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音箱掉队BAT,“硬件基因薄弱”的腾讯要用平台曲线救国
2019-10-29
互联网时代,BAT相继诞生,分别成为搜索巨头、电商巨头和社交巨头;4G的到来造福了移动互联网视频,BAT也分别带着优爱腾站在了金字塔顶端……在国内,“BAT”已经是一个固定名词,代表着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在国内企业群的地位。
同样的,时刻紧追潮流的BAT也没有放过“人工智能”,分别构建了自己的AI帝国,覆盖云、开源平台、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然而就在这一过程中,“T”所代表的腾讯却在某些方面掉了队,且相比于另外两家落差极大。
同是“软实力”起家,腾讯的“硬件”却没跟上
BAT皆成立于互联网时代,而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软”,谁的软件做的好、做的有特色,且用户留存实力强,谁就能在行业内拥有话语权,甚至登顶。在以AI为代表的智能时代,以算法为主的软实力依然重要的,但是硬件实力也不容忽视,譬如如同心脏般存在的芯片,又比如集软硬件实力于一体的智能音箱、机器人等等。
可以看到,不管是AI芯片,还是软硬件综合体,相比于百度、阿里,腾讯皆显得有些滞后。而在这之中,较为令人不解的是,腾讯多年来在文化娱乐、社交、教育、游戏、电子商务、物流、本地生活等多个领域皆有布局,拥有着优质的内容生态和技术生态,却没有在智能音箱这一产品上有所发力。
国内智能音箱的第一个尝鲜者是京东,其联合科大讯飞推出叮咚品牌系列音箱,到了2017年,百度、阿里和小米相继发力,以价格补贴的策略正式拉开了智能音箱领域的“百箱大战”。至于腾讯,于2018年4月才推出自己的首款智能音箱,距离首次谍图曝光已经过去了10个月。与之对比,百度的智能音箱产品已经从无屏过渡到有屏,且第一款带屏智能音箱“小度在家”已经公布近一个月,带起了智能音箱的新一波潮流方向。
且因为入局较晚,腾讯智能音箱在销量上的成绩也不是“很好看”。以腾讯听听为例,自去年4月发布到今年2月初,由业内人士透露称其累计出货量不到20万,相比于国内智能音箱市场2018年Q2、Q3、Q4共2070万台的出货量,腾讯的出货量还比不上出门问问等创企。
从另一方面来看,不管是百度还是阿里,其智能音箱产品已经推出了多个系列,从最初的圆筒状到后来的带屏,再到现在的椭圆体……而腾讯至今为止的智能音箱产品只有三条线,分别是已经项目停止的腾讯听听、只在推出时激起水花的叮当带屏音箱以及可以与手游《王者荣耀》协同使用的王者荣耀智能机器人音箱。
从入场时间、出货量、产品分支线等方面来综合评判,就智能音箱这一足以代表AI硬件的产品而言,拥有着大好资源的腾讯并没有很好的抓住机会,以致于在BAT阵列中掉队。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腾讯智能音箱坎坷中前进
在BAT中,虽然腾讯在产品推出时间方面晚于百度和阿里,但启动智能音箱项目的时间却并不晚。据悉早在2016年,腾讯内部就已经开始了智能音箱项目,但过了两年,一直传闻将发布的首款智能音箱才姗姗来迟,比百度晚了5个月,比阿里晚了9个月。
因为产品迟迟未推出,在其他家快速推新的时候,腾讯就这样“眼睁睁”的错过了智能音箱市场的抢占时机。既然项目成立时间并不晚,同时有着技术优势和内容优势的腾讯为什么没能够早早推出智能音箱产品?有业内人士称它之所以“迟到”是因为内部的竞争机制。
众所周知,每当出现新风口或是新机遇,腾讯内部会同时让几个团队分别开发产品,彼此之间相互竞争,优胜劣汰,这方面微信就是很好的例子。据悉,在2017年上半年,就已经有好几个腾讯内部的智能音箱团队出来向有关厂商咨询智能家居等业务。到了11月,“腾讯听听”从PK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拿到了对外发布的最终门票。
相比如软件类产品,硬件类产品涉及到的产业链更长,由此进行推算,11月份腾讯才决出智能音箱项目的胜者,也得余留几个月的时间用以产品的量产,发布时间也相应延长。
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阿里和小米在2017年下半年凭借价格战掀起的攻势太猛,让已经在内部有所竞争的腾讯也不得不延迟发布产品,以避其锋芒。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虽然从激烈厮杀中最终胜出,但是腾讯听听项目依旧在后期出现滑铁卢现象——2019年2月,有消息传腾讯听听智能音箱项目已经暂停,对此听听方面也进行了回复,称在新型号叮当带屏音箱发布上市后,还将会继续保持先前听听产品的正常销售与服务。不过有接近听听团队的知情人士表示,听听把之前生产的存活卖完应该就不生产了,售后维修服务则继续留存。
截至目前,腾讯听听音箱产品依旧处于对外出售状态,而不管这一项目暂停的消息是真是假,从动态方面来看,眼下的腾讯听听智能音箱的确近乎销声匿迹。由此来看,项目暂停一事还是存在相当大真实性的。
腾讯听听智能音箱项目被暂停之后,取而代之的是比它“晚出生”8个月的带屏智能音箱“腾讯叮当”。
然而从目前的情势来看,作为一款硬件产品,腾讯叮当的存在感并不是很强烈,其官方公众平台的推送也许久没有直接点名叮当智能音箱,被多次提及的是分散于汽车、手机、机器人等多个载体或平台的人工智能助手“腾讯叮当”。
作为一款智能音箱,“腾讯叮当”是较为失败的,而作为一款人工智能助手,“腾讯叮当”的生存状况却可圈可点。但是,腾讯就这样放弃了智能音箱这一市场吗?并没有。
去年10月28日举办的《王者荣耀》三周年音乐会上,带有IP周边属性的首款王者荣耀智能机器人音箱“吕布机器人”正式亮相,揭开了腾讯的另一条智能音箱产线。
截至现在,王者荣耀机器人已经开发有五款,但就知名度方面,却远远不如阿里和百度。不管是宣传力度,还是价格补贴,腾讯王者荣耀机器人看起来相当“佛系”,也因此,线上没有大量宣发的王者荣耀机器人音箱就这样默默地存在于腾讯智能硬件体系中,靠着线上商城和线下门店合作出售的方式平稳生存。
智能音箱市场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抢占先机,而在这一点上,项目起步不晚于百度和阿里的腾讯最终还是赶了个晚集。而在已经迟到的前提下,腾讯阵列也没有深度加入价格战,兼之宣传力度不大,腾讯智能音箱阵列在C端用户群体中并不那么突出,销量方面也因此显得有些疲软。
在用户群体数量庞大的C端,腾讯智能音箱阵列无疑是处于劣势的,以往总能紧抓风口、站立在产业顶端的腾讯,这一次在智能硬件方面终究没有能够延续过往的佳绩。不过,当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腾讯智能音箱阵列的战略规划似乎与阿里、百度不大相同。
用C端助力B端业务成长,智能音箱只是云业务的“垫脚石”
前面提到,经历过公司组织架构调整之后,叮当智能音箱取代听听音箱成为腾讯智能音箱产品的“爱宠”。但就整体市场宣传来看,与其说叮当智能音箱是腾讯对于音箱市场的新一轮发力,不如说它是“叮当(小微)AI助手”的垫脚石,或者说,腾讯智能音箱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推广“小微开放平台”。
腾讯在做智能音箱方面与百度和阿里有一个肉眼可见的区别——腾讯将智能音箱各产品线分开运作,而百度和阿里是将所有音箱集合到一起,这一点从各自智能音箱网站的分散与集成就可看出。
在做智能音箱这一件事情上,不管是百度还是阿里,他们选择两条路并行走,一条路线是让智能音箱连接万物,打造一个以智能音箱为中心的智能生活生态圈,另一条路线则是用AI平台赋能万物,将包含AI语音助手在内的开放平台置入多种形态的智能硬件中,譬如机器人、智能汽车等等。
这两种路径在实际落地过程中的实现方式是不一样的,第一条路线中,百度、阿里的合作方独立出品智能硬件,只需要借由API等方式与AI语音助手进行连接即可,第二条路线中,合作方将与百度、阿里联合开发产品,品牌方负责生产制造、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等,百度、阿里负责为产品提供语音智能交互技术。
依据每一次智能音箱新品发布的盛况、当前该市场的瓜分情况,以及相关合作事宜的公布,百度/阿里显然在两条路线的权重上并没有厚此薄彼,一个都没有忽视。与他们相反,腾讯眼下对于智能音箱产品线的关注并不是很大,倒是时常能够看到小微AI助手在多个领域或硬件的应用和落地,包括猫王音箱、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电视等等,颇有些百花齐放之势。
由此来看,腾讯在智能硬件方面的中心主要是以AI平台赋能品牌方,至于智能音箱,可以看作是紧跟风口的小打小闹,往深了看,也是腾讯为了推广开放平台而部署的“先锋军”。
之所以腾讯会选择一条与百度、阿里有所不同的做法,事实上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因为产品发布较晚,兼价格方面缺乏竞争优势等,腾讯的智能音箱产品要想在现有市场中存活下去,可能性是存在,但若想要改变现在三足鼎立的格局,难度相当大。面对这种情况,腾讯做出以“AI平台赋能”为重心的策略规划,是具备一定合理性、明智性的。
另外在智能时代的推动下,“万物智能”已经成为一个毕然趋势,而“语音交互”这一天然人机交互入口成为许多物件进行智能化升级的首选。
市场层面,数据显示全球智能语音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80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27亿美元;公司层面,包括腾讯在内,诸如百度、阿里、科大讯飞等均有所部署,致力于用AI语音开放平台等赋能各类软硬件,让万物智能变为可能。由此种种来分析,腾讯“轻智能音箱、重AI开放平台”这一策略也就显得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