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阿里、华为、海尔....在智能家居赛道上的商业争夺战
2019-05-24
据IDC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智能家居设备全球市场出货量将达到9.397亿台,年平均复合成长率(CAGR)将达18.5%。虽然智能家居产业在全球的兴起不过短短五年多,但整个产业从诞生之初到推广、引爆却已经历长达10多年的积累和探索,只是市场化的全面引爆却只差"临门一脚"。正因如此,受到不同企业进入时间的长短,以及发展状态、业务布局和竞争手段不同,在智能家居产业赛道上,各企业“百家争鸣”,呈现多种态势并存的局面。
小米:打造智能家居生态链
小米是手机厂商中较早布局智能家居的公司之一。2014年,小米曾大张旗鼓地推出智能路由器,试图通过这一硬件产品连接家中的多个智能设备,从而掌控智能家居的入口。但由于路由器存在控制方式不够直观、连接复杂等问题,控制效果不尽如人意。
2016年,小米在国内率先发布了小爱同学智能音箱,取代了路由器在小米智能家居系统中的中枢地位。通过向小爱发送语音指令,用户可以方便地控制家中的小米生态链智能家居产品。
2018年以来小米加大旗下生态链企业对于家电品类的完善,主要通过生态链资源完成对智能家居主角家电的打通和覆盖。由硬变软,通过多个品类和品牌的硬件产品线打通后,构建用户的场景体验。
阿里:智联万物,搭建智能家居全球化平台
阿里主要通过阿里云进行阿里智能家居生态的打造,包括阿里云生活物联网平台、阿里云城市物联网平台和阿里云商业共享平台,以及阿里云基础产品、阿里云应用服务。阿里云通过全面搭建基础设施,打造智能平台,完善生态系统,实现人、物、云在数字世界的智能融合。
阿里云智能IoT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强大的AI能力、云边端一体的协同计算以及开放便捷的连接平台。阿里云智能IoT从全球化物联网云平台、全方位APP交互、多层次芯片模组支持、多元化出海销售渠道等方面持续推动家电家居行业智能化升级。
华为:与品牌共同组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
华为在2018年年初宣布加码智能家居后,除了基于自身设备和系统优势加大平台开放,吸引厂商加盟外,还多次传出要在手机之外推出电视等智能终端,谋求软硬平台三要素引爆。
华为的智能家居布局模式既可以提供核心的智能家居硬件,也可以提供连接协议串联起有可能存在竞争关系的各方品牌。
华为认为智能家居生态的核心不在入口,而在于连接。也因此,华为选择了以商用姿态前进,大举推广以“HiLink协议”为基础的智能家居战略。在这份战略中,包括手机、路由器、盒子等与连接控制相关的产品和云服务是重点开发的业务,在此基础上与合作伙伴一起搭建各种控制模型,并统一协议标准。
2019年,华为宣布与A.O史密斯、欧普照明、西门子、奥克斯、松下达成合作,由华为提供连接协议,共同组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
海尔:直接构建智慧生活生态体系
海尔的战略规划和产业布局路线十分清晰,基于软硬件和平台优势,直接面向用户建立智慧生活的生态体验。
2014年海尔U+智慧生活平台发布,涵盖全套智能家居,可实现跨品牌、跨产品的互联互通;2018年海尔全球首发全场景定制化智慧成套解决方案,家庭空间内厨房、卧室等不同物理空间以及全屋用水、空气等的智慧生活方案都可一站满足。
进入2019年,海尔将智慧成套解决方案实现全球7大品牌的复制落地,同时全球首个5G智慧家庭实验室落成。
总结
从目前各大企业的智能家居布局形态来看,小米、阿里都是以智能音响作为智能家居的入口,海尔以手机硬件和连接为入口,阿里以智能家居物联网基础设施阿里云平台为优势;其中,小米开发了以自家研发产品和联合或投资智能家居物联网企业一起打造的智能家居生态链,阿里以淘宝、阿里云为依托,与物联网企业合作,在终端产业链进行布局;海尔作为白色家电终端产业链的巨头,建立直面客户的应用平台,加速智慧家庭布局;华为以硬件、连接和云平台为优势,与家居产业合作打造智能生态系统。各大平台智能家居优劣对比如下:
小米:生态链最成熟、有自己的芯片、缺少云、终端产业链成熟
海尔:生态链不成熟、无自己的芯片、缺少云、巨大的家电产品优势
华为:生态链一般、芯片产业最成熟,云成熟、终端产业链较成熟
阿里:生态链不成熟、无自己的芯片、云最成熟、缺少终端产业链
小匠物联作为一站式智能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给那些原本不具有开发能力的传统家电企业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和可能性,极大减少了传统家电企业在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同时帮助传统企业迅速接入阿里巴巴、小米米家、华为Hilink等平台,通过平台流量扶持,迅速实现产品销量的增长,成为物联网时代的营销增长的新利器。
1.阿里云智能生活开发平台首批合作伙伴(阿里云IoT)
2.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合作伙伴(天猫IoT)
3.中国移动OneNET合作伙伴
4.中国移动OCP认证合作伙伴
5.中移物联和物平台服务商
6.中国电信NB-IOT战略合作伙伴
7.百度小度之家合作伙伴
8.中科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