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业融合“移动医疗”推动中国市场破百亿,ADI全体征监测先进技术成重要推手
2018-04-27
老龄化趋势加剧,药品与医疗设备消费比不匹配,由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而带来的新一轮医改政策推动,医院内外医疗产业互补发展的新趋势……在谈到中国移动医疗市场的快速增长时,业内人士普遍都会从中国人口结构及医疗环境大背景下的宏观趋势来分析,但这仍不足以勾勒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快速增长因素的全貌。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这几年迈入高速增长期,2016年市场规模达71.8亿元,2017年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达125.3亿元,年增长率超过50%。如此快速增长的背后,很多行业都在渐渐将“医疗健康”功能作为差异化“智能”的切入点是一股无法忽视的推动力。
移动医疗及健康成“国民潜力股”:多领域市场扩增/深化关键点
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医疗健康功能正在不断与多行业融合渗透,例如,人们现在常用的可穿戴设备就可以进行运动、睡眠、心率等基本体征信号监测;隶属于智能家居的智慧床垫可以在睡觉的时候监测心率和睡眠情况等;更有甚者,未来的汽车也将在车里监测人体的体征信号,并把驾驶员的状态监测信息和车辆状况相关信息整合起来,实现更具安全性、人性化的驾驶体验,这也将成为无人驾驶必经的发展之路。而把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更为广阔的IoT领域,利用现有技术条件监测宠物健康及日常活动状况的需求已经形成并实现……
图1. 医疗健康已成为多领域市场扩增/深化的关键点。
“可以说,各行各业都在和医疗健康挂钩,”ADI医疗健康事业部,亚太区市场总监王胜直言,“医疗电子方面的很多技术,实际上完全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包括很多绞尽脑汁研究的医疗技术,其实可以延伸进而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不一定仅为医疗领域本身应用。”
他还特别指出,除了消费类的公司在做融合健康功能的可穿戴设备,目前,医院内部的设备也在提倡可穿戴化、便携化;部分医疗机构甚至以往做前端的医疗设备公司都在进一步扩展覆盖后端的产品包括医疗服务等,即以往需要CFDA认证的医疗设备在产品形态上都在发生变化,逐步走向移动,只是现在还没有大规模展开。
医疗健康应用赋予智能可穿戴市场创新生命力
当然,市场的变化总是和消费者的认知升级紧密挂钩。据BTC调查显示,超过80%的消费者认为可穿戴科技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让医疗保健更加便利;更有70%的美国人相信,可穿戴技术可帮助其改善健康和健身。
ADI王胜认为,不论是可穿戴还是其他的细分市场领域,希望通过结合“医疗健康”驱动产业和行业发展都离不开以下两点:一是健康保健功能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包括基础的运动及体征信号的采集和处理,甚至环境相关数据的监测等;二是智能化,作为人工智能的接入窗口,甚至是人工智能最终用户的直接硬件设备,通过大数据的融合处理实现智能化的深度信息挖掘,进而解决用户痛点提升使用体验。
也正因为如此,最早融入医疗健康应用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增长势头良好,据王胜介绍:“根据公开信息,苹果、三星、Garmin和Fitbit在2017年仍然保持高增长,而国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小米手环产品,增长稳定,它的一代二代产品中也都融入了健康类功能。”
“所以对ADI来说,Healthcare BU本身也在不断扩充,从原来的专业医疗领域,渐渐扩展囊括移动健康类应用,从传统的专业医疗领域延伸到消费领域,甚至渗透到其他行业中,” 王胜介绍道。
ADI引领“移动医疗”全体征监测功能开发进阶
众所周知,在移动医疗特别是智能可穿戴中实现的各种健康功能需结合小型化和便携化的整体趋势,这也是应用场景扩展融合的前提条件。而在注重性能、指标的同时兼顾实用性、小型化以及成本因素,归根结底是对技术方案的考验。ADI为各种移动医疗应用场景提供了全面的重要体征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方案,涵盖心率、ECG、血压、血氧、运动、体脂、睡眠时呼吸等医疗保健关键体征指标的监测功能设计目标。
图2. 从消费者最关心的体征信号入手,ADI提供了全面的产品方案集合。
“从体征信号采集和处理技术来看,ADI覆盖光电、阻抗、生理电势、体温、运动以及环境等,”王胜补充道,“而从信号链角度来看,前端传感器的信号采集,ADC调理,MCU/CPU处理,无线传输到云端以及其中的电源&能量采集,ADI可以做到全信号链覆盖,我们甚至提供了相应的软件算法以及云端的处理等。”
图3. 与时俱进+扬长补短,系统级解决方案才能真正打动市场。
在发挥 ADI 最强项的信号调理和信号处理技术基础上,ADI也在不断补齐短板,通过自身研发和第三方合作加强软件优势,特别是在电源/能量采集领域,ADI通过收购合并,引入了Linear众多特色电源产品。王胜认为,不同于传统专业医疗,移动医疗的突出特点就是短平快,多领域的应用场景融合更是强调time to market,完整或者近乎完整的解决方案成客户刚需,所以算法、集成、收购等手段都是迎合这个市场的需求。
此外,“设计才是重中之重”,相对于封装和封测的成熟工艺,如何根据应用场景需求调整和实现芯片设计才是关键,这也是ADI引领移动医疗创新趋势并推动移动医疗健康和多领域融合的核心优势,例如:
纽扣电池供电的高精密片上计量仪ADuCM350主打低功耗和完整性,不仅可以融合接入包括光电、心电、运动、生理阻抗测量等多种模拟和数字输出的各类传感器,真正实现多传感器的有机融合,而且支持多种移动医疗及便携式应用,例如可穿戴健康领域及高性能血糖应用等。据悉,目前ADuCM350及相关后续路线图产品已在国内和国外的几家有代表性的可穿戴设备大客户中取得里程碑式进展。
图4. 主打低功耗的片上计量仪ADuCM350已成功应用于众多全球可穿戴客户。
突破性超低功耗3轴数字MEMS产品ADXL362:这款产品在运动检测唤醒模式下功耗仅为300 nA,其超低功耗的特征是可穿戴运动监测设备的理想解决方案;此外,超低噪声也是ADXL362及其后续路线产品的的亮点之一,而低噪声会延伸出更多的应用场景,例如将传感器放在汽车座椅下面监测用户心跳,或者类似睡眠床垫中心跳监测的场景,都必须具备超低噪声。而继ADXL362之后,ADI精益求精推出升级产品ADXL363,再度提升了整体性能,其在输出数据速率为100 Hz时功耗低于2 µA,在运动触发唤醒模式下功耗为270 nA。
图5. 一图全面了解ADI各类体征监测最新产品方案组合。
标榜性价比优势的单导联ADI心率监护仪模拟前端AD8233,主要用于心电ECG采集。据悉,多家心电手环和心电胸贴厂商都看重其超小体积、超低功耗等特点并应用于自己的产品系列。此外,对应于多导联方案,ADI另外一款高集成度的ADAS1000集成多导联心电,呼吸及起搏器检测等功能于一身,同样是高性能诊断级ECG监测的首选方案;
不止于此,得益于可穿戴市场需求的推动,利用光电测量技术监测体征信号的需求也愈加蓬勃,集成LED,PD和模拟前端AFE电路的光电测量模组ADPD174作为ADI 集成光电测量模组系列ADPD1XX的代表之一,正在被几乎所有大的品牌客户设计使用,与这些引领行业趋势的用户共同努力,此系列模组和芯片在2018年还将面世更多创新突破性产品……归根结底,与时俱进的技术革新正加速ADI全方位引领体征监测功能开发创新。
当众多领域希望通过加入“医疗健康”作为产品增值点或者说市场扩大的动力来源,我们会发现一切都回到了产品和技术这个本源,而对于ADI来说,其在移动医疗健康领域的强势技术储备是源于自身在传统专业医疗领域数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因此,移动医疗行业同样适用马太效应。王胜坦言近年来每年与ADI直接产生生意的移动医疗客户数量都保持双位数以上的增速,其中包括不少势头正盛的中国本土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