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被纳入“恒生指数”,但你的理解有误
2018-07-16
2018年7月9日,小米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在最需要“挣脸”的第一天破发后,小米走出一拨可观的上涨行情,7月13日收于21.45港元,全周累积上涨26.18%。
尽管仅有1亿多股可供交易,小米上市头三天总交易量达13.7亿股,所有筹码被倒手十次,平均每天4.6次(因为可以T+0)。平均持股才1个多小时,这哪里是看好小米的投资价值,纯粹投机而已。
小米上市第一周为何表现抢眼
尽管估值虚高,但小米在上市的第一周涨幅超过20%,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目前小米的流通盘很小。
通常IPO企业会在香港公开发售10%新股,其余90%交给承销商走“国际配售”。如果香港市场认购热烈、超额认购高于100倍,则会对“国际售股票”进行回拨。最终在香港市场公开发售的股票可以占到新股的50%以上。
小米只拿5%的新股(1.09亿股)在香港公开发售,由于认购惨淡并未启动回拨机制。所以,在国际配售股票大举入场之前(其中基石投资者认购的2.52亿股票有六个月禁售期),市面上流通的只有1亿多股,市值约20亿港元。#两三个“煤老板”足以左右股价#
第二是或有“托盘者”在发挥作用。
2014年阿里上市时曾任命高盛为“稳定市场代理人”。高盛的职责是在一定时期内维持股价稳定,通俗地说就是“托盘”。小米并未披露是否任命“托盘手”,但排在第一位的承销商就是高盛。不过流通盘这么小,用高盛实在是牛刀宰鸡,几个“小哥们”在雷总不知道的情况下伸伸手就够了。
第三是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7月9日恒生指数公告称小米集团符合“快速纳入指数要求”,将于在7月20日收市后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恒生综合行业指数—资讯科技业、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大中型股指数、恒生环球综合指数及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于7月23日起生效。
部分投资者认为纳入恒生指数之后,小米将成为相当一部分投资机构的投资标的(特别是相关的指数基金),同时亦成为港股通标的,为A股投资者打开方便之门。
汉能是港股通的第一批受益者,从未见过汉能产品的“北方韭菜”把这只股票的市值拉到3000多亿港元,让李河君过了一把“首富瘾”。南下资金的动向亦是决定小米股价走势的重要因素。
不幸的是,据媒体消息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股票暂不纳入港股通。
更加不幸的是,由于投资者对恒生指数的不了解,误以为小米将被纳入只有50只成分股的“恒生指数HSI”,还说顶替的是联想集团。其实,小米将被纳入的是有484只成分股的“恒生综合指数HSCI”,这些股票市值合计占港交所主板总市值的95%。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恒生指数,免得以后再闹乌龙。
认识恒生指数
恒生指数——Hang Seng Index,缩写为HSI。由香港恒生银行全资附属的恒生指数公司编制,以1964年7月31日为基数日,基数点为100点。最早有30只成份股,2013年以来维持在50只,基本上每剔除一只才能纳入1只。
例如,2013年6月17日,联想集团被纳入,中国铝业被剔除。有媒体说小米顶替了联想集团的位置,其实与小米没毛关系,而是石药集团干的。
2018年1月17日,恒生指数收于31983.41点,为历史最高。#沪指不到历史最高点位的一半#
最近十年,恒生指数市盈率从未超过20倍。2018年指数创新高时市盈率达到17.6倍,6月跌到12.2倍。
1985年1月,恒生指数增加了4只分类指数,即把成分股分为4个分类:金融分类指数、公用事业分类指数、地产分类指数和工商业分类指数。2018年6月,4只分类指数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11.06倍、17.19倍、6.77倍和18.46倍。
恒生指数成分股的门槛很高,除了市值高、成交额大之外,还要求“上市满24个月”“在香港有庞大业务”“财政状况健康”。联想1994年在香港主板上市,2013年才被纳入恒生指数,2018年又被剔除。2017年纳入的碧桂园、吉利汽车,上市时间分别2007年、2004年(吉利是借壳上市)。
对资本市场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新股”“次新股”走势飘忽不定,A股有连拉几十个涨停的暴风,港交所新股破发是常态、腰斩者也不算少。十个交易日就被纳入代表香港数千家上市公司股价走势的恒生指数,非常不严谨,恒生指数公司不会拿自己的声誉开玩笑。
小米即将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门槛则低得多,有484只成分股,分为11个行业。小米亦将被纳入的“资讯科技业”分类指数,现有36只成分股,包括腾讯、联想、网龙、阅文、中兴通讯、美图、富智康、金山软件等。
小米还将被纳入“恒生综合大中型股指数”,这是公司编制的名目繁多的指数之一。该指数现有298只成份股,2018年6月平均市盈率12.44倍。
恒生指数面临“腾笼换鸟”
2017年恒生指数剔除昆仑能源、国泰航空、百丽国际、利丰等4只股票,代之以舜宇光学、九龙仓置业、万州国际和吉利汽车。但来自金融、地产等传统产业的个股仍占绝对优势。
截至2018年6月,恒生指数成分股总市值18.9万亿港元,占主板总市值的57.28%。
50只成分股中,金融类有12只,权重合计达47.78%;11只地产股权重合计10.95%;12只来自三大传统产业(能源、制造、服务),权重合计13.47%。以上35只来自传统产业的个股,权重合计达72.2%。
50只成份股中属于资讯科技类的仅有腾讯和瑞声科技两家,权重分别为10.32%、0.88%,合计11.2%。
恒生指数成分股的行业分布与时代明显脱节,代表新经济的个股严重不足,必须腾笼换鸟。
预计权重排名靠后又来自传统行业的标的,将会被小米、美团和蚂蚁金服们替代。特别是权重低于0.5%的信和置业、恒隆地产、中国旺旺,为新经济让位的概率不小。不过,那是两三年以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