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与袁隆平合作,这项工程意义重大
2019-01-09
袁隆平与华为,看似没有什么交集。如果要说交集,那就是袁隆平是华为手机的忠实用户。2018年9月,袁隆平到华为手机门店,购买了2部华为P20 Pro,一张门店工作人员与袁隆平的合影,红遍了网络。
近日,华为与袁隆平合作的消息,再次成为焦点。1月7日,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宣布,华为与袁隆平进行合作,共同挑战海水稻,“计划从15亿亩盐碱地里,改造出1亿亩的良田。”网友说,这是强强联合。
华为是中国最具创新的科技企业之一,2018年研发投入进入全球前五(欧盟委员会的数据),与微软一个级别。华为在通信技术、物联网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前列。持续的研发投入,让华为在底层技术上,处于领先,并构建起了技术的深度与广度。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对缓解全球粮食危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杂交水稻不仅在中国普及,在海外也深受欢迎,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种植。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过,受工业化进程,以及房地产的影响,可耕种的土地面积持续萎缩,粮食如何获得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问题。袁隆平想到了用海水种植水稻,培育出能适应海水的水稻品种,并获得了成功。2018年,中国科学家成功在迪拜的沙漠中,种植并收获了水稻。我们知道,中东淡水资源匮乏,水比油还贵。现在,新培育出的品种,在沙漠里也能种出水稻。
人们好奇的是,华为怎么与袁隆平合作?在哪些方面进行合作?其实,农业与科技一直是紧密结合的,尤其是近年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成熟,传统产业也在加速智慧化。这次,华为与袁隆平合作,挑战海水稻,是将华为的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等),运用到农业上,推动传统农业到智慧农业的转型升级。
“海水稻”项目是由袁隆平院士主导和推动的,华为为该项目提供“技术底座”。胡厚崑透露,盐碱地改良主要采用“四维改造法”,包括培育新的水稻品种,对植物和土壤进行技术上的调节,而这整套技术方法的基础,就是“要素物联网系统”。
那么,何谓“要素物联网系统?”事实上就是“土壤数字化”。“要素物联网系统”的地上部分,一般配有小型气象站、通信模块及高清摄像头等,地下与地表则连接各种传感器,实时对光照、温度、盐碱度等信息进行采集,并传送到华为云端,进行智能诊断。概而言之,该系统通过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对土壤和作物做出合理的调节,节约用肥、用水,实现增产丰收。
华为与袁隆平的合作,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袁隆平曾透露,如果将中国100万平方公里荒地(含盐碱地)的1/10面积种植海水稻,中国的大米产量将提高近20%,每年多生产5000万吨食物,这些新增粮食可养活2亿人。
与袁隆平对盐碱地的重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早就在公司内部提出“盐碱地”概念。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植物甚至不能生存。华为早期出海,最先进入的就是一些“盐碱地”,西方大公司看不上的市场,华为通过勤劳耕耘,收获了硕果。文/徐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