,通过浅充浅放的运行策略来保障电池安全、可靠性,延长系统使用寿命。该储能系统的预期寿命可达8—10年,全投资收益率预期在12%以上,具有很高的商业推广价值。”李剑铎说。

  煦达新能源在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领域走在行业前列,目前已率先在上海、江苏、广东和浙江等地落地了相关项目。李剑铎进一步表示,鉴于今后退役电池数量将成倍增长,2018—2019年,梯次利用储能将迎来爆发期。“预计2018年梯次利用储能成本将下降至0.8元/Wh,2019年将降至0.7元/Wh,届时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还将大幅提升。我们已在提前布局市场,与新能源车厂、动力电池厂商开展合作。”

  据李剑铎介绍,目前梯次利用储能除用于削峰填谷外,在分布式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充电站以及微网能量调节领域也存在巨大的应用空间。

  目前国内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领域并无针对性的优惠补贴政策,对此,李剑铎则认为,“有补贴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这一领域更加强调的是市场行为,企业应该更多发挥创造性的引领作用。”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