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 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171099
中文引用格式: 齐本胜,韩燕,谈俊燕,等. SAW温度传感器测温系统中的天线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8,44(1):91-95.
英文引用格式: Qi Bensheng,Han Yan,Tan Junyan,et al. Antenna design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based on SAW temperature sensor[J].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18,44(1):91-95.
0 引言
在许多电力设备中,由于安装工艺及运行老化等原因,其电力线接点的接触电阻变大,进而导致温度升高,严重时会使接点熔断,造成供电故障[1-2]。为了避免这种安全隐患,需要设计开发一套温度监测装置。
传统温度传感器无法在高电压、大电流等恶劣环境下进行连续不断的温度监测,而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可以结合天线系统实现无线无源检测,在上述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3-4]。Lee Keekeun[5]和FACHBERGER R[6]等人设计了延迟线型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一个中心频率为440 MHz,另一个为2.4 GHz,后者可用于高温环境的温度检测,但两者最大有效检测距离都不远。凌明芳和祝运海[7]对声表面波谐振器型温度传感器的电路进行了设计,测试数据说明:声表面波谐振型温度传感器具有频率稳定性高、线性度好等优点,适合高精度温度场合的测试。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总结出谐振型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具有可靠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相比较延迟线型,更适合无线检测。
平面倒F天线,即PIFA天线,具有不受金属体影响、便于集成、有自己的参考平面等优点[8-10],作为系统发射天线,与读写器相连,负责发射激励信号和接收反射信号。法向模螺旋因其尺寸小、辐射为全向辐射等特点而作为系统的接收天线,负责接收来自发射天线的信号,并传递给声表面波温度传器。因此本系统发射天线为PIFA,接收天线为法向模螺旋天线。
1 系统整体设计
SAW(Surface Acoustic Wave)温度传感器采用声表面波技术,与传统传感器相比,它具有精度高、灵敏度高、易集成、功耗低等优点,最突出的是其可以在高电压、大电流的恶劣环境中连续工作。
SAW传感器大致可以分为4种类型:有源延迟线型、有源谐振型、无源延迟线型和无源谐振型。本系统中使用的是无源谐振型SAW传感器,相比较其他类型,具有无源、灵敏度高等优点,且更适合无线温度检测。系统的整体设计图如图1所示。
工作原理:读写器产生一个激励信号,PIFA天线接收并发射此激励信号。法向模螺旋天线利用接收的信号驱动SAW温度传感器,其叉指换能器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当SAW传感器的压电基片上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声表面波的传播速度就会改变,从而使SAW传感器的谐振频率发生变化。声信号经过反射栅之后回到叉指换能器,叉指换能器将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法向模螺旋天线将带有温度信息的信号反馈给读写器。最后读写器通过比较两个信号频率的变化,结合频率和温度的关系,得到温度值。
2 PIFA天线的设计
2.1 模型设计
采用典型PIFA天线作为传感器的信号接收及辐射单元,其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PIFA天线主要包括接地平面、辐射单元、短路金属片和同轴馈线,L1和W1分别为辐射单元的长度和宽度,SW和H分别为短路金属片的宽度和高度。
(1)辐射单元的设计
PIFA天线辐射单元的长度L1与宽度W1的和,与中心工作波长λc的关系为:
本系统中天线的中心工作频率为915 MHz,因此,λc的值约为327.87 mm。根据式(1),则可得到L1与W1和的值。本设计最初模型中,L1为55 mm,W1为32 mm。
(2)短路金属片的设计
短路金属片的宽度SW对天线的谐振频率和有效带宽都有影响,本设计中最初模型SW的值为5 mm。
(3)馈电点的设计
本设计中,馈电方式采用同轴馈电。同轴线的圆心位置坐标为(Xf,Yf,0),内径用r1表示,外径用r2表示。其中Xf和Yf的值分别取16 mm和5 mm,r1和r2的值分别为0.25 mm和0.59 mm。
(4)接地平面的设计
接地平面作为PIFA天线的参考平面,影响着谐振频率、带宽、增益等特性,其长度Lg和宽度Wg的和可以取0.5 λc。本设计中,λc为327.87 mm,所以Lg可取120 mm,Wg可取58 mm。
2.2 仿真结果分析
通过仿真,得到回波损耗S11的扫频结果,可以得到PIFA天线的中心工作频率(谐振频率)为915 MHz,10 dB带宽约为101 MHz(872.1 MHz~973.5 MHz),大于80 MHz,满足本设计的要求。
图3为PIFA天线在xz和yz截面上的增益方向图。辐射表面是基于球坐标下定义的,因此=0°的平面为xz平面,图中实线是xz截面上的增益方向图;=90°的平面为yz平面,图中虚线是yz截面上的增益方向图。m1是增益最大点,位于辐射单元的正上方,增益为3.34 dB,m2的增益约为0.55 dB。
PIFA天线的驻波比曲线如图4,图中m1点表示当PIFA天线工作在中心频率915 MHz时,驻波比约为1.24,小于1.5,说明PIFA此时的工作状态接近行波,传输特性比较理想,符合设计目标。
2.3 优化设计
为了得到最优的天线结构尺寸,对天线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仿真和优化。
(1)天线高度对工作频率和带宽的影响
天线高度用变量H表示,由图5中的m1、m2、m3点可以看出H值为8 mm、10 mm、12 mm时,谐振频率分别为940 MHz、915 MHz、883 MHz,同时对应的10 dB带宽分别为44 MHz、101.4 MHz和105.4 MHz。则可得出结论:随着H的增加,PIFA天线的工作频率逐渐减小,带宽逐渐变大。实际应用中,H的高度一般禁止低于6 mm,不高于12 mm,本设计中H选择10 mm。
(2)短路金属片宽度对工作频率和带宽的影响
用变量SW表示PIFA天线的短路金属片的宽度。由图6中的m1、m2、m3可以看出,当SW为7.2 mm、5.2 mm、3.2 mm时,对应的谐振频率为901 MHz、915 MHz、928 MHz,且对应的10 dB带宽分别为111.8 MHz、101.4 MHz和53.3 MHz。因此,在保持其他参数不变时,短路金属片的宽度越小,PIFA天线的中心工作频率越低,带宽越窄。
(3)接地平面的宽度对工作频率和带宽的影响
用变量Wg表示PIFA天线接地平面的宽度,图7为参数扫描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接地平面的宽度Wg的增大,PIFA天线的谐振频率几乎不变化,但是带宽变化较显著。即保持其他不变时,当Wg从48 mm变化到58 mm时,PIFA天线的带宽逐渐减小。
(4)PIFA天线的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调节天线结构或者尺寸,也可以增加匹配网络。由于PIFA天线的馈电点的位置对输入阻抗影响很大,所以通过改变馈电点的位置进行阻抗匹配。主要改变W1的值,使同轴馈线的x轴圆心坐标Xf(Xf=W1/2)发生改变,根据仿真结果,还需要微调同轴馈线的y轴圆心坐标Yf和其他尺寸,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匹配后PIFA天线在中心工作频率915 MHz时,输入阻抗为(50-j 10)Ω,达到了设计要求。
3 法向模螺旋天线的设计
3.1 模型设计
(1)参数计算:本系统的中心工作频率fc为915 MHz,中心工作波长λc的计算公式为:
螺旋天线的特性由πD<λ决定,本设计中,πD<0.5 λ,因此为法向模螺旋天线。
(2)边界条件的设置:HFSS分析天线时,首先需要对辐射边界进行设置,而且辐射表面和辐射体的距离必须大于四分之一工作波长。根据法向模螺旋天线的结构,创建一个长方体模型,其顶点坐标为(-90,-90,-90),每个轴长均为180 mm,材质为air,命名为AirBox。长方体模型建好之后,需要将其表面设置为辐射边界条件。
(3)激励端口的设置:HFSS中有许多激励方式,由于本设计法向模天线的输入端口在模型的内部,所以使用集总端口激励 (Lumped Port),端口阻抗设置为50 Ω。
(4)求解设置:设置求解频率为915 MHz,网格剖分的最大迭代次数取15,收敛误差一般为0.02。扫频范围定为0.5 GHz~1.5 GHz,步长为0.01 GHz,方式为Linear Step。
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根据以上参数计算和设置,建立HFSS模型,法向模螺旋天线主要由螺旋线圈、接地板和PCB板组成。在本设计中,螺旋线圈的圈数设置为9.5圈,螺距设置为2 mm;接地板的大小为27 mm×30 mm;激励方式为集总端口激励;PCB板体积为30 mm×30 mm×1 mm。
仿真结果表明,法向模螺旋天线在中心工作频率915 MHz时,电压驻波比约为1.48,小于1.5,说明匹配较好,传输特性良好,达到了本设计的目标。
法向模螺旋天线的xz面增益方向图如图9所示,此时,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在与螺旋轴线垂直的平面内,在包含其轴线的任意一个平面内的方向图为8字形。图中m1点为最大增益点,可以看出本设计的最大增益约为1.39 dB,大于0,达到了螺旋天线的设计目标。
3.3 优化设计
(1)螺距对工作频率影响
法向模螺旋天线的螺距用变量S表示,由图10可以得出结论:保持其他尺寸不变,改变螺距S,法向螺旋天线的中心工作频率会随S的增加而改变,先增加后减小。因此在设计中,首先要找到拐点,在拐点之前,中心工作频率要随S的增加而增加,在拐点之后,中心工作频率要随S的增加而减小,然后再根据设计目标缩小范围。
(2)圈数对工作频率的影响
法向模螺旋天线的圈数用变量N表示,从图11中可以看出,N值分别为7.5 mm、8.5 mm、9.5 mm、10.5 mm、11.5 mm时,对应的谐振频率分别为1 054 MHz、978 MHz、915 MHz、858 MHz、796 MHz。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保持其他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圈数N的增加会导致法向模螺旋天线的中心工作频率逐渐减小。
(3)法向模螺旋天线的匹配
对于法向模螺旋天线,本设计中采用Smith v2.0软件进行阻抗匹配,其本质是利用史密斯圆图原理进行阻抗匹配。图12为本设计采用Smith v2.0软件对法向螺旋天线进行的匹配,设置频率为915 MHz,输入最初的阻抗为(11.628+j0.119) Ω,得到其在Smith圆图的位置为点1,经过串联一个电感,并联一个电容,阻抗可达到50 Ω。在Smith圆图中表现为:点1先顺时针旋转到点2,再顺时针旋转到点3,完成匹配。在实物制作时,电感和电容的值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结论
本文主要设计了无源无线SAW温度传感器测温系统中的发射和接收两款天线。根据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分工的不同,结合应用场景,选择读写器天线设计为PIFA天线,传感器天线设计为法向模螺旋天线。通过建立模型及优化设计和匹配设计,最终达到了设计目标。仿真结果表明,两款天线的谐振频率均为915 MHz,驻波比均小于1.5,输入阻抗均达到50 Ω左右,实现了匹配,PIFA天线的最大增益为3.34 dB,法向模螺旋天线的增益为1.39 dB,符合设计中的参数要求。
参考文献
[1] 蒋远东.基于无源无线传感技术的高压开关柜温度在线监测[J].南方电网技术,2011,5(S2):128-130.
[2] Han Yulin,Li Zhen,Qi Zhenwei,et al.Design of temperature sensor array in smart electric grid based on SAW resonators[C].Proceedings of the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SPAWDA).IEEE,2012:387-390.
[3] STEVENS D S,ANDLE J C,SABAH S,et al.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using saw resonators[C].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coustic Wave Devices for Futur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Chiba University,Japan,2010.
[4] 张宝珠.面向智能电网的无源无线温度传感系统[J].中国机械,2014(2):184-184.
[5] Lee Keekeun,Wang Wen,Kim Taehyun,et al.A novel 440 MHz wireless SAW microsensor integrated with pressure temperature sensors and ID tag[J].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 Microengineering,2007,17(3):515-523.
[6] FACHBERGER R,ERLACHER A.Monitoring of the temperature inside a lining of a metallurgical vessel using a SAW temperature sensor[J].Procedia Chemistry,2009,1(1):1239-1242.
[7] 凌明芳,祝运海.SAW谐振器型温度传感器[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97(12):8-10.
[8] BELHADEF Y,HACENE N B.PIFAS antennas design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C].Systems, Signal Processing and their Applications(WOSSPA),2011 7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IEEE,2011:119-122.
[9] MARROCCO G.The art of UHF RFID antenna design:impedance-matching and size-reduction techniques[J].IEEE Antennas & Propagation Magazine,2008,50(1):66-79.
[10] 杨成利,宋守云.影响PIFA天线S参数因素的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7(6):77-78.
[11] 康行健.天线原理与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