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无线专网可满足智能电网通信网向电力物联网发展的大数据通信需求
2017-09-29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步伐的快速推进,输配电设备监控、数据采集的数字化、智能化趋势越发凸显,如何实现数据的安全稳定传输,如何保证偏远地区输配电站电力通信的有效覆盖,成为当前智能电网建设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
“相比于公用无线网和专用有线网,电力无线专网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方便规划、用户针对性强、经济合理等显著优势,是打通电力通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9月26日,中国无线电协会电力无线专网产业联盟(简称“联盟”)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国网信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德栋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电力报:请您简要介绍无线专网的发展及其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孙德栋:无线专网主要是为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及电力、交通等领域提供应急通信、指挥调度和日常工作通信等服务的专用无线通信网络。无线专网伴随着无线技术应运而生。
目前,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现代信息展现形式的不断提高,无线通信专网正由窄带向宽带演进。
在这个过程中,频谱和标准化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这也是联盟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无线专网在电力系统主要应用于设备监控、数据采集和远程抄表等多种数据业务。目前,这些数据的传输方式主要有专用有线、公用无线网和无线专网等。公网通信虽然一定程度能够满足配用电通信需求,但传输安全风险高、可控性低、故障处理缓慢,且租费昂贵,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专用有线通信则存在光纤建设成本高、施工难度大和后期运维复杂等难题。
相比之下,无线专网通信是最经济合理,敷设维护最方便的通信方式,是打通电力通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
中国电力报:当前电力无线专网的技术路线有哪些?这些技术路线应用的情况如何?
孙德栋: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对LTE、WiMAX、McWill、ZigBee等技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尝试,通过总结试点经验,逐步明确了以LTE为主的技术路线,并正在尝试进行更大范围的试点建设,目前各项工作都在稳步推进。
2009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在浙江海盐、江苏昆山、河北廊坊等地开展了LTE230试点建设。去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进一步在福建晋江、浙江海盐、重庆武隆开展了基于3.5兆赫兹频谱的LTE230试用验证,并分别于今年5月、6月和8月顺利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验收,试验结果充分验证了频率聚合技术的先进优势,并为国家电网公司申请增加230兆赫兹频段资源提供有利依据。
中国电力报:联盟的成立将给这个产业带来哪些新变化?
孙德栋:成立联盟,可以吸引LTE230、LTE1800、NB-IoT、LoRa等技术领域的产品研发、制造、服务等企事业单位投入到电力无线专网产业发展中。凝聚科研机构、通信设备生产商、系统集成商、通信服务商等无线专网产业骨干力量,实现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和资源互补,共同突破电力无线专网产业发展技术瓶颈。
联盟将在立足业务的同时,开展技术演进研究,推进企业/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升中国在无线专网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国标准国际化。
此外,联盟将致力于提升电力无线专网领域的研究、开发、制造和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电力无线专网产业链,推动产业与市场有机结合,促进先进成果在相关领域推广应用,带动电力无线专网产业全面发展。
中国电力报:联盟将开展哪些实质性工作来促进电力无线专网产业发展?
孙德栋:联盟将围绕以LTE230为主、涵盖LTE1800、NB-IoT、LoRa等无线专网技术进行电力无线专网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建立与完善电力无线专网产业链,推动产业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协调联盟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推动制定有利于电力无线专网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提升联盟成员的群体竞争力。
具体而言,一是将重点从电力无线专网通用整体、设备接口及测试、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开展技术标准制定;二是推动联盟成员在各技术体制内开展知识产权共享,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推动相关产品的研制进程,形成充分竞争、健康发展的电力无线专网产业“生态圈”;三是配合国家电网公司开展230兆赫兹频谱资源申请,推动频率资源批复进程;配合各省电力公司开展1800兆赫兹频谱资源申请。
中国电力报:您认为未来电力无线专网的发展前景如何?
孙德栋:建设电力无线专网可解决配用电环节使用公网不可靠、光纤通信建网成本过高等问题。电力无线专网不仅可作为现阶段配电自动化、计量自动化、移动办公等电力业务的有效通信方式,还可以满足未来智能电网通信网向电力物联网发展的大数据通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