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高通收购恩智浦仍未明朗 或提前锁定未来垄断?

高通收购恩智浦仍未明朗 或提前锁定未来垄断?

2018-06-26
关键词: 高通 恩智浦

  高通收购恩智浦半导体一事仍未明朗。根据相关要求,因合并存在垄断嫌疑,这笔交易须经过美、中、欧盟、日、韩、俄等9个国家的批准。目前,这项交易仍未最终获批。

  显然,高通收购恩智浦给中国半导体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决策者不得不考虑的事情。业内人士认为,若收购成功,高通除了在芯片领域,还将在汽车电子领域增强垄断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业门槛,更提高了我国企业与之竞争的难度。

  手机芯片垄断者

  近年来,搭载高通骁龙系列处理器的手机充斥国内手机市场,除了高通作为全球移动芯片巨头有自身技术优势外,还跟国内合作手机厂商大力宣传密不可分。高通处理器在用户心中树立起高大上的品牌形象,在国内市场几乎一家独大。

  但是,核心关键器件掌握在别人手里,无异于随时被卡住脖子。在当前形势下,难说不会再次上演“断粮”事件。另一方面,高通在手机产业领域“垄断式”的商业模式一直被人诟病。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部单价2000元的手机,高通要从中获利100元;每售出一部苹果手机,高通平均从中获利220元,苹果每年支付高通的专利费用高达20亿美金。为此,苹果公司在全世界各地和高通展开诉讼。

  近日“联想5G投票门”曝光了高通5G专利收费标准:如果单独使用移动网络核心专利,单模5G手机2.275%,多模5G手机3.25%;如果同时使用移动网络标准核心专利、非核心专利,单模5G手机4%,多模5G手机5%。

  如此一来,在5G时代,国内手机厂商将继续支付高通天价专利费用。

  或复制垄断模式?

  据了解,恩智浦半导体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之一,其在收购飞思卡尔之后,成为全球最大的MCU与汽车芯片供应商。随着高通手机芯片业务触顶,收购恩智浦是解决其营收过于集中的途径之一。

  若完成收购,高通业务将扩展到汽车电子、身份识别、射频以及其它领域,覆盖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这种近乎垄断式的局面,对市场而言绝非一件好事。

  业内芯片专家指出,这笔并购案将加速高通进入车用电子系统市场,除了在移动芯片领域,在汽车电子领域也将成为巨头,增强垄断地位。与恩智浦技术相互借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门槛,提高了国内企业与之竞争的难度。

  可以想象,若收购成功,高通在手机产业惯用的商业模式很可能会复制到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领域。在专利壁垒下,不仅会扼杀国内汽车半导体自主创新能力,还可能让科技初创公司无生存之地。

  欧盟的担忧

  在对这项交易进行审查时,欧盟就曾担心高通会利用专利技术捆绑销售、排挤竞争对手、影响车用半导体市场竞争,尤其是新兴的车用通讯技术领域。

  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欧盟对高通的审查不断地暂停与推迟。直到2018年1月18日,高通作出一系列承诺之后,欧盟委员会才批准了这项交易。

  高通的承诺包括:未来8年内将继续以当前的条件(甚至是更好的条件)授权恩智浦半导体的MIFARE技术和商标,期间内高通还将确保其芯片组与竞争对手产品的互操作性。高通将放弃收购恩智浦半导体与NFC相关的“标准必要专利”,以及部分非标准必要专利。这些专利将被转移给第三方,面向全球免版税授权3年。至于高通将收购的NFC相关的非标准必要专利,高通不会利用其打压竞争对手,并进行免版税授权。

  业内人士表示,若收购失败,高通按照协议将赔偿20亿美金给恩智浦,高通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将受挫,但对主营业务影响不大。

  另一方面,有分析认为,若高通收购成功,同样难以避免多个国家的垄断审查。2015年,高通支付近10亿美元以结束中国对其长达14个月的反垄断调查。2016年12月份,经过3年的调查后,韩国宣布对高通罚款8.5亿美元。

  净利润大幅下滑

  在收购恩智浦的同时,在过去半年时间里,高通还遭遇了博通的恶意收购风波,最后由美国政府出面阻止。同时,在进军服务器芯片领域,高通的野心也遭遇到许多挫折。

  目前,高通仍难以撼动英特尔在服务器芯片市场的领导地位。因此,近日有消息称高通计划放弃开发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4月份,高通开始实施裁员计划,大约1500名员工被裁减,知情人士称,总裁员人数占了服务器芯片部门总员工数量的1/3到1/2。

  而裁员也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后果。据媒体报道,高通华裔工程师因十年内被公司解雇两次,从高通大楼一跃而下,当场身亡。有网友表示,在2011到2014年之间,高通有两名印度员工跳楼自杀,“高通现在这种高压管理方式,有员工跳楼很正常,也很可悲。”

  据高通发布的截至3月25日的2018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高通第二财季净利润为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亿美元下滑52%;营收为5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0亿美元增长5%。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