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科技向善:   所有科技公司必须遵循的新道德准则

科技向善:   所有科技公司必须遵循的新道德准则

2019-08-14
关键词: 技术产品 科技公司

  在我最新出版的《Authentic Marketing》书中,有一个主题是关于:如何通过目标的力量来抓住人心。这是科技公司必须努力做到的,以确保他们的科技是一种向善的力量。这个主题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技术产品必须对客户有利无害;第二, 应当用于实现更高的目标——即帮助人类,帮助我们的地球。

  首要准则:不要造成伤害

  第一条准则落在了科技与道德的交叉点。我认为,硅谷必须调整“快速行动,打破陈规”的口号,以创新(和利润)为目的实现超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郑重考虑新技术可能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潜在消极后果,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MarketWatch网站的一篇文章总结了当今科技公司应该思考的问题:

  未来的挑战不在于战略、财务、技术领域,而是更侧重于哲学、社会和伦理问题。例如:我们的技术在社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作为创新技术的创造者,在发展创新技术的同时,我们对随之而来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承担着怎么样的责任?1

  这个问题在2018年成为焦点,当时Facebook面临滥用用户数据的危机。然而,这不是一个单次个案。就在去年10月,谷歌宣布关闭旗下的社交产品Google+。此前《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指出,谷歌公司未披露一个泄露几千万用户私人数据的漏洞。2这两个例子反映了科技巨头公司在“协调赢得用户信任和创造丰厚利润这两大优先事项”过程中遇到的难题。3

  所有这些事例都说明了“把道德置于盈利之上、把顾客置于一切之上”的重要性。为此,企业必须保护顾客数据,保护顾客隐私,只有在顾客的许可下,并且出于维护顾客利益的目的,才可以使用这些数据。为了公司利润或操纵目的而偷偷使用顾客数据是不可接受的。

  此外,企业必须评估和考虑他们的产品可能会以哪些方式被利用,包括好的、坏的和丑陋的方式。如果在评估的过程中发现了公司的创新技术可能会被用来伤害他人,公司应该主动采取预防措施,而不是等待问题发生。有一个明显的例子,那就是Facebook努力打击“假新闻”。

  很多公司正在加紧处理道德和科技的问题。例如,在2018年的巴黎Viva Tech科技峰会上,IBM的首席执行官Ginni Rometty介绍了IBM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哲学理念和原则,其中包括“公司需谨记数据属于数据的创建人,AI必须做到透明、合理。AI应当用来提升人类的智慧,而不是取代人类。”4

  科技与道德目的

  “科技向善”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如何使用创新技术来解决社会问题,不管是开发有助于改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品,还是为弱势群体免费提供产品或服务。

  来自所有地区、所有行业的企业应当设立一个道德目标,找到回报社会的有效方法。这个目标则是他们的核心业务的真正延伸。“向善的力量”是我新书的基调,也是当今所有利益相关者发出的最响亮的呼吁,尤其是千禧一代。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另一个IBM示例。2018年5月,IBM公司发起了“代码行动” (Call for Code)。这是“最具雄心壮志的行动——它将初创企业、学术界和企业开发者联合起来,解决当今时代里最紧迫的社会问题,例如预防、应对自然灾害,以及灾后重建恢复。”该行动的目标是团结全世界的开发者,充分利用数据和人工智能、区块链、云端和物联网技术来应对社会挑战.5

  如今有很多创新技术在缓解社会问题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例如,人工智能可用于改善社会中的多种问题,从医疗保健和环境可持续性,到保护濒危野生动物、改善城市交通流动性和公共福利,以及在资源不足的社区提供援助等等。

  还有很多其他技术,如移动电话网络、物联网、语音识别、搜索技术、应用程序、各种类型的软件以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使用并且已经正在这些技术来解决世界问题。

  这里有几个简单的例子:

  - 强生公司在印度推出了一个项目,利用手机技术向孕妇和新妈妈发送有关健康主题和育儿知识的语音邮件。6

  - 大数据分析公司SAS正在利用数据洞察技术,帮助打击犯罪分子获取关键信息。7

  - 沃达丰提供支付系统平台,将电子商务拓展到非洲商户。8

  - 蚂蚁金服旗下的蚂蚁森林种树应用以游戏的方式记录4.5亿中国用户的低碳足迹,从而帮助应对气候变化问题。9

  一直以来,我热衷于所有科技,是一名狂热的科技爱好者。总体来说,创新科技对我的生活以及社会产生了难以置信的影响,这让我感到震惊。同时,我对科技的未来十分着迷,不知科技会将我们引向何处。但是,伴随着所有创新技术而来的是一种责任感——我们要确保产品的使用符合道德准则和社会发展目标。能够恰当处理这一问题的企业,自然会赢得当今具有社会意识的消费者的支持,成为引领时代的标志性品牌。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