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盘点2018年三大体验提升超预期的手机创新

盘点2018年三大体验提升超预期的手机创新

2018-12-26

手机技术创新及应用是看得见进度条的,去年对8G运存在旗舰的普及、屏下指纹应用的预测都在今年得到了验证,这也极大的激发了大家对明年手机新技术应用的期待,趁此年末之际,编者在这里盘点了那些过去曾经向往而在今年得到应用的手机创新技术,这些技术或许不是你心中最牛的黑科技,但或许是你曾今最想在手机上实现的功能。

1. 手机屏下指纹

在编者看来,今年最硬的手机创新技术非屏下指纹识别莫属,当vivo在年初的展台上拿出带有屏下指纹识别的手机时,它跨时代的屏下指纹识别满足了过去人们对手机的指纹识别的一种幻想。现如今安卓旗舰手机几乎都标配了屏下指纹,虽然屏下指纹并非今年才出现,但直到今年才真正流行。

光学屏幕指纹原理是根据OLED屏幕自发光和超薄特性,使光线穿透盖板照射指纹,然后指纹反射光线穿透屏幕返回传感器进行识别,从而实现解锁。而在今年的高通技术峰会上透露出的消息,明年三星可能在旗舰手机上率先搭载高通的超声波指纹识别,相比光学指纹识别,超声波指纹识别更加先进。超声波指纹识别过程是在手指接触到智能手机屏幕时,透过传感器向手指表面发射超声波,利用指纹表面皮肤和空气密度的不同,构建一个3D图像。传感器接受到超声波回波讯息后,比对与存于手机的信息,达到识别指纹的目的。

由于屏下超声波指纹识别的优势,在于有较强穿透性,且抗污能力高,即使湿手指与脏污手指使用智能手机,都能完美识别。同时超声波绝佳的穿透性,还能支持其他活体检测。透过屏下超声波指纹识别,能取得3D指纹识别图像,安全性相较其他屏下指纹识别技术都要高。

目前,指纹识别的供应商已经开始了激烈的价格战,相信明年会有更多的中低端的手机搭载屏下指纹识别,超声波指纹识别或将在高端手机中搭载,中低端则更多的是成本相对低的光学指纹识别。另外屏下指纹识别的区域扩大也可能是明年厂商发力的方向之一。据 TrendForce 旗下拓墣产业研究院最新报告,继vivo、华为、小米、OPPO之后,三星也将推出搭载屏下指纹识别方案的机种,随着各大Android手机品牌大规模导入屏下指纹技术,持续拉升指纹识别于智能手机的渗透率,预估2019年超音波与光学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占手机指纹识别市场比重,将从2018年的3%拉升至13%。

2. 前后双屏

1545723550280019650.jpg

前后双屏可以算是今年的一个热点创新了,为了实现真全面屏,努比亚率先推出了双屏设计,vivo也在随后跟进,至此,前后双屏才算真的掀起了一股热议的浪潮。双屏设计看起来技术创新不多,但双屏的出现却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一些当前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后置屏幕,后置摄像可以当做前置摄像,正面可以毫无顾虑的做成真全面屏。相比滑盖,双屏手机一体性更好,同时后置的屏幕在拍照时可以给被拍的人实时观看到拍照姿势,对于喜欢拍照的人而言,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创新。

虽然双屏技术含量可能并不是很高,但是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创新,固然双屏带来了续航、易碎等潜在问题,但也解决了过去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在真正的屏下摄像头出来之前,双屏手机未来可能更多的是一个小众的选择,在喜爱拍照的消费群体中受到长期的青睐。

简单的说,即便不是为了实现全面屏,单是为了拍照做出背部屏幕就能吸引到消费者。

3. 3D ToF超感应技术

3D ToF超感应技术与3D结构光、双目立体成像是目前行业内主要的3种3D机器视觉方案,是通过给目标连续发送光脉冲,然后用传感器接收从物体返回的光,通过探测光脉冲的飞行(往返)时间来得到目标物距离。相较3D结构光,3D ToF超感应技术具备有效深度信息高、工作距离远、结构布局灵活、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

3D ToF超感应技术的有效深度信息高达30万,为结构光技术的10倍,而且工作距离可达3米,这使得应用场景进一步被拓宽,诸如3D试衣、3D拍照、MR体感游戏等远距离应用场景得以实现。

1545723550409034165.jpg

不管上述三者的原理如何,它们最终都能实现3D视觉,随着手机芯片性能及AI能力的提升,3D视觉展现出强大的趣味性。在苹果的带领下,今年很多具备3D视觉的手机都开始拥有了自己的“animoji”,同时在3D建模成像上给到过去消费者没有体会过的乐趣,虽然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却是从未体验过的全新版本。相信明年会有更多的厂商会在非旗舰手机上应用这一技术。

除了上述技术创新外,2018年,手机厂商在围绕提升屏占比、充电速度、拍照素质等方面上都有不少突破和尝试。衍生出滑盖屏、水滴屏、打孔屏的设计,充电速度最高也提升到了50W、拍照则出现各种“超级夜景”,这些设计与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这些创新相比上述三种,它们出现并没有让消费者对手机的使用体验有着超预期的提升,实用但并不令人心生向往。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