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挥动人才大刀,IC人才大量归国背后的冷思考
2019-06-26
当全球教育最发达的美国有目的性地拒签中国留学生,并在重点科技岗位拒绝中国求职者时,我们的科技发展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先说一下个人观点。短期内,科技人才回归带来的人才红利将被充分释放,科技行业将迎来跳跃式发展。而长久来看,如果我们自己的人才培养计划补不上这样的缺口,美国这样的举动将迫使我们进入“竭泽而渔”的状态,最终整个集成电路产业成为一滩没有生气的死水。
美国打出了一招“七伤拳”
看过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的人对于“七伤拳”肯定不陌生,这个伤人先伤己的狠招确实令人难忘,虽然自己受损但是武功大增,最终能打败敌人。近段时间,看似美国使出了这样的招式。
美国的“七伤拳”也就是现在大家热议的美国公开对中国籍人才说“NO”。
根据此前国内媒体报道,中国留学生办理美国签证的拒签率正持续走高,已经到达10年来的最高值!可怕的是,现在续签也出现问题,已有学生因此退学!
在这样的背景下,麻省理工(MIT)已经连续两年没有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自6月1日起,美国已经开始执行移民和非移民签证的申请要求,美国签证申请者需填报5年内个人社交媒体账号,这些社交平台涉及到中国国内的豆瓣、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优酷等社交媒体,也包括国外流行的社交平台如Facebook、Flickr、Google +、Instagram、LinkedIn、Reddit、Tumblr、Twitter和YouTube等网站。
签证申请网站截图
当前的情况是,已经有在美留学生因为新政被迫辍学。某中国籍留学生因为F1签证被审核超过了18个月而依然毫无音讯,最终不得不中断学业。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从2018年6月11日起,美国政府将部分特定专业的中国研究生美国签证的有效期限制为1年,这些学生需要每年重新申请签证,而不能像以前一样一次性获得5年有效期的签证。这些学科包括航空工程、机器人、电子电气等相关专业。
虽然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知名学府的校长都发声表示欢迎包括中国学生在内的国际学者,但是严厉和略带针对性的签证措施确实让很多中国留学生望而却步了。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在美留学生有36万余人,成为在美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不过,近来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我国学生留学的最大意向国也发生变化。根据日经新闻亚洲评论的报道,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开始在非美地区,比如日本、新加坡、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寻找合适的院校来申请留学深造。
英国《卫报》显示,申请2019年秋季赴英就读本科的中国学生有2.1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比去年增长了23.5%。
美国想打的如意算盘是通过严苛的审批条件让中国留学生尽可能少的享受美国的高等教育,远离美国先进科技的氛围,从源头切断中国科技发展的部分源动力。
当然,在人才方面被针对的不仅是留学生,还有从业者。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美国当地的科技企业已经开始拒绝招收中国籍员工。同时,很多企业在审核中国籍员工进入核心工作岗位的步伐也开始搁置,以视中美贸易关系最新进展来决定是否继续施行。
同时,美媒还在报道中指出,就算是英特尔和高通这样的行业巨头公司也受制于政府的政策压力,目前两家公司在聘用员工或是将以聘用员工调到关键岗位都受到了重重阻碍。
目前,美国的政策也确实取得了成效,根据无党派智库美国国家政策基金会4月份的一项调查显示,2017年,H-1B签证的拒绝率为13%,但今年已升至32%。
人才回流下的人力资源新生态
对于当前的中国高科技产业,尤其是集成电路产业而言,美国的强硬措施某种层面上讲是“神助攻”,在国内集成电路行业求贤若渴之时,海归人才的增加无疑将会缓解人才压力。
当前,无论是芯片的前端设计、到芯片制造、晶圆代工、封装测试等等都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而且从当前产学结合的情况来看,短时间内国内集成电路的人才培养很难看到大的成效。已经成型的海归人才让企业招聘能够实现一步到位,免除了中间容易节外生枝的培养过程。
当然,大量的海归人才归国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首先是归国人才鱼龙混杂,增加了初创企业的运营风险。很多企业只看光环,在能力测试上疏忽,让一些伪装的行业大牛占据了公司核心位置,不仅于技术储备无益,而且“屁股决定脑袋”的方式也让运营迷失方向。要知道,我们绝大多数的集成电路企业都是营收很小的初创型企业,几乎没有容错能力。
其次是归国人才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容易造成人才“够用”的假象。近几年,我们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上已经有所精进,各大院校和企业之间也都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大批量海归人才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有可能打破这种势头,让企业开始走招募海归的捷径,忽视校方的作用。缺少企业方的合作配合,高校集成电路学科人才培养容易和社会脱节,回归到学不能以致用的尴尬境地。
第三是海归人才容易造成资源分配极度不合理。不仅是集成电路企业更为看好海归人才,政府和投资机构同样更青睐他们。为保证政策实行和投资的成功率,利好政策和资金容易出现磁吸效应,让本来有一定实力的国内集成电路创业公司丧失信心,最终走向破产。
上述是当海归人才大量涌入大陆集成电路产业时,政府、投资机构、企业和高校需要警惕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看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美国留学政策继续收紧,美国高校和企业对中国籍学生和员工关上大门时,我们的高等教育能否补上这个缺口?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于燮康在2019世界半导体大会上透露,目前中国芯片的人才缺口大概在30万人。2018年全国本硕博毕业生数量超过800万人,其中集成电路专业领域毕业生20万,毕业后做本行的只有3万,绝多数都转行去做了更高薪的互联网。根据BOSS直聘的数据,同为5年工作经验的软件工程师比电子工程师的工资高一倍。
而且高校的重点也在随着社会潮流在转变,犹记得中兴事件后不久,各方代表对于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培养夸夸其谈,但是少有学校和机构去打破当前的培养模式的。中科院微电子所副所长周玉梅在两会期间提议将集成电路上升为一级学科这样的举措是为数不多敢于提出变革的。随着集成电路话题热度下降,现在大部分学校宣传的都是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的消息。
海归人才只能短时间内解决人才压力,长期的行业人才需求还是要靠高校培养。现在的情况是报考人员不多,学成愿意专业对口的更少。而从当前的统计数据来看,在毕业的集成电路专业学生中,本科生占大多数,硕博则是少数。如果不能够在海归归国的缓冲期内扩大集成电路行业人才培养基数,当海归人才红利过去后,行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人才挑战。
短期来看,美国针对中国籍学生和职员所做一系列举措将有利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对美国本土企业将造成一定的影响。从中长期来看,美国有最大的底气是背后为数众多的高等学府,能够保证创新人才的补给。我们的高科技人才培养,尤其是集成电路相关的,面临巨大的机会和挑战。如果中国的高校和企业顶住压力成功打造较为成熟的人才供给链,美国的举措则是让中国“借东风”;如果没有补齐这一短板,长久来看,这将是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东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