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个更完善的工业互联网架构2.0体系
2019-01-22
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ICT(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观察报告会暨白皮书发布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海花发表了题为《融合·协作·共赢共同把握工业互联网的历史机遇》的专题报告。期间,李海花表示,目前工业互联网产业正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互联网架构2.0体系正在制定之中,将会融入新的技术,进一步丰富、完善架构,强化对产业发展的指导,构建一个更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
目前,信息化手段是工业转型升级重要路径,各国都在积极布局,特别是美国、德国为首的发达国家。
李海花指出,围绕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或者围绕着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带动了相关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快速发展,边缘计算的研究也是在不断的加速。标识解析技术方面也是进展非常快,扁平化的标识解析结构正成为各国的探索方向。同时,国内标准化也全面提速,整个产业生态非常活跃,一些公司在积极进行合作、并购等方面的布局,一些企业希望能够聚集起来形成合力。总的来看,工业互联网整体产业生态正在形成,相关产业布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我国工业互联网进展良好
李海花表示,2017年10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之后,2018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整体的部署实施快速推动。首先从国家层面,健全组织实施和协同推进机制,成立了工业互联网工作组和工业互联网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业互联网的政策体系不断的完善,发布了三年行动计划和2018年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行动计划。2018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带动投资超过90多亿元。同时,地方政府也在快速推动,20多个省市发布了工业互联网战略规划行动计划。
目前,面向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土壤,以中国联通为代表的运营商已建立了提供服务的网络。大网层面,NB-lot和IPV6在2018年全部开展建设,华为、信通院联合了20多个国家展示了TSN的测试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网络体系方面,一是标识解析体系的分层次建设已经展开,打造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五大国家节点。
二是平台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工信部已经出台了4个相关文件,指导工业APP等相关平台的发展。同时,国家也在加快推动平台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支撑能力的建设,包括测试环境、公共支撑、标准等。另外,围绕着平台,大家都在进行布局,制造业、设备提供商、工业软件和信息通信企业等都在开始构建自己的平台,打造自己的产业生态链。
三是围绕安全的顶层设计在逐步完善,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从三个维度给出了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建设。另外,安全标准工作也在快速推进。
李海花称,工业互联网最大的挑战,是工业领域和ICT领域是否能很好的融合。目前,两个领域的企业也在深度的合作,产业生态正在快速的形成过程之中。李海花指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受到市场高度的关注,成为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工业互联网架构2.0体系正在制定
据李海花透露,我国工业互联网架构2.0体系正在制定,将会融入新的技术,进一步完善架构,强调指导产业的发展,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产业体系。同时,加强和国际对接,对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也将有进一步的指导作用。
对此,李海花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网络方面,总体思路已基本明确,正在起草工业互联网建设与指导性的文件,包括构建一套网络标准、打造企业内外标杆网络,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特色网络,建设一个网络创新服务平台与一批测试床。
标识解析方面,在国家大体系设计下,会持续推动标识解析各节点建设,以推动标识的广泛应用;建立标识解析管理机制,出台针对工业互联网的标准管理体系;研制标准,推动标识产业应用,同时开展创新研究;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流动,推动区块链、大数据、分布式技术相结合的创新研究。
平台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广指南明确指出,要遴选出十大平台,推动平台测试实验环境与测试床建设。另外,推广平台应用,研究发布平台应用实施指南,推动关键设备与企业业务系统上云及相关的试点示范工作,打通工业互联网公共支撑服务体系。
安全方面,即将出台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指导文件,强化安全的工作指导,明确主体责任、分级分类管理等一些规章制度,以及标准化工作。现在,国家、省、企业三层体系基本形成,将建成至少10个省级的平台,实现国家、省、企业三级联动。不断加强对产业发展资金的支持,加强相关技术和产品的攻关与人才培育。
李海花认为,面对安全方面新的挑战,工业互联网标准化进程将不断提速,《指导意见》提出了要成立国家工业互联网标准协调组、推进组和专家咨询组,相关的筹建也在紧张进行中。同时,还将发布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计划到2025年制定百项以上的标准,为工业互联网提供发展基础。
李海花表示,工业互联网发展不同企业不同层面都有不同的思路,主要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就是国家大层面,中观就是地方或区域,微观就是企业层面,目前我国已经完成的国家层面的体系设计,将进行试点后再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