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智能网联政策的产业分析与洞察
2018-03-25
核心提示:
日前,盖世汽车携手武进高新园区举办“智电汽车沙龙”,围绕智能网联汽车进行了政策解读,并针对未来发展方向、技术落地等方面展开了相关探讨。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智能网联产业化的活动。
在全球汽车增量放缓,以及传统汽车技术进步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智能化和网联化正好为汽车产业供给侧改革提供新的抓手。智能化和网联化正处于加速融合的状态,主要是围绕汽车电子技术的进步,未来汽车将会搭载各类的传感器去收集外部信息,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自主的控制和决策。
越来越多的汽车具有联网的功能,与外部环境进行一个互联互通,从时间的维度,汽车能够提前获取例如气象信息、道路信号灯以及拥堵预测等信息。从空间维度来看,汽车可以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全面去掌握车辆周围的交通态势。除此之外,围绕着用户出行以及更多的TSP服务,将会不断地在未来的出行生活中出现。
目前中国智能汽车水平处于L1、L2级别。中国已经规划2035年汽车产业发展目标,正在制订一些相关的标准体系。近年来,国务院、工信部、交通委等多个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政策, 2015年的时候,中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以及重点领域的技术路线图等文件,首次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2016年的时候,中国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为智能网联汽车阶段性发展目标进行补充和修订。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发改委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也表明了我国政府发展智能汽车的决心。
首先,产业指导性政策文件主要包括产业规划、产业融合、技术标准、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发展以及创新驱动。其次,示范测试也是智能网联汽车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关键步骤。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5+2”的测试示范格局。“5”是指共信部同5个地方政府共同基于宽带互联网建设的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的示范区域。“2”是指上海智能网联汽车示范项目以及无锡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共建合作示范项目。同时,在目前已经开始在信息网络安全以及地理信息方面加强了部署,尤其是《网络安全法》对关键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了规定。最后,配套设施的相关政策主要是围绕充电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三个领域为主。
下面我们来解读一下近期行业内比较热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战略”明确了智能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从技术层面来看,技术创新是智能汽车发展的关键,汽车产品由以往的机械化产品向智能化控制产品转变;产业层面,新技术的加速融合也推动了传统汽车企业的转型升级,产业链在不断延伸,产业边界也日趋模糊;应用层面,我们可以看到汽车已经不单纯是一个交通工具,在以后汽车将成为兼顾办公、居家、娱乐的智能化移动空间,所以说将传统汽车升级为智能化汽车,也是智能汽车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竞争层面,目前世界很多发达国家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而我国只有全力发展智能汽车才能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
“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我国基本形成六大体系框架的建设,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这里的占比并不是指完全无人驾驶,而是指驾驶辅助类的技术,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困难,因此我们预计在未来三年内驾驶辅助产业将会迎来高速增长。其次是中高级别智能汽车市场化,在通信层面,大城市,高速公路LTE-V2X覆盖率将达到90%,北斗高精时空服务将实现全面覆盖。到2025年,六大体系将全面形成,新车基本上达到智能化水平,高级别的智能汽车将实现规模化的应用。2035年,中国在智能汽车创新能力方面是属于世界领先的水平,中国智能汽车将会走向世界,率先建成智能汽车强国。
战略任务的六大体系主要包括创新、生态、设施、标准、监管和安全。其中文件提到了部分重点建设项目,例如北京冬奥会和通州副中心的交通建设,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以及机场、港口、工业园区等道路封闭区域的示范运营。我们预计在2020年左右,智能汽车将会率先实现限定场景下的商用化。为了确保战略的顺利实施,此次“战略”中指出由国家国务院领导带队,成立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领导小组,组建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并且引入金融资本、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融资渠道去支持智能汽车的产业化。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关于《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年12月27日,工信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为车联网关键技术、核心产品以及功能应用提供基础性和引导性的作用。标准中提出了两个建设目标,2020年建立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标准体系,制定3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重点标准。到了2025年,形成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制订10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由此可以看出,量化标准体系指标,按照计划进行实施,为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还有检测提供了一个方向和目标,并且有据可依。从构建方法来看,主要是结合了技术与产品,从技术逻辑和产品物理结构两个层面出发,技术逻辑是依托产品物理结构实现功能,产品物理结构则是凭借技术逻辑不断地进行更新迭代,那么技术与产品配合,为相关企业做出有方向、有目标的研究和生产。在技术逻辑中,信息功能需要凭借通信供应商、互联网公司以及科技公司还有零部件供应商共同去协助完成。而在产品物理结构方面,则是重点突出了安全的重要性,产品安全和信息安全贯穿了整个产品物理结构。
建设指南的体系框架主要分为四大类,下设十四个小类,从定义到界面接口覆盖较为全面,打造全智能网联产业标准。在近期计划中,主要是考虑到我国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应用趋势和产业基础,为未来的技术发展预留了空间和接口。未来的2-3年内,我们认为有可能是在三个方面优先开展标准的制订,第一个是支持整个标准体系的基础类和公用类的,例如ADAS的定义和术语,智能汽车等级划分标准等。第二,是目前技术比较成熟,市场应用比较广泛的产品和功能标准,例如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的标准建设。第三个是与国家战略规划有关的技术和产品,比如说是汽车的信息安全技术通用规范。
在政府的引导下,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在不断进步,同时也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在智能化趋势的推动下,汽车电子电器与软件算法将会成为很好的机会。在网联化的推动下,以T-box为代表的网联硬件以及TSP服务在未来将不断渗透。同样也影响了智能交通的发展,在智能交通的每一个层级将会为相应的企业带来不同的机会。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在短期内市场将会保持平稳的增长,预计到2025年的时候将会实现一个大幅度的增长。全球汽车市场的规模将会达到5506亿美元,届时中国也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市场之一。我相信,未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将会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