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国内晶圆厂遍地开,是否投资过热了?
2017-12-29
随着广州粤芯半导体12吋芯片制造项目的落地,加上台积电、格芯、联电、中芯国际、华力等厂分别在中国南京、成都、厦门、上海/深圳、上海等地扩建12吋晶圆厂外;淮安德科码、合肥晶合、芯恩等项目,还有长江存储、晋华集成电路、合肥长鑫这些聚焦存储的国产IDM厂商。可以看到,在未来几年内,国内将有一大批的晶圆厂投产。
于是乎,担心过热的有之,担心如过往光伏投资过热有之,甚至担心“全民炼钢到全民半导体”的大跃进模式重现。
国内晶圆厂建线究竟多不多?谁说了算?说多也好,说少也罢,应该说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但由于集成电路产业不是传统产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产业特性,所以市场仅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值。
从市场来看,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已超过北美市场,成为半导体市场规模最大的地区。预计2018年,我国半导体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15940.3亿元人民币。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是强烈的市场需求。
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为2277.1亿美元,集成电路出口金额为612.9亿美元,逆差为1664.2亿美元。预计2017年逆差又将增加。
如果我们仅从我国半导体市场需求规模和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来看,近几年内,国内有一大批的晶圆厂建成投产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建线多不多,不多!热不热,不热。还大有可为。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才4335.5亿元,约合667亿美元,仅占世界半导体产业销售收入3389.3亿元的19.7%。
但如果我们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周期看,那现在建线的风险大大上升了。业内人士都知道集成电路产业是个周期性产业,现在8吋、12吋线开足之时,往往不是投资建线之机;产业冷落之时,才是投资的良机。可往往事与愿违。
再从产业特性来看,正如之前台积电中国区负责人提到的,“做工厂不难,只要你有钱,那就去把买设备、机器买回来就可以建起来一个晶圆厂了;但晶圆代工这个生意难就难在,你需要找到你的客户在哪里,要明白到你要搞什么工艺,做什么产品,才能更好地做相关布置。因此投入资金、投入人力、投入物力的时候需要搞清楚,你盖的厂要搞什么工艺,要做什么区分,下一步要做什么?产能卖给谁?这些都要弄清楚”。
就晶圆制造业从业人员,据笔者预估至2020年我国缺口在8万人左右。由于新厂的关键技术人力不足,必然仰赖高于市场行情的薪资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将直接导致成本上升。
还有产品研发的问题。芯片设计公司产品研发跟不上,这对于那些代工晶圆厂来说好比无米可炊。12吋线产能一旦开始过剩,到时为了养线,国内各代工厂必定集中在低端靠低价厮杀,甚至出现晶圆代工厂兼并重组的热潮。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产业每一次衰退必定造成资源的重大浪费。
国内晶圆厂建线还是悠着点,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