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发布
2019-01-26
在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和我国内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我国能源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将面临调整压力。1月13日,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了2019年度“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会”,发布了《新贸易形势下中国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现状与展望》等7份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我国整体的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在当前的国家形势和贸易状态下都已处于达峰状态,并且呈现长期下降的趋势。报告建议,要增强农村居民清洁能源消费能力,加速推进高效炉灶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
多手段应对新贸易形势下能源经济波动
随着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及英国发布“脱欧”白皮书等国际形势的变动,我国宏观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国际贸易形势变化的冲击和影响。新的贸易形势使我国宏观经济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这也意味着空前的机遇。《新贸易形势下中国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报告执笔人郝宇副教授对中美贸易摩擦下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以及国内生产总值 (GDP)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在基准情景、维持关税情景、达成和解情景下中国2025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将分别达到53.52亿吨标准煤、51.97亿吨标准煤、55.11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结构将持续优化;GDP将分别达到141.83万亿元、137.58万亿元、146.09万亿元(按2017年不变价计算)。
从行业能源消费来看,新贸易形势对钢铁行业以及汽车制造业等能源密集型产业能源消费冲击较为明显。虽然新贸易形势对我国宏观经济总体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但是从行业产值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对石油与石化行业、水泥行业等能源密集型行业仍会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报告指出,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对煤炭行业的影响微乎其微。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煤矿数量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85000多处减少到了2018年上半年的4000处左右,我国整体的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在当前的国家形势和贸易状态下都已处于达峰状态,并且呈现长期下降的趋势。
报告认为,2019~2025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应对新国际贸易形势的重要时期。我国必须重视新贸易形势对宏观经济特别是对各能源行业与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影响,采取扩大内部消费、寻找进口、出口替代国等多种措施减少其不利影响。从而减少经济波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心同德建设美丽中国。
加快农村用能转型、外部供应与内在激励齐发力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现状与展望》报告执笔人廖华教授认为,在我国农村地区,柴草和煤炭等传统固体能源仍被广泛应用于炊事和取暖。推进农村能源转型,清洁能源供应设施建设、运营维护和服务体系建设应当并重,提升居民的清洁能源认知和消费能力应当并重。
报告指出,我国农村居民用能质量不高且清洁能源用量少。秸秆、薪柴、煤炭等传统固体能源使用还比较广泛、使用效率比较低。经测算,全国有44%和24%的农户以柴草、煤炭作为主要炊事取暖燃料。北方地区农村取暖用散烧煤接近2亿吨标准煤,大多数农户使用火炕、柴灶、炉子或土暖气等供暖,清洁取暖率不到15%。我国农村居民用能能力偏弱且认知落后。相当一部分农村家庭因收入水平不高,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收集柴草,或者购置价低但质劣的散烧煤作为家庭燃料。在少数燃气供应已到位的地区,这部分低收入家庭也不愿或较少使用价格较高的燃气。
此外,现行的“煤改气”“煤改电”供暖补贴额度尽管不低,但在部分地区仍难以弥补居民燃料费用增量,且中长期的补贴办法尚不明朗。用能费用不仅包括燃料成本,还有燃料设施购置和维护成本。价廉但效低质劣的炉具在农户中广泛存在。北方农村地区一半的采暖设施是农户自制,大多数房屋没有保温层,气密性差,能源浪费大。研究显示,收入水平对于能源消费清洁化转型至关重要。煤炭、柴草已成为“非吉芬劣质品”,即收入增长、消费量下降。平均而言,农村居民收入每增长10%,其煤炭消费量下降约17%左右,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更为敏感,收入越高越为敏感。部分家庭习惯于传统低效的用能方式,没有充分认识到使用煤炭、柴草作为炊事和取暖燃料的危害性。
报告建议,增强农村居民清洁能源消费能力,加速推进高效炉灶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确保“煤改电”“煤改气”补贴及时、持续、足额发放到户,鼓励各地方尽早出台中长期补贴办法,避免“返煤”现象。依靠市场手段和需求侧管理进一步挖掘农村电力和燃气降价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