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电源技术 > 业界动态 > 特来电朱金星:充电行业将进入普遍盈利期

特来电朱金星:充电行业将进入普遍盈利期

2018-10-27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该公司充电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18亿元,充电板块亏损3000万元,好于年初制定亏损1亿元预期,预计全年可实现盈亏平衡。作为国内充电桩保有量第一的行业龙头企业,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特来电”)无疑起着行业风向标作用,近日,特来电公共交通行业总经理朱金星向记者讲述了特来电的发展历程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一些预判和看法。

  中国电力报:您认为特来电近年来经营数据向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朱金星:近年来,特来电的数据是持续向好的。特来电2016年的累计充电量约为1亿千瓦时,2017年达到5.8亿千瓦时,今年充电量急速上升,目前1个月的充电量就能超过1亿千瓦时,截至目前总充电量已超过13亿千瓦时。可以说今年行业迎来了爆发期。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很多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二是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从公交车、网约车、出租车和私家车均实现快速增长。从运营车方面来看,燃油车发展已经面临瓶颈期,运营成本比新能源汽车要高很多,新能源汽车运营可以延伸的业务也十分多,今年很多车辆运营公司,越来越愿意选择新能源汽车。

  中国电力报:有观点认为,充电是一个不挣钱的行业,今年也确实有很多企业裁撤了充电业务,您如何看待这一情况?

  朱金星:出现这种观点充分反映了在发展前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多的时候,很多企业并没有把行业看清,抱着追 “风口”、蹭“热点”的心态切入到充电行业,没有把充电作为主营业务来做。

  我不太赞同“充电是个不挣钱行业”的说法,做得好的企业最终是能迎来可观利润的。充电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它的产业链是十分庞大的,包括设备、平台、售后、运维,各个环节是缺一不可的。发展前期有些小的企业购买了别人的产品去做充电运营,最后发现产品的迭代升级、售后运维、多样性是跟不上的,在这个过程中与客户的矛盾日益尖锐,自然会“血本无归”。

  目前不挣钱只是暂时的,发展前期是需要交些学费的。例如在站址选择上,之前可能在一些地址不是很好或者车没有达到规模保有量的地方建充电站。目前特来电有很多方式方法辅助选站,如通过充电热力图、大数据去判断哪些地方充电需求比较旺盛,这样能保证投资的收益,特来电后期建设的充电站年收益率已经可以达到30%以上。

  中国电力报:您觉得未来一到两年国内充电市场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朱金星:目前国内各家充电企业,投资和产业结构各有不同,所以盈利的时间节点可能也存在差异。但是充电行业一定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且会越来越好,今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相信2019~2020年大部分企业一定会实现可观利润,只要企业能够坚持到那一天。同时,未来一至两年,行业洗牌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中国电力报:贵公司在防范充电引发安全事故方面有何规划和建议?

  朱金星:通过技术手段防范充电引发安全事故方面,特来电一直是比较超前的。在充电过程中,特来电充电桩除了可以通过汽车动力电池BMS系统来防范过充,还可以依靠特来电研发的CMS安全防护系统。

  该系统有主动防护和柔性充电两个功能,其中主动防护可以提高充电安全性100倍以上,柔性充电可以延长电池寿命30%。通过特来电云平台、大数据和CMS系统相结合,我们能监测到电池电压和电流的实时情况,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今年,在特来电几个公交车充电站项目中,一年内多次主动给公交车停止充电,避免了数次充电事故的发生。

  并且早在2016年,特来电就向业内公开了16项基于充电安全的专利。在保障安全方面,特来电会始终保持一定规模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中国电力报:特来电要向充电网运营商转变,请问这一发展策略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朱金星:特来电2014年成立,4年时间内我们一直在巩固基础,目前也达到了一定的体量,不论是充电终端数量、研发技术水平以及对各个行业的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所以往充电运营商转变是必然的一个趋势,这也是特来电的初衷。

  具体内涵是特来电要做一家专业运营公司,一方面以运营为主导,把充电站运营好;另一方面掌握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生产设计产品,两者相辅相成,自行研发才能够更好地服务运营。同时也会考虑向储能、微电网、售电等相关产业链延伸。

  中国电力报:您认为北京市近日发布的公用充电设施运营考核奖励暂行办法将对充电企业产生哪些影响?目前充电企业对补贴的依赖程度如何?

  朱金星:这表明了政府对充电企业进行扶持的态度,坚定了企业的信心,这对企业来说是最关键的。相信其他城市应该也会紧跟北京的步伐,出台类似政策。

  特来电基本是不依赖补贴的,我们更看重长远市场,补贴是暂时的,当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肯定有退出机制。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运营踏踏实实做好,等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再次迎来新的飞跃。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