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研究中国制造 英飞凌找寻“新角色”强化本土化
2017-12-08
记者 刘俊晶 作为汽车电子芯片部件供应商中的佼佼者,也是德国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英飞凌的角色正在随着互联网汽车、新能源汽车等发展趋势的明晰而变得愈加重要。而作为智能汽车最主要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英飞凌在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上月,英飞凌联合西安交通大学正式发布由双方合作编写的《智能制造管理白皮书(2017版)》(以下简称“《白皮书》”)。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苏华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白皮书的出版旨在为政府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政策及相关国家战略,提供依据和实施方向;同时,也为有志于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企业,提供制造管理指南,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管理的有效落地。”
事实上,此次《白皮书》的发布是继去年双方携手成立“西安交通大学—英飞凌智能制造管理联合实验室”后,在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方面的又一举措。
“我们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经验,通过我们对工业4.0的认知,通过我们在自己工厂饯行工业4.0的经验,把这些成果分享给中国的制造行业。因为半导体的制造是全世界最高端的,尤其是作为英飞凌这样一个半导体芯片设计制造企业,在制造方面还是比较领先的。”苏华博士认为,英飞凌具有源自于德国工业4.0的经验和半导体芯片制造的高端精英,这可以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提供有益的经验。
与西安交通大学携手发布《白皮书》,可以说是打造了一个深度产学研融合的样板,也是英飞凌最大限度发挥“产学研”这样三者关系的一个集中成果的展示。该白皮书针对中国制造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中国制造2025”规划及德国工业4.0战略规划构架的解析,总结归纳出智能制造管理的内涵及核心特征,阐述了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建设所涵盖的内容,包括智能车间的设施规划、工业软件及相关应用的建设,以及智能工厂工作设计等方面。
“通过产学研的合作,我们能够在这个方面如果通过一个《白皮书》的形式给政府,把有理论的事实和实战经验,一起结合起来。”苏华透露,《白皮书》建立了企业智能制造系统建设水平评估体系,该体系可识别企业制造系统中的不足之处,为系统的改进和升级提出建议和实施方案,助力企业不断提升智能制造管理水平。
除了“产学研”这样传统三角模式,英飞凌根据目前全球智能制造发展和中国制造业现状,提出了创新性的三角商业模式,通过多种形式将全球成功经验与本土制造企业分享,包含与通富微电(13.870, -0.18, -1.28%)子及金邦达的智能制造管理合作项目,为本土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管理标准和咨询服务。
“与政府领导部门、生产系统设备、方案、集成商以及中国一流高校合作是一种方式,与本土制造企业分享是另一种方式。像我们的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其实有些也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但我们都希望能跟他们合作,帮助他们能够提高他们制造业的制造能力,为本土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管理标准和咨询服务,合力帮助本土制造业开展积极有效的转型升级。”苏华认为,这才是英飞凌深耕中国市场,助力“中国制造2025”并达到 “与中国共赢”的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