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227家新能源发电场站全部接入现货交易系统
2018-08-06
作为我国新能源建设的大省,近年来甘肃省可再生能源发电取得长足发展。截至今年6月,甘肃省新能源装机达到2068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突破40%,总量位列全国第四。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数据显示:上半年甘肃省新能源累计发电量161.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56%。弃风率20.51%,同比降低15.52个百分点;弃光率11.52%,同比降低11.04个百分点。
风电、光电发电量“双增”,弃风弃光实现“双降”,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省不断创新电力现货交易,推行风火电打捆交易模式,以及坚持内供外送两手发力所取得的成果。
加快外送通道建设 构建输电“高速路网”
2017年6月,总投资达262亿元、额定输电能力800万千瓦的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线带电投运,大幅提升了省内保供电、省外多送电、全力消纳新能源的能力,甘肃电网正式跨入特高压时代。数据显示,酒湖工程一秒钟能传输电量13万千瓦时,目前一年可向湖南传输电量400亿千瓦时。
加大跨省外送是解决电力富余资源转化最有效手段。“十二五”以来,甘肃电网新建、扩建750千伏变电站7座、330千伏变电站28座,电网主网架实现了从330/110千伏向750/330千伏的重大跨越,通过18回750千伏线路与陕宁青新4省区相联,在西北电网的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满足了新能源外送的条件。
2017年,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将外送开拓至13个省区,通道拓展至现有西北所有特高压直流通道,省内的酒湖特高压直流发挥主要外送作用。根据该公司调控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省跨区跨省外送电量2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其中新能源电量104亿千瓦时。
创新电力现货交易 开发多品种交易方式
2017年8月,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国家电网组织新能源富集地区的风电场、光伏电站、电力用户参与日前和实时电力市场竞价交易,充分利用特高压输电通道外送新能源。我省227家新能源发电场站全部接入现货交易系统。据统计,今年前6个月,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总共组织1896笔新能源现货交易,成交电量23.5亿千瓦时,占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内电力现货交易的47.22%。
在国家电网公司的支持下,甘肃省电力公司充分利用新能源全网调度的优势,开展新能源西北电网统一调峰、统一调度,除了组织签订中长期跨省跨区电量交易合同,在国家电网范围内日前交易、实时交易、现货交易、置换交易规模也在迅速增加,提升了新能源富集地区甘肃河西走廊电网的输电能力,大幅度提升了新能源消纳能力。
“今年以来,从甘肃送往中东部省份的电能,低于当地火电标杆上网电价,竞争优势明显。未来,甘肃新能源现货交易量还会增长。”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甘肃省新能源以政策及价格等优势,成为省外市场的紧俏货,甘肃也成为全国电力市场现货交易最大“供应商”。
实施电能替代 加快地方“电气化”建设
2017年9月,在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期间,敦煌地区所有用电100%使用清洁能源供电。这是甘肃电网首次探索在一个城市实现100%新能源供电,为实现城市能源转型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开拓省内用电市场,深挖电能替代潜力,是甘肃省进一步破解新能源消纳困局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结合省内产业结构特点,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重点实施了燃煤自备电厂替代、城市集中供暖替代等有巨大潜力的替代项目建设,总结推广通过“大用户直购电+峰谷电”等方式支持新能源清洁供暖工程,逐步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的燃煤小锅炉,同时深入挖掘冶炼、油气、农产品加工等技术领域替代潜力,在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汽车等交通运输领域,以及建筑领域、工业领域、家居生活领域加快推进电能替代,提高电能消耗占比。
截至2018年5月,我省完成家庭电气化项目107个,替代电量达2296万千瓦时。根据计划,2018年全省将促销家电30万台,可增加潜力负荷27万千瓦。
推进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
富余电量消纳问题关乎电源系统的布局、结构、输送通道以及整个电网平衡的问题。
5月20日,省政府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就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加强甘肃各级电网建设、持续加大陇电外送规模、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积极推进乡村电气化、大力推进清洁取暖和电能替代五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
合作协议中明确了甘肃电网发展的远景规划。“十三五”期间,甘肃电网基建投资将达到390亿元,围绕满足内供、外送、新能源消纳“三大任务”,建设河西走廊750千伏第三回线路加强工程,统筹推进酒泉-湖南直流送端配套电源、调相机和受端电网加强工程建设,研究推进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形成覆盖全省主要负荷及电源中心的坚强网架结构,形成甘肃西部、东部能源开发外送新格局。到2020年,将初步建成“网架坚强、安全高效、绿色低碳、友好互动”的坚强智能电网,更好地满足甘肃新能源开发外送需要。
合作协议中还明确了我省将因地制宜采用集中式、分散式电供暖模式,推广蓄热式电采暖技术,在居民、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加快实施电能替代,形成清洁、安全、灵活、高效能源消费新模式,实现“十三五”末完成电能替代电量155亿千瓦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