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华为入场,高精地图的下一“战”是
2019-10-13
一夜之间,高精地图成为了自动驾驶领域的“关键词”。
仿若埋在角落里好多年不起眼的明珠,这一刻高精地图终于退却尘埃闪耀原本的光芒。据相关机构预测,全球高精地图产业的市场规模在2030年有望突破200亿美元,国内潜在市场规模为300亿元。随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的发展,未来高精地图将在多个领域中的场景显示出重要威力,与此同时,厂商们早已开始“布局谋篇”希望通过高精地图赢得“天下”。
对于大众而言,关于地图的印象除了纸质地图外,熟知电子地图则是在智能手机流行之后,手机与驾驶场景相结合的电子地图导航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标配,也就是这一阶段,互联网“大佬们”纷纷挤进了这个赛道。
2011年百度率先推出百度地图手机版,又在2013年收购长地万方正式入局,以免费的方式打败了高德,让地图这一服务成为了百度流量获取的重要入口。一战落败的高德在2014年4月被阿里巴巴收购,一个月后,腾讯豪掷11.7亿元入股四维图新,就这样中国最知名的互联网御三家全部入局,地图+科技带来巨大变革下,围绕着地图的首战已经走向终结。
这时恰逢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在全球悄然萌芽。2016年AlphaGO大战职业围棋选手李世石获胜,让人工智能自此名声大噪,尔后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开始落地走向人们的生活,自动驾驶日新月异发展、进行路测、试运营......地图仍以导航服务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近年来随着资本、企业、自动驾驶的发展它才被真正开始关注。
第二次地图+科技的浪潮来了。
2018年初,国内专注于众包高精地图的科技创企宽凳科技宣布完成A轮数亿元融资;同年高精地图公司DeepMap先是在7月宣布获得6000万美元B轮融资,又在11月宣布Generation Investment Management参与其B轮融资,有平台认为B轮融资完成后该公司的估值将提高到4.5亿美元。
今年7月,华为透露正在申请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的甲级资质,随后在8月发布了AR高精地图。
这一次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的浪潮下,局面更加复杂了。
如果要探讨高精地图问题,那么首先要了解的是我国对于地图测绘资质的审核背景。地图行业涉及国家机密,因此企业绘制地图必须具备相关资质,而一直以来国内对于该资质的把关都非常严格。
2014年国家测绘局印发修订后的《测绘资质分级标准》,当中要求申请资质测绘单位需要同时达到通用标准和相应的标准,具体包括:大地测量、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海洋测绘、地图编制、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互联网地图服务。审核监管力度的增强和门槛的提升,对于想要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来说难度极大。
因而从2001年四维图新拿到第一个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资质至2019年以前,全国仅仅只有16家单位拥有这项资质。不过随着自动驾驶政策在国内的进一步放开,在地图测绘资质上,国内的准入门槛似乎也有松动的趋势。
今年以来,自然资源部已经分别在1月份和5月份向宽凳科技与晶众信息发放了甲级测绘资质。7月5日,自然资源部网站公布了包括华为在内的7家企业申请导航电子地图甲级测绘资质的审查公示。相较于以往平均每年才能有一家企业获得该资质,今年显然已经实现了突破。
那么,高精地图究竟对于自动驾驶而言有多重要?地图+科技的第二波浪潮在原本提供导航服务为主的电子地图上带来哪些改变?在技术层面又会面临哪些挑战呢?
高精地图缘何如此重要?
众所周知,自动驾驶背后的逻辑是感知、决策和控制。感知即通过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获取驾驶环境信息,譬如附近的车辆、行人、物体等各类信息;决策即系统根据感知环节获取的信息,整合并做出最恰当决策,然后下达命令;控制则是在感知、决策之后,系统下达命令通过软件算法实现对汽车各个维度的控制,比如刹车、右转、变道等。
所以,高精地图作为自动驾驶提供道路环境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可以说是自动驾驶的基础,也是必要组件。与普通提供导航服务的电子地图不同,高精地图具有更高的精准性、地图包含元素详细、可实时更新等特点。精准性方面,普通地图的误差在10m——15m,高精度地图的误差要求为≤10cm ;地图要素方面,高精度地图包含的要素有汽车位置、路标、行人、物体乃至交通信号灯等。不仅如此,普通地图并不需要具备实时更新的能力,但高精度必须能够实时更新道路交通数据、街景数据,从而才能实现自动导航、提供最优化的路径规划。
这对传统图商和新入局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投入方面,无论是传统的电子地图绘制还是如今高精地图绘制,图商都需要采购大量的采集车去各地采集数据,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这只是地图绘制的一个环节,此外还包括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交叉验证、更新等。
对于BAT、华为亦或者滴滴这类企业来说资金必然不是难事,而对于一些初创型企业来说,前期资金投入显然是很大的挑战,因此也有部分企业以“曲线救国”的方式选择和主机厂、出租车队等合作来完成地图的绘制。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目前在行业中也有AI企业利用深度学习、大数据处理等应用到高精地图的后期处理方面,这极大的提升了数据标准、数据处理、数据补缺等方面的效率,同时也能够降低部分人力成本支出。不仅如此,图商为了降低成本也会在高精地图初始绘制的时候采用高精度采集车,后续的更新中采用精度较低的众包型采集车完成。
实时更新是关键因素
除了成本之外,对于当前的高精地图厂商而言,最需要解决的难题是实时更新,而这也将决定未来高精地图市场的格局。众所周知,高精地图主要应用的领域就是自动驾驶,对于L1、L2级别的自动驾驶来说,主要承担的是辅助角色,在感知、决策、控制等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驾驶的核心仍是人而非某一技术。L3、L4、L5级别的自动驾驶显然在感知、决策、控制等方面要求更高,我们以自动驾驶最终的目标完全的自动驾驶来看,驾驶的核心是依靠各个软硬件组合的技术。要想保证技术不出差错,支持自动驾驶技术实现最基础的感知环节的高精地图至关重要。
而驾驶环境每一秒都在变化,实时更新的高精地图能够捕捉到非常多的信息,进而能够为自动驾驶的智能大脑做出决策、控制提供准确的信息。同时,实时更新的高精地图也能够捕捉到道路拥堵、车祸等信息,从而可以提醒其他汽车避开这一路段,以此解决道路拥堵问题,并且能够帮助整座城市在节假日等高峰期进行出行规划。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实现高精地图的实时更新?实时更新为何又是影响高精地图格局分定的关键因素呢?
其实高精地图在完成初始绘图之后,实时更新非常重要,而图商搭载高精地图和行车记录仪的汽车来捕捉道路信息,动态更新数据。因此率先获得车厂大量订单的图商在这场“实时更新战”中将占据有利地位。另外更加有优势的无疑是滴滴这类共享出行平台。这类平台旗下拥有大量的、跑在全国各地的汽车,并且其已经要求旗下司机安装行车记录仪,因此滴滴显然能够获取海量的数据,这对高精地图实时更新显然是非常有利的。
不过滴滴这类平台将更大的目标放在自动驾驶上,对于主流的高精地图厂商而言,眼下的一两年内马太效应会非常明显,获得更多订单的企业将在实时更新、售价等多个方面具备优势,吃到更多的蛋糕,而订单较少的企业则可能会遭遇洗牌。
但是对于整个高精地图行业而言,截至目前高精地图的盈利模式、应用场景仍然处于一个探索期,除了自动驾驶之外,高精地图是否还有更多的应用场景、盈利模式能否多样化、低成本会一直是竞争的重点吗?
或许随着行业的崛起,问题的答案将会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