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大咖的观点惊人一致:人工智能正成为医疗信息化企业的必争之地!
2018-01-05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以及医疗机构需求的升级,医疗信息化产品正在经历一场彻底的更新换代。
在这场服务机制和技术进化所引发的产业变革中,我们迫切地想知道信息化企业会以何种姿态做出应对。在与卫宁健康、创业软件、久远银海、北大医信、金蝶医疗5家企业高层的对话中,动脉网了解到了各家的独特打法。
卫宁健康
孙嘉明 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长期从事政府信息化项目规划与建设,特别在医药卫生行业,具有丰富的市场拓展、咨询规划、产品研发和工程实施经验。参与上海健康信息网工程、上海医联工程的总体规划及架构设计,获得 2011 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总结2017年
2017年,卫宁健康的产品发展重心放在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医疗业务创新上。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可以融入到临床、运营、管理、服务、运维等产品中,促进产品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价值与更优的体验。为此,卫宁健康在人工智能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与实践。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卫宁健康在2017年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研究,帮助卫宁健康找到人工智能与医疗行业的结合点。对此,我们聘请了人工智能专家陈旭博士担任卫宁健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及首席科学家。
陈旭博士为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信息学博士,在欧洲从事多年医疗信息化标准、信息建模、大数据挖掘和医疗人工智能等工作。曾参与欧洲电子病历信息标准 (ISO 13606) 的调研、制定、开发和项目管理工作。
目前,卫宁健康人工智能实验室专职研究人员共10余人,成员包括毕业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以及英国、德国等国内外顶尖院校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另外,外部合作团队成员还有40余人。
第二,我们和一些顶级高校开展战略合作。要发展医疗人工智能,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推进的速度会比较慢,因此我们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成立了“上海交大-卫宁健康联合实验室”,主要进行一些人工智能、大数据基础设施和技术架构方面的研究。
此外,由于人工智能的算法会应用到一些基础的数学性研究成果,所以我们和复旦大学的数学科学学院进行了战略合作。
同时,我们还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科院大学一起联合成立了医疗健康管理中心。该研究中心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实践基地,让卫宁健康在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能够在医院得以落地。
第三,卫宁健康和上海儿童医院合作,共同开发了一款儿童骨龄检测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帮助临床专家自动分析X光片中儿童的骨龄。目前,它的准确率已经可以达到临床专家水平。
另外,卫宁健康还做了很多后结构化的电子病历处理,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一些相似病例的分析,挖掘出数据的内在价值,帮助医生科研。
在语音识别方面,卫宁健康希望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应用,而不是单纯做一个玩具。我们在分析后发现,急诊过程中存在语音识别的应用场景。
例如,120急救将患者送至医院后,医院存在很多应急处置。对于急救医生来说,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语音的方式转换到系统中,记录患者的体征情况,然后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价分析,便可以产生价值。
展望2018年
我认为从行业的发展来看,2018年将成为下一代医疗信息化产品孕育诞生的年份。业内具有领导力的公司,都会陆续推出下一代医疗健康信息产品。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宏观政策的变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关键词已经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这必将推动医疗信息化产品的变革。
第二,技术层面。医院内部的生产系统已经陆续建设完毕,并且积累了丰富的业务数据,再加上大数据和AI技术逐渐成熟,这几者的结合,为企业孕育下一代产品打好了基础。
第三,生态环境。从业人员对于新技术深度应用的意识已经觉醒,健康产业发展需要新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支撑。两者都做好了准备,所以新一代信息化产品的时机已经成熟。
针对2018年的产品战略,卫宁健康确定了两大方向:
一是在医院领域,制定“基于智慧平台来构建智慧医院”的产品发展规划。
二是在区域公共卫生领域,制定“支撑新医改的区域卫生3.0”的产品发展规划。
这两条产品线,从技术架构上都遵循平台为基础、数据为核心、AI为引擎的理念。
新一代医院信息化产品,不像传统产品只是解决医院业务流程的问题,而是解决跨医院信息互联、解决人工智能在临床决策和医院管理中应用的问题。最终的目的,是让信息系统更加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
创业软件
叶飞 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
德国海归,长期从事医学信息系统与数据技术研究,曾主持政府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等12项,获发明专利7件,发表论著40余篇 ,曾获得过原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青年科技奖和国家高新区5050计划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总结2017年
个人始终认为,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虽然互联网和AI技术兴起了阶段性波澜,但对于极其独特和复杂的医疗现代服务业,它如同一个阻尼系数巨大的系统,外部的振动穿过它时会被迅速衰减。所以,医疗行业不可能像其他行业那样出现突变。
2017年,创业软件在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核心发力点是多学科协同诊断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与产品。其中,实现GDPcloud诊断级跨平台的多学科互联网协同诊断平台及良好的运营是今年取得的最大突破。
“GDPcloud多学科远程诊断平台”是一款专门面向医联体分级诊疗体系,以区域高端医疗机构为核心,聚合协作机构与第三方高端医疗服务资源,构建线上MDT多学科的远程诊疗平台。
它突破了传统MDT的地域与时空限制,是创业软件积极拓展的诊断级医疗软件业务,同时也是公司培养新的利润点的突破性产品。
展望2018年
单一模式的医疗AI创业(如单一的医学图像AI诊断),其泡沫将逐渐开始破灭。因为属于三类医疗器械的AI,要通过行业严格的检验和伦理上的接受非常困难。但医疗AI代表着未来医疗生产力的变革,需要高度重视。
同时,代表去中心化互联网信用体系的区块链技术,将来可能大有作为。
如果要给2018年一个关键词,我认为应该是医联体。医联体是医疗生产关系变革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它给医疗信息化厂商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但将来的赢家,也未必会是传统的信息化厂商。
久远银海
詹开明 四川久远银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二十余年民生信息化及大健康领域业务设计、软件研发和项目实施的从业经历,长期负责咨询分析、产品管理以及行业应用创新等工作。
回顾2017年
2017年,久远银海的发力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健康医疗大数据,目前主要是面向政府的健康医疗大数据服务,同时也对外赋能。
另一方面是围绕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也就是基层医疗服务。
2016年,久远银海承建了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根据人社部发布的第六期基本医保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名单,截至2017年10月15日,在全国所有省级平台、所有统筹地区均已实现与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对接的基础上,全国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增加到7443家,超过80%的区县至少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可以提供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服务。
其中,三级定点医疗机构约有97.4%联接入网;二级医院约有45.5%联接入网;一级医院约有15.8%联接入网;无等级医院只有约0.7%联接入网。
国家异地就医结算除了异地安置、异地居住,还涉及到转院的问题。因此,患者往往会朝着医疗资源相对较好的地方集中,三级医院的接入率也相对更高。
此外,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首先是和各省的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对接。对接过程中的难点在于,人社部统一的标准在落地过程中,各省份的理解和业务兼容性存在差异,这带来了对接和联调联测上的难点。
久远银海承建的医保系统,可以与国家平台实现零整改接入,如四川省的异地就医结算系统。而其他信息化公司承建的医保系统在对接时会相对复杂一些,但由于人社部对于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接口规范标准进行了要求,所以从技术上难点并不算大。
整个2017年,对于久远银海影响最大的政策要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针对这项政策,我们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现有支付制度运行的风控管理,这项工作我们投入较大,实际上线效果也较好;第二是大数据平台,涵盖人社大数据、健康大数据、医疗付费管理与DRGs,也包括了政务大数据与社会治理等产品。
展望2018年应该是人工智能医疗。大健康信息化领域可能会出现这三个变化:
第一,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会直接影响到医院和医保的管理,会促进信息化支撑能力的提升;
第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会促使医保治理体系的升级,以及医院的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第三,围绕人工智能医疗,落地场景会不断涌现。
陈中阳 北大医信CEO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与电子工程博士。在IT领域、金融领域、战略研究领域、投融资及并购领域有着丰富的跨界运营经验,同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其提出的“新一代智慧HIT架构”,对打破数据坚冰、形成和谐共赢的HIT产业生态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回顾2017年
北大医信目前的业务架构是“3+1模式”,“3”是指院内业务、区卫业务和“医疗+互联网”业务,“1”是指数据的分析和利用。这一战略早在3年前就已经确立。2017年,北大医信也重点围绕这几项业务在发力。
以院内为例,医院现有业务系统大都是十几年前的架构。那时的医院对于信息化或者HIS系统的要求并不高,从性能支撑的角度来讲,那时的产品架构已经能满足过去的需求。但如今,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医院对信息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信息系统已经到了一个升级换代的节点。
2014年,北大医信制定了重构HIS产品的计划。2017年,这款产品的原型顺利开发完成,并在多家医院进行了试点。IIH是这款产品的代号,它包含三个英文字母,Intelligent & Integrated Healthcare。
IIH可以称之为北大医信里程碑式的产品。它经历了近3年的研发周期,也通过了业内专家地评估和客户验证。
2017年,北大医信另一个发力点,是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这一年,北大医信的研究课题“北京心血管病防控数据平台”被选入工信部《大数据优秀产品、服务和应用解决方案案例集》。
同时,北大医信还携手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共同成立联合实验室,积极参与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战略发展与产业落地。深入医疗数据整合、分析、利用等多项技术攻关,引入国际标准研究基于临床数据的医学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将医疗数据、医疗知识等串联起来并与公司业务进行结合。
2017年,也是北大医信“医疗+互联网”业务快速发展的一年。3月份,获得互联网医院资质后,北大医信陆续上线了北大医疗互联网医院和线上医疗服务两款产品,切实帮助了很多挂专家号难、看病难的患者。
目前,北大医信的移动医疗产品已遍布全国30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
展望2018年
智慧化和一体化,代表着医疗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给2018年一个关键词,我认为应该是智能和一体。未来,同样希望我们的IIH产品能够代表智能化和一体化的方向。
IIH以诊疗为核心,建设上采用了后企业计算以及互联网时代的主流技术及设计理念。它能保证系统10年以上的生命周期,系统高度灵活,实现组件化设计,业务流程、功能、界面自主可配置,支持最先进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
同时,IIH采用行业标准,保证系统未来数据交互,具备广泛的拓展性,支持便捷高质量的扩展开发。
在智能化方面,医院可以通过IIH自由搭建个性化工作台,工作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应用,可以灵活感知医生用户工作场景,并结合知识库、患者历史数据、医学临床的规则,自动将相关数据和信息推送给医生,从而辅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完成工作,为他们提供临床决策支持。
在一体化方面,IIH覆盖了医院全业务流程的综合信息系统,包括患者管理、就诊流程、临床诊疗、电子病历、医嘱执行、计费等领域。
从场景来看,由于很多医生在使用信息化系统时,开医嘱需要打开一个系统,写病历又需要打开另外一套系统,不同的场景需要打开不同的系统,这对医生地使用来说非常不便利。而IIH,可以让医生在一个界面下使用,并且几乎可以满足他在医院的所有操作。
李朝明 金蝶医疗副总经理、研发中心总经理
具有超过15年计算机软件研发和技术管理经验,曾任职于新浪,2009年加入金蝶医疗从事医疗信息化行业研究,组织并领导团队成功研发了数字化医院、移动互联网医院、云医院3大产品线。专攻互联网产品及企业级软件的研发技术与管理。
回顾2017年
金蝶医疗一直专注于医院的信息化。2014年到2016年,我们做的是帮助医院从信息化到互联网化的过程转变。2017年,我们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开始帮助医院进行云端化建设。
云时代下,医院业务管理的形态,也会随之进行相应的变化,我们将这款新产品称为金蝶云医院。
金蝶云医院是基于金蝶医疗数字化医院和移动互联网医院前两代产品,全新研发的第三代医院信息化系统。该产品以云计算的开放与共享为核心,通过“云+端”实现医院的线上线下服务模式,通过全流程闭环实现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帮助医院在云时代的服务与管理模式转型升级。
金蝶医疗云医院把病人、医生、护士、行政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医院领导连接形成闭环,系统提供各种业务应用,支持医疗质量管控、绩效管理、经营管理以及实时辅助诊断和治疗,支持临床科研及管理决策,实现与医院与外部的临床协同和运营协同。
2017年3月,金蝶云医院正式上线。从定位来看,今年还处于验证阶段。我们与近10家医疗机构进行云医院验证,包括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医生集团等,了解它们能否接受云服务模式,或者是否有研发诉求,并且采用金蝶云医院的模式进行验证。比如在公立医院,我们已经完成了一家医院信息化系统的云化过程。
公立医院,特别是大型的公立医院,它们对于云化仍然存在很多顾虑。因此,要想在医疗机构实现全面云端化,仍然需要经过市场验证。
展望2018年
2018年,我认为人工智能会成为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关键词。人工智能和医疗大数据的结合,一定会提升医院临床决策方面的能力。过去信息化对于医院的支撑,更多是在电子化能力上,并没有在临床辅助上涉及太多。所以2018年,我认为这一块会出现一定的成果。
另一个变化是业务形态的变化,如远程医疗、医疗联合体等,这种变化会促使医院的信息化往云端迁移。
总结与感悟
从这5家行业巨头的动向中,我们能得出这么一些结论:
1、经过多年的酝酿,医院信息系统已经到了一个升级换代的节点,且医疗机构更新换代的意愿强烈;
2、医联体所带来的医疗机构业务形态的变化,为信息化公司带来了较大的市场机会;
3、集成化、一体化、智能化、互联程度更高的新一代信息产品,将成为医院信息化升级的重心;
4、人工智能领域正在成为医疗信息化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并且已有公司开始抢跑。2018年,人工智能或将在医疗信息化公司实现产品的集中式爆发。
2017年,更像山雨欲来前的宁静。仿佛大家都维持了一种默契,以蛰伏的姿态不断打磨自己的产品,为即将迎来的行业爆发积攒能量。随着新一轮拐点的到来,动脉网有理由相信,2018年的医疗信息化行业一定会精彩纷呈。
2018年的关键词,我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