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供电公司研发出了客户感知智能监测平台
2019-09-22
北极星泛在电力物联网讯: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中,山西运城供电公司运用大数据加工分析技术,创新研发客户感知智能监测平台,破解配网故障位置无法确定和运行状态无法实时可控难题。
9月10日,山西运城供电公司供电服务中心值班员李运生正专心致志地监控显示大屏,突然屏幕上盐湖区的地理图标变为红色闪烁,随即一个信号框弹出:丰源居小区8号楼3单元2层201室客户停电。与此同时,丰源居小区台区运维负责人刘世杰的手机上收到抢修通知工单,客户手机上收到了“供电公司已安排人员进行故障排除”的通知短信。
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中,运城供电公司创新研发搭建了客户感知智能监测平台,为配电网装上了“大脑”。
主动突破 提升配网监测能力
配变台区是低压配网的末端,具有分布广、数量多、供用电环境复杂、运行维护难度大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用电信息采集功能建设和智能电能表推广应用全覆盖,配变台区管理已逐步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变。但长期以来,配网停电和故障位置仍主要依据客户报修电话来确定,存在信息报送不准确、不及时,抢修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同时,变压器以下的分支开关、计量箱、电能表等电力设备故障发生率较高,监测手段缺乏,发生故障时无法确定故障影响范围,最终影响供电服务质量。
为了破解配网故障位置无法确定和配网运行状态无法实时可控这一技术难题,运城供电公司立足电网源头,成立攻关小组,主动突破,创新研发客户感知智能监测平台。
1月,运城供电公司启动客户感知智能监测平台规划与实施工作。3月,20个台区现场低压监测平台试点安装成功,数据成功于供电服务中心大厅内完成基本展示。6月,运城城区226个高报修及重点保障台区实现监测全覆盖,故障短信发布平台以及相关APP也正式上线运行。
利用大数据 精准定位故障点
客户感知智能监测平台的工作流程是,在配变台区下低压配电柜、电缆分支箱和电表箱等处安装三相或单相低压监测末端装置,采集各级开关的分合闸状态、电流、电压、功率、电能等数据信息,经监测末端装置的HPLC汇集到台区智能配变终端(或集中器)后,上传至主站,主站进行大数据加工分析处理后,将结果传送至大屏上。
平台除了能够主动感知常规停电事件外,还拥有低压配电台区供电拓扑展示、三相不平衡监测预警、线损分析及异常预警、电能质量监测预警、窃电分析预警等拓展功能。
通过平台建设,运城供电公司实现了低压台区线路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当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时,相关信息可实时上传至配电系统,同时经过短信平台通知客户本人和相关台区运维负责人,实现了指挥中心、抢修人员、客户三方信息共享、状态共享。项目攻关组组长陈建杰说:“我们这个平台同时还能全过程监测工作人员现场处理情况。当低压监测末端装置监测到故障恢复时,会同步将恢复信息上传指挥中心,最终完成故障事件处理闭环。”
一线员工对客户感知智能监测平台带来的改变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自从这个平台上线运行,运城城区高报修台区的报修电话比以前少了许多,抢修工单只要3秒就派发到位。”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值班员陈俪君说。
被动抢修变主动抢修 配网运维水平全面提升
平台的研发应用,将多年以来的被动抢修模式改变为主动抢修模式,将长期被动运维改变为超前运维,达到了故障点定位精准、抢修时间大幅缩短、客户投诉明显降低、优质服务显著提升的目的,低压配网变得更“聪明”。
在平台建设之前,2018年,运城城区配电网12条10千伏线路发生线路级故障28次,低压报修故障2745次,城区配电运检班平均每天需处理7个以上报修故障。每个报修故障从报修至定位故障点至少需要1个小时。客户感知智能监测平台运行后,缩短故障定位时间至5分钟以内,故障定位精准至单个客户,平均抢修时长由6小时减少至3小时,户均停电时长由14小时降低至5小时,报修、投诉减少20%,客户感知度和参与度也明显提升。客户通过手机APP和短信平台,可实时掌握停复电信息,用电信息实时在控。平台可提前预警用电负荷和电能质量,为客户合理使用电气设备提供数据支撑,有助于经济运行、节能降耗。
下一步,运城供电公司将在全市13个县级城网推广应用客户感知智能监测平台,预计覆盖244条线路2539个公用台区47万余户客户,实现城区内高可靠客户配网全智能感知监测,全面提升运维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