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彩电大王开启新时代:营收利润双增长,领跑智慧家庭
2019-05-30
物联网时代加速向我们走来,各行各业开始评估并加大部署物联网,而物联网一词蕴含广泛,但面向消费物联网方向以智能家居较为突出,也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IDC数据显示,在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同比增长36.7%,出货规模高达1.5亿台,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接近5亿台,市场前景广阔。
智能家居蕴含万亿机遇,引发群雄逐鹿
作为蕴含万亿市场潜力的智能家居,苹果、三星与小米等手机厂商多年前就开始布局,尤其全球智能手机下滑的局面下,华为与小米等厂商开足马力激战智能家居市场。为此小米投入百亿资金积极拥抱AIoT,华为更是对全场景智慧化战略升级,全面推动家电产业升级,为更多消费者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活。
Photo by BENCE BOROS on Unsplash
纵观全球市场,亚马逊与谷歌两家互联网巨头已成为智能家居风向标,华为与小米在国内则开辟新战场,只是对于具有先发优势的小米来说,华为这个追赶者还存在一定差距。从年报数据来看,小米来自IoT与生活消费呈倍数增长,2018年营收同比增长87%至438亿元,而在2015年规模仅有50亿元,四年来增长超过8倍。可以说小米收割了这一波智能家居所带来的红利,同时AIoT也将支持小米未来发展核心。
而作为传统家电巨头的海尔、美的与长虹也在多年前向智能化转型,谋划新的发展机遇,海尔以智慧家庭创建物联网时代生态品牌;美的依托数字化转型,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创新技术,驱动美的集团经营呈现稳健增长态势。而昔日作为彩电大王的四川长虹,因促转型与强创新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局面。
物联网高级顾问杨剑勇指出,AI语音助手和IoT与AI等技术结合,为家庭注入变革,释放市场红利,各路大军先后涉足不管是互联网巨头,亦是手机厂商,还是传统家电厂商,纷纷瞄向因人工智能带来的智能家电变革机遇。
谋划转型 长虹开启新征程
长虹2018年营收同比增长6.68%至833.8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经营盈利稳健提升,扣非后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2.52%至1.07亿元。作为中国制造业巨擘,将继续以技术创新引领未来,以智造改变世界。
在信息家电板块,全新人工智能CHiQ系列电视市场领先。在家电业整体承压严重的年份,整体基本处于量额双降的局面,但四川长虹则交出亮丽的成绩单,营收利润呈现双增长态势,值得一提的是IT综合服务业务连续14年保持增长。
面对全球技术进步加快,智能化、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深入推动产业变革的外部趋势,长虹结合产业发展方向与技术路线规划,加快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球研发布局和多层次技术创新体系,重点聚焦显示技术、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等创新技术,投入研发支出大幅增加,较同期增长61.5%,达到19.6亿元。大幅增长的研发投入,推动了智造服务转型,让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在家电、房地产市场形成跨业融合竞争能力。
在今年AWE期间,笔者也亲临长虹CHiQ Life智慧家庭生活展馆,作为领跑智慧家庭者姿态的长虹,呈现了AI与IoT深度融合的应用场景体验,涵盖电视、冰箱、空调、小家电等全线智能终端产品,并扩展到家庭安防、环境监测等相关传感器设备,以及门锁、猫眼、窗帘等相关家庭智能设备都全面物联网化。去年长虹与小米物联深度合作,已经实现长虹CHiQ电视与CHiQ冰箱、空调以及小米智能家居生态链设备互联互通互控;同时,今年长虹与京东物联也展开战略合作,长虹高端电视品牌启客系列也将融入京东IoT生态,长虹CHiQ电视可以控制京东小京鱼生态的200多品牌的产品。
基于AI与IoT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长虹的智慧家庭解决方案,实现了不同智能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控和内容交互,让以往那些让感觉是“智障”的家电产品,瞬间变得善解人意,真正让用户享受“轻松自在,美好生活”。物联网高级顾问杨剑勇进一步指出,长虹智慧生活,AI技术应用无处不在,伴随5G时代的到来,4K/8K高清视频将得以实现,引入家电领域推动进入一个无处不在的屏幕世界,昔日彩电大王的长虹正在受益AI和高清视频蕴含的巨大机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最后
消费类科技产品,包括家电在近年来智能化发展迅猛,作为消费科技方向,美的和长虹等传统厂商多年前就向智能化方向转型,而长虹通过在AI技术研发上的积累与创新,已经牢牢的掌握了智慧家庭加速创新的利器。2018年,长虹4K电视销售占比接近80%,2019年1-2月占比达到85%,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家用市场4K已经成为长虹电视标配,同时,在8K方面,长虹已经储备了图形图像、音频处理等关键技术 。
在智慧家庭新时代,四川长虹有望开启新的征程,并加速智能家居普及。
作者系物联网高级顾问杨剑勇,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与月度优质作者、2017和2018年度网易最佳签约作者,致力于深度解读5G、物联网经济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基于对未来物联网洞察和对趋势判断,观点和研究策略被众多权威媒体和知名企业引用。
免责声明:本文因涉及到上市公司,本人作为长期关注物联网产业,文中所有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不具有任何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