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大智慧的戴尔科技

大智慧的戴尔科技

2019-10-29
关键词: 5G 戴尔 数字化 物联网

“Amazing!!!”

当迈克尔·戴尔看到成都泡桐树小学与凉山州西昌大洋小学通过5G+Cloud+VR实现跨越500公里的在线教学互动时不禁发出惊叹。此刻正是2019 戴尔科技峰会上的一幕,这一幕不仅见证了科技如何改变中国教育资源不均的难题,也是戴尔公司践行”在中国、为中国“承诺的最好佐证。

今年是戴尔中国4.0战略稳步推进的一年,创始人迈克·戴尔亲自出席峰会,足以看出他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事实上,作为业内首屈一指可提供端到端最完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的公司,戴尔已经与中国市场深深地联系在一起:2个全球服务中心、8个研发中心、45个分公司、超过5000名工程师为世界范围提供产品开发和服务,每年贡献64000个小时公益活动,服务了80%的中国互联网客户、90%中国金融客户、100%中国云服务提供商、90%的制造业客户……

wx_article_20191027103722_1sFEUu.jpg

戴尔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

今年同时也是中国数字经济全力启动的一年,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企业机构,都致力于将数字经济将打造成中国经济的新引擎。面对中国的数字经济浪潮,迈克尔·戴尔强调,戴尔公司将继续践行“在中国,为中国”的承诺,将更多领先的数字技术、产品、解决方案推入到中国,进一步为中国的数字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戴尔“在中国 为中国”战略已升级到4.0+,在本次峰会上,戴尔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博士表示,我们将积极融入到‘智能+’等国家战略,携手合作伙伴、行业用户推动数字化转型在各行各业的加速落地,助力中国数字经济的繁荣。

一家“外资投资的本土企业”正在中国市场用行动诠释何为大智慧。

wx_article_20191027103722_IXlwVf.jpg

与中国用户一起拓界

本届戴尔科技峰会一大重要的关键词是:拓界。

数字经济带来直接趋势就是边界的消失,无论是技术的边界、商业的边界,还是产业的边界都走向模糊化。因此,市场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商业新物种,它们往往没有固守在原有的商业边界,而是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技术融合、商业模式创新,从而快速、敏捷参与到数字经济时代下的竞争之中。正因为如此,面对越来越大的数字鸿沟、规模效应日益突出、快速创新愈发重要的数字经济,各个行业用户都意识到要想在未来的数字经济中生存与胜出,数字化转型成为不二出路。

就如戴尔科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企业解决方案总经理曹志平所言:“数字化转型进入到深水区,将更多数字化技术引入才能实现业务与市场竞争力的重塑。”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之间走向深度融合,技术叠加效应也日益突出。这种趋势既可以为行业用户带来巨大的机遇与好处,也着实给用户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挑战。这其中,IT基础设施平台的挑战可谓是至关重要。因为,一个强大、灵活、高效的基础设施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数字化技术的优势,进而从容支撑业务的各种变化,并且释放出数据价值,帮助用户加速自身的数字化转型。

比如,随着5G商用起步之后,越来越多用户的业务需要面临边缘、数据中心、多云环境,随着更多应用的出现,海量数据的产生,以及对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在基础架构层面光靠单点支撑是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是需要平台具备更加全面的支撑能力。戴尔科技集团全球副总裁、中国研发集团总经理刘伟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技术推动的转型,数字化技术在其中至关重要,人工智能、5G、大数据、物联网这些技术看似没有联系,其实背后都是围绕解决数据的难题,需要一个强大的基础架构平台去完成支撑。

曹志平则表示:“戴尔科技集团希望通过强大的技术和产品组合来帮助中国用户搭建起智能创新平台,加速其应用交付能力,将多云、跨云和边缘计算能力转化为业务增长引擎,助力中国用户在数字经济时代完成拓界。”

助力用户数字化转型的全能选手

笔者一直认为,在与IT时代相对固定的边界不同,数字经济时代往往打破了边界,需要有更加全面的视角去看到问题。因此,像戴尔科技这样能够打造完善端到端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的公司,所看到和正在创新的恰恰能以更加全面的视角去理解和看待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所以在数字经济时代中优势会更加突出。

wx_article_20191027103722_k5ZgxC.jpg

更加重要的是,戴尔科技有足够强大和全面的能力去支撑起用户的数字化转型。作为基础设施领域全球最重要的领导者和创新者,戴尔公司拥有超过120项全面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来应对人工智能、5G、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应用带来的基础设施挑战。

比如在云原生和混合云基础架构方面。事实上,与传统互联网用户天然是云原生公司不同,大部分传统行业正在处于向云原生迈进的阶段,这决定了混合云、混合架构往往是传统行业必然会面临的。为此,戴尔科技宣布升级科技云平台,可以实现跨公有云、私有云以及边缘计算一直的基础架构和运维平台。

据悉,戴尔科技云平台通过VMware Cloud On VxRail的解决方案在大中华区落地并取得一系列进展和新增架构选择。用户可以在同一超融合云平台上开发、部署、运行和管理传统工作负载和云原生应用,避免可开发操作孤岛和无需扩张。

又如在5G和AI方面,戴尔积极部署5G、AI时代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可以从边缘计算,到海量数据存储和计算等方面全力支持5G应用,包括提供从数据的采集、展示、传输、存储计算、保护的全面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戴尔科技还将致力于5G生态的建设,推动5G在医疗、教育、制造、交通出行等行业中的应用。

而在存储方面,作为全球存储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头羊,戴尔科技一直是全球存储工业的领导者和方向标,引领者全球存储工业的发展方向。作为IT基础设施领域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存储系统在数字经济时代中的价值与作用日益突出,支撑着数据的存储、管理、分析与挖掘。

2019年,戴尔科技与IDC共同定义了面向未来的企业级存储:“第五代存储”,再一次引领了存储的发展趋势。戴尔科技认为“敏捷高效”、“有效容量”、“无缝接云”、“数据护航”、“AI赋能”是第五代存储的五大特性,比如戴尔科技的PowerMax就是第五代存储的典型代表。

wx_article_20191027103722_tl2nyb.jpg

今年PowerMax进行了重大更新,加入了SCM(持久化内存)技术,结合NVME,为用户提供高达千万级的性能和超低时延,很好地满足了对于数据处理的性能需求;此外,PowerMax全面融入AI/ML技术,通过AI实现了更加智能的数据管理,对应用感知、智能管理,真正实现了存储智能化。此外,戴尔科技全新的PowerProtectDD则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数据增长和数据保护要求。

在计算方面,戴尔科技推出了搭载第二代AMC EPYC处理器的PowerEdge服务器,创造了虚拟化数据库性能和SAPSD基准测试的世界记录,还优化了在虚拟化、软件定义存储、数据分析、HPC等工作负载方面的性价比。

可以肯定的是,戴尔科技是这个时代基础设施领域最为全面的选手,但千万不要以为这仅仅是简单的拼凑和整合。在笔者看来戴尔科技一直引领着计算、存储、网络、软件定义、混合云架构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与变革,始终是围绕数据这个数字经济最核心的要素,在基础设施层聚焦在数据的传输、数据的计算、数据的存储、数据的管理、数据的分析与挖掘等方面,帮助用户构建更加符合现代化应用趋势的基础架构平台。

戴尔中国4.0+:中国战略再升级

早在2015年,迈克·戴尔宣布戴尔中国战略以来,承诺到2020年,用五年时间在中国市场投入1250亿美元,预计进出口贡献1750亿美元,整个生态系统支撑中国100万个工作机会。如今,戴尔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并且超额完成当初的承诺。

“为进一步落实‘在中国,为中国’,戴尔中国战略升级为:戴尔中国4.0+战略。”黄陈宏博士在峰会上如是说。

wx_article_20191027103722_TOeHZa.jpg

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博士

戴尔中国4.0+将会以推动数字化转型为目标,积极融入“智能+”等国家战略,进而进一步为中国积极发展做出贡献。

据悉,戴尔将会在人才培养、前沿研究、产业合作等方面全力推动戴尔中国4.0+战略。在人才培养方面,戴尔科技与福大大学、北京大学等六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人工智能、AR/VR方面的联合实验室,进一步培养创新性人才。

戴尔科技还与厦门市、贵阳市、扬州市签署战略协议,在AR/VR产业园、搭建创新平台、提高经济转型的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此外,戴尔科技还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西门子公司、首都在线三家合作伙伴进行战略合作,推动“智能+”战略在制造业等行业的落地。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产业中,戴尔科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坐标。它从PC起家,到如今业务涵盖整个IT基础设施领域,戴尔一直在不断调整自身,引领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在中国市场30年的耕耘,证明它是一个市场的“长跑者”,懂得和尊重市场发展,并且愿意为之践行自身的承诺,实现市场、用户、戴尔科技三者的共赢。

毫无疑问,戴尔科技是一家具有大智慧的公司。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