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电源技术 > 业界动态 > 建设环境生态友好型新时代能源体系 重点做什么?

建设环境生态友好型新时代能源体系 重点做什么?

2018-05-18

  发展转型是21世纪全球的主旋律,从联合国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到《巴黎协定》,再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都是在推动发展转型。这种转型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长方式的转型,二是能源系统的转型,三是生活方式的转型,这些转型推动着能源变革,也对电力行业产生着深刻影响。

2018051810374327.jpg

  从科学认知和政治行动看发展转型

  能源变革,一是能源清洁化,二是能源低碳化,这两个方面都是发展转型所要求的。为什么要从科学、政治这个角度来看发展转型?因为科学是认知,政治是行动。主流的科学家们对气候变化如何认识,形成怎样的政治基础,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所以,科学基础是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而政治基础则是《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巴黎协定》。

  气候变化是一个不容争议的事实,这是一种政治语言和媒体语言,不是科学语言,气候变化本身在科学上是有争议的。根据各种各样的现实,全球气候确实在发生变化,但是发生变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现在也有各种各样的讨论和和争议。但是大家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迄今为止,地球是人类能够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还没有找到第二星球,能够像地球一样形成大气、水、阳光这么一个完美的循环系统供人类等地球生物的繁衍生息。气候变化有可能破坏这个生态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人类的安全造成威胁。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克林顿政府不签署《京都议定书》;2001年,小布什就任之后拒绝签订《京都议定书》。在这个期间美国国防部组织相关人员撰写了一个报告,指出气候变化是人类现实最严重的挑战和威胁,将其上升到了政治高度。

  自1987年开始,联合国前前后后组织了全球上万名科学家,历经近35年的研究,得出不同时期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结论,1990年出了第一次评估报告,1995年出了第二次评估报告,2000年前出了第三次评估报告,2007年出了第四次报告,最后2014年完成了第五次评估报告,2019年将启动第六次评估报告的编写,每次评估报告的科学结论都会产生重要的政治影响,形成最重要的结论。这些结论形成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基础,这些政治基础都有科学研究作为重要支撑。

  从2007年巴厘岛谈判,一直到2015年巴黎路线图的达成,基本上做了这样的机制安排,使地球升温到本世纪末不能超过2摄氏度,最好是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无论是控制2摄氏度还是1.5摄氏度以内,一个基本的判断是控制到1.5摄氏度的时候是2050年左右,全球碳排放趋于零。如果是2摄氏度,可以在本世纪下半叶,也就是在2070年前后让碳排放趋于零。这个趋于零不是碳排放本身趋于零,是使得碳排放和自然生态所吸收的碳能够平衡,称为碳中和的方向,所以要求增长方式的低碳转型、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和生活方式的低碳转型。对于能源系统低碳转型,2015年上半年,7国领袖达成协议,形成一个政治共识,就是在本世纪末要完成能源替代,要从化石能源迈向可再生能源。这个就是政治基础。

  全球低碳转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世界各国的发展转型虽然不是特别一致,认识也有差别,但还都是比较快,包括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中国等发展中大国围绕绿色低碳转型,在低碳政策制定、低碳技术创新、低碳市场建设等领域都开展了广泛探索。增长方式、能源结构和生活方式的低碳转型将引发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也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市场和新的就业机会,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经济、技术和贸易竞争高地。以《巴黎协定》为标志,全球低碳转型将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欧盟提出至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20%,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到20%,能效提高20%,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要比1990年下降80%~85%;美国2009年提出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排放量减少17%,2015年提出到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目标并将努力达到28%;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20年要比1990年减少34%,到2050年减少80%。英国2022年关闭所有燃煤电厂,2040年开始淘汰所有的燃油汽车,这都是具体目标,并且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日本也有这样的目标,但是日本的目标受挫了,日本原来寄希望于核电,能够实现它的发电和能源转型,但是福岛核事故以后电力系统受到了很大影响,日本没有办法实现这样的目标。但是2020和2030年的减排目标没有变化,2050年可以达到85%。

  全球关于低碳的投资在大幅度增加。2015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总额达到创纪录的3289亿美元,中国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36%。可再生能源发展特别快,全球太阳能装机容量激增,太阳能成本骤降,2000~2017年,全球太阳能装机容量逐年增加,特别是自2011年开始装机容量激增。此外,绿色金融市场在蓬勃发展,目前,赤道原则已被36个国家的83家金融机构正式采用,覆盖70%以上的新兴市场国际项目融资。

  各国的碳市场都在逐步的发展,除CDM和JI外的10余种主要碳交易市场机制,相关制度设计不同,既有强制性市场,也有自愿交易市场;有总量目标,也有强度目标;价格形成机制不同,交易主体各有不同,交易形式多样。

  碳强度下降目标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约束性指标

  发展转型这个话题,中国是最近五六年才提出的,其实全球范围内已经讲了近50年的时间。我国从十八大开始,把生态文明作为社会发展的“五位一体”,到十九大和今年的两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宪法,这些都是在推动能源发展转型。

  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影响更大一些,因为发达国家抵御天灾的能力和适应能力要强得多,但是发展中国家的适应能力不强,对抗天灾的能力也弱。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到2035年才初步实现现代化,205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所以我们现在考虑气候变化还是弊大于利,在气候变化这个问题上是积极的参与、积极的主导,并且争取发展中国家的权益,这是我国的基本态度。

  1990年我国碳排放只占世界的10%,现在占31%,所以这种经济的格局、排放的格局,使得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出现了一些大的改变。过去我国特别强调美国是全世界第一大排放国,从气候变化谈判开始,一直到2007年我国超过了美国以后,增长较快,现在是美国的2.5倍左右。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说要百分百兑现承诺,就是到2030年左右,碳强度要比2005年下降60%~65%,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峰,非化石能源比例提高到20%以上。

  应对气候变化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接下来我国不同的省份可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比如说山东、江苏、浙江、广东、上海、福建等经济发展比较快的省份,在环境问题上,特别是在气候问题和碳排放问题上可能要先走一步,承担更多的责任,给那些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的发展留出空间,这是碳市场未来建设的基本原则。利用市场化机制手段来推动节能减排、控制碳排放成了重要言责。我国现在开始启动碳市场,并且把电力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优先试点。当然,我们还有很多的制度需要建立,包括总量目标、合理的配额、对不同的企业提出明确要求、进行碳资产的盘查和核实,建立相应的约束制度和交易制度等,并且使碳强度下降目标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约束性目标,这些制度都会慢慢地建立起来。现在关于碳排放的分配方法已获国务院原则上同意,将择机推出和实行。

  当然我国通过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发展转型,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支持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和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等举措,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2012年第三产业比重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2016年,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第一产业8%,第二产业40%,第三产业52%。

  此外,我国控煤取得重大成效,除了山东以外几乎所有省份的煤炭消费都在下降。“十二五”期间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速2.6%,较“十一五”年均增速低4.9个百分点。到2015年,煤炭消费量39.6亿吨,同比下降3.7%。2017年,国内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60.4%,比2010年下降9.8个百分点,提前完成2020年62%的目标;低碳试点示范逐年扩展。2010年以来,我国陆续启动了低碳省市和碳排放权交易等试点示范工作,已形成涵盖低碳省(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和低碳城(镇)试点的全方位、多层次低碳试点体系;众多试点省市提出提前达峰目标,北京希望2020年,烟台希望2017年,宁波希望2018年达峰。

  从长期来看我国的低碳发展转型,目标非常明确,就是2035年初步实现现代化、2050年全部实现现代化。这两个目标迫使我国的能源系统必须进行转型。第一阶段是经济增长和碳排放逐步脱钩,新增能源主要是由非化石能源满足,目前我们基本做到了,2035年以后我国化石能源大幅度下降。我国碳排放峰值和人均GDP目标可能比美国、欧盟早一点实现,这是技术进步和发展观念转变造成的。希望低碳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发展转型助推器,并且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领域和就业的重要方向,同时还可以协同减少大气污染。初步的想法就是推动不同的地区达峰,推动不同的行业达峰。分阶段的实施低碳发展的路线图,也就是2015~2020年扭转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势头;2020~2030年逐步实现峰值;2030年以后开始绝对的下降;到2050年争取能够回落到2010年的水平上。

  能源转型是低碳转型的核心电力行业成排头兵

  新时代电力系统的变革,首先要考虑新时代的要求,就是有高质量的增长。高质量的增长必须依靠高质量的能源增长,一方面为电力市场提供了可以充分想象的空间,同时也给转型带来了很大压力。

  现在考虑低碳发展等很多问题的时候,会考虑到包括2030年左右达峰措施的问题、绿色金融体系的改革问题、多目标特别是与环境目标相适应的气候变化协调问题,所以说低碳转型对电力行业产生着重要影响。

  首先,能源转型是低碳转型的核心,能源不转型就不可能实现低碳发展。此外,能源转型首先要在电力行业实现。因为新增的所有非化石能源中,90%以上是以电的形态完成的,所以电力必须先转型。然而,电力行业的转型任重道远。整个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占全国40%以上,并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提高,例如2017年我国碳排放大体上比2016年涨了3个百分点,这3个百分点的贡献率,电力行业是120%。也就是说,电力行业涨了120%,其他行业下降了20%。

  我们必须看到能源革命的要求,这种“三步走”的方式要求电力行业必须做能源变革的排头兵,做能源转型的排头兵,然后才能成为中国低碳发展的排头兵,这样我国的发展转型才能够实现。

  从积极的方面来讲,整个电力行业低碳化的完成,实际上也是我国真正进入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到2030年的时候非化石能源电力占35%,目前大约为31%。到2030、2035年的时候达到50%,要求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到2050年希望非化石能源电力达到75%乃至80%的水平。这样奠定了我国能源系统低碳化的技术基础,届时从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及我国总的用电量考虑,大体上应该是在10万亿千瓦时左右,所以这个量是极其庞大的。

  我国目前开展的7个碳交易试点,要逐步扩大到全国,并且把电力行业作为一个先行军。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电力行业作为一个单独的部门来说,碳排放占第一位,占到全国碳排放的40%,没有一个行业可以超过电力行业;二是电力行业控制碳排放的技术措施是明确的,没有任何争议,只要效率提高了,碳排放就会降低;三是电力行业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是其他任何一个行业不能比的。基于这三点,国家希望把电力行业作为碳交易试点的先行军。

  我国电力行业要完成三大转变。一是建成非化石能源,亦或可再生能源友好型的智慧电力系统,助力能源转型;二是成为交通电气化的基础设施,为百姓出行提供清洁的动力系统;三是建设成为能源综合服务商,把电能替代做到极致,推动建成环境生态友好型的新时代能源体系。

  新时代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行业的历史使命是成为推动能源清洁化、低碳化和智能化的排头兵,实现能源可持续普遍服务的桥梁,实现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的机制,成为能源消费零边际成本时代的开创者。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