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顺利完成了对东南极重要航线的探测
2019-02-15
在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期间,中国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顺利完成对东南极冰盖分冰岭、埃默里冰架南缘等重要航线的探测,标志着中国科研人员具备了独立开展南极航空科考能力。
“今年是‘雪鹰601’固定翼飞机航空科学考察最艰难的一年,任务设定上创造了单次飞行时间和任务难度最大的历史。两次冰脊B的飞行和两次埃默里冰架南缘的飞行,在国际上也堪称同类科考飞行的极限”,第35次南极科考队固定翼飞机队书记崔祥斌介绍称。“雪鹰601”是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依托该飞机,本次科考在南极冰脊B、伊丽莎白公主地、埃默里冰架南缘等区域,开展了大范围、详细的航空冰雷达、航空重力和磁力观测。
一位了解南极科考的极地专家13日表示,此次“雪鹰601”飞行的范围是我国南极科考传统作业区域,自2007年-2008年起,我国就开始考察连接南极普利兹湾-埃默里冰架-冰穹A的大断面(也称“PANDA断面”),这也是一条研究南极冰盖科学的重要通道。通过对该地区的气、冰、海等因素的综合性研究,对研究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
《联合早报》援引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波的话称,“这对查清这些区域的地质、环境等问题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对寻找地球上最古老冰芯,解决东南极缝合带走向和地质演化、冰架海底地形、埃默里冰架动力过程和稳定性等科学问题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雪鹰601”飞机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东南极冰盖关键区域的航空科学探测任务,有助于揭示冰盖演化与稳定性机制,查寻地球古气候环境变化的“源代码”。
今年1月18日,“雪鹰601”成功降落在位于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地区的昆仑站机场,这也是“雪鹰601”继2017年1月“首降”以来,第三次成功降落在这一海拔4090米的机场。
上述极地专家介绍称,南极地区的固定翼飞机的主要用途,一是航空遥感,在飞机上装载传感器,大面积测量冰盖表面地形地貌的变化;二是运输人员和物资设备。不过,由于“雪鹰601”的装载量有限,主要用于航空遥感方面。
“由于起步较晚,在几个极地科考大国中,我国的极地飞行能力还有待提升”,上述极地专家表示,目前,美俄澳都有可以在极地飞行的大型运输机,无论是飞行架次和运载能力都较为领先。“雪鹰601”在过去几年发挥了良好作用,预计我国在极地飞行领域的发展速度也会加快。
《联合早报》称,“雪鹰601”在本次科考期间还执行了中山站至泰山站和昆仑站两个内陆考察站的年度常规后勤保障飞行,进一步积累高海拔区域飞行经验,并为两站运输了相应的补给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