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测试测量 > 业界动态 > NIDays Asia 2019:Full Force Ahead,洞见2020未来

NIDays Asia 2019:Full Force Ahead,洞见2020未来

2019-11-27
来源:NI​
关键词: NI 半导体 汽车

  11月14日,由NI(National Instruments)主办的年度用户大会NIDays Asia在上海正式开幕。围绕“Full Force Ahead”的主题,与700+专业人士、共论2020产业未来!半导体汽车、国防与航空航天与院校,是NI目前最为关注的四大核心阵地。本次大会,NI邀请到这四大领域的专家及NI的众多合作伙伴,帮助大家梳理颠覆性新科技驱动下测试测量行业的机遇,并发布重磅新品,为产学研、行业应用提供一个前沿交流平台,从而帮助工程师从容面对科技爆发的时代。本次大会既是今年新兴技术推动下测试测量技术发展的总结,也是明年新形势展望的开端。

  研发是衡量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创造力的来源。根据OECD Science数据,美国和中国的研发支出遥遥领先,均超过4000亿美元。对研发的高投入也让NI一直受益,NI将营收的19%用于研发。

  更持久的创造力在于更大范围的协同创新,正如历届NIDays的Keynote环节一样,NI及合作伙伴将共同展示携手创造的力量,Qorvo、ADI、法雷奥、现代汽车、钱学森实验室、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公司/院校的专家均重磅亮相。

在颠覆性应用爆发的历史阶段,迎接半导体产业的机会

跨越Sub-6GHz到mmWave,Qorvo亮出5G演进路上的杀手锏

  今年,5G似乎经历了不少“如有神助”的时刻: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10月31日,在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三大运营商正式推出5G商用套餐,5G商用进程进一步加快。

  NI全球半导体测试市场开发总监章晨介绍了NI与射频领域专家Qorvo的合作成果。章晨表示:“从LTE过渡到5G,测试任务急剧加重。LTE时代为74个,LTE Advanced时代是140个,5G时代飙升至600个。”

NIDays Asia 2019:Full Force Ahead,洞见2020未来829.png

  从Sub-6GHz到mmWave的演进

  随着5G使用频段从Sub-6GHz到毫米波频段推移,测试方法也应有相应的改变。Sub-6GHz的测量方式主要使用传导测试或者射频线缆相连的方式进行测量,测试的难度集中在两点,协议的变化和测量带宽的增加。毫米波频段的测量,由于毫米波频段芯片的尺寸大大减小,且毫米波芯片会集成毫米波天线,从而在6GHz以下使用的传导测试等方案不再适用于毫米波频段芯片的测量,毫米波频段通常需要OTA(Over-the-air)的测试方法。章晨强调:“毫米波频段的设计和测试方法均与以前大为不同,Qorvo与NI配合采用新的测试方法确保射频器件的性能。”

  应对5G测试,NI 10多年前就开始“在线”。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推出应对新挑战的新产品,本次大会也推出了一款颠覆性新品。

NI的5G“旗舰”——mmWave VST迎接毫米波测试的挑战

  为了更好的支持5G发展进程,早在2019年5月,NI就极具前瞻性地推出了可以用于实验室和量产的mmWave VST。该产品用以解决5G毫米波RFIC收发仪和功率放大器带来的测试挑战。通过将旋转DUT的运动控制与mmWave VST 同步,尽可能消除测试中的延迟,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测试效率,将测量时间从现在测试技术的6分钟减少到 23秒,速度提升了15倍。

NI mmWave VST——应对5G毫米波测试

ADI如何通过大规模部署NI STS系统提高战斗力

  从历史规律来看,半导体行业的每次突破都与重大科技创新有关。5G的星火燎原之势,IoT的厚积薄发,AI的不断进化……由此构成的智能时代将为半导体带来新的机遇,与此同时,新科技带来的百花齐放的应用、对芯片性能及尺寸、和上市时间的要求,推动着芯片产业链的公司积极从设计及测试维度寻求更优的解决方案。

  模拟芯片领域佼佼者ADI公司与NI合作已久,NI高级客户经理Jose Roberto Reyes指出:“为应对这些挑战,传统的ATE是远远不够的,工程师们都希望用测量IP,减少实验室与量产测试之间的鸿沟。”

  也许,新的细分应用领域的厮杀还没有正式开始,但作为基础的芯片公司必须提前做好准备。ADI已经通过大规模部署NI STS系统,跨越从实验室到量产的测试,减少测试时间,降低测试成本,加快产品的上市时间。

  Jose Roberto Reyes表示:“NI STS可以显著减少测试成本和占地面积,同时STS对于5G收发器产品的支持也非常好,另外则是高度的可靠性,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超过10000小时。”

  实现从实验室到量产的统一平台测试,STS优势明显

给汽车行业加点动力

法雷奥XtraVue拖车系统,助力智能驾驶

  汽车的电气化、智能化使得汽车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于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而言,面向未来的汽车市场还有很多机会。

  全面的视觉系统是实现自动驾驶的首要条件,法雷奥汽车内部控制(深圳)有限公司高级测试系统开发主管卢林分享了法雷奥摄像头家族的应用,法雷奥的XtraVue拖车系统引入新型倒车摄像头,可以让拖车“隐身”,由此扩大司机的视野范围。但是,不同传感器的类型,不同摄像头的安装位置,以及相关数据的采集等关键因素,导致法雷奥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对此,卢林表示:“PXI可以提供灵活的编程环境,在NI的帮助下,法雷奥搭建了模块化的实验平台,实现了90%的硬件和软件复用,极大地提高了测试平台的稳定性。”

  法雷奥汽车内部控制(深圳)有限公司高级测试系统开发主管卢林现场演讲

做航空航天的守护者

NI与钱学森实验室结缘,为中国航空航天助力

  不久前,NI与钱学森实验室成立了“空间技术研究与应用联合实验室”,双方将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科学验证微纳卫星技术的研究与测试、芯片测试技术等领域展开深入、长期的合作。

NIDays Asia 2019:Full Force Ahead,洞见2020未来2451.png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副主任刘乃金

  在NIDays Asia上,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副主任刘乃金点赞双方的合作:“在软件无线电技术领域,NI的USRP为快速原型化无线通信系统提供了设计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更快的结果。此外,我们还使用了NI 的宽带DAQ 卡和控制器来测量和分析科学实验数据。”

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与NI携手,应对航空航天全生命周期测试

  测试仿真设备是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的核心产品之一,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航发部长助理/专业室主任黄学进在演讲中指出测试仿真设备有以下发展趋势:研制、生产、维护过程的纵向综合化;多型号装备协同保障能力的横向综合化;采用相同标准软、硬件并实现数据共享;具备较高的可信度和可维护性。

  基于此搭建的系统综合仿真器(SIE),目前主要用于被测对象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测试和验证的完整解决方案。其中,用户界面和建模仿真用到了NI LabVIEW和VeriStand,实时数据采集及控制使用NI的分布式数采等。黄学进表示:“通过使用NI的测试系统,大大节省了测试时间,简化了测试流程。”

  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航发部长助理/专业室主任黄学进

NI助力院校教育

NI X清华大学:实现产学协同育人

  清华大学电机系博士/教授朱桂萍介绍了NI与清华大学在院校领域的合作,清华大学的工程教育理念体现在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中,NI提供了一系列产品让清华大学的工程教育更给力:

  全校版工程软件:LabVIEW/Multisim,激发兴趣,培养工程基础研究能力;

  项目式教学平台:基于ELVIS III的综合实践,双方共建虚拟仪器联合创新实验室等;

  教学/科研平台共享:在教学上,虚实结合,从仿真到实验,在科研上,半实物仿真,加速项目原型开发。

  清华大学电机系博士/教授朱桂萍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压气机测试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包含6大平台,其中之一的测试与验证平台承担着风扇/压气机、先进气动/传热测试技术等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欧阳华博士聚焦压气机测试研究进行分享,在进行压气机测试方面的研究时,采用了NI的DAQ,保证了压力、速度、空气动力学等参数采集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欧阳华博士表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与NI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得益于NI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保证了测试项目的顺利进行,希望未来跟NI有更深度的合作。”

  上海交通大学采用NI DAQ

  现场还有这些精彩瞬间~

  Demo区的盛况,大家随意感受下。

  为Demo区认真讲解的小哥哥小姐姐点赞

  NIDays Asia第一天,现场观众的听会及观展热情高涨,也充分证明了产业人士拥抱智能时代新机遇的热情。五大分论坛——半导体测试、汽车测试、航空航天与国防、院校科研与教育,平台化专题同步进行中,还有丰富生动的Demo展区为广大工程师提供一个与NI及合作伙伴的产品、解决方案亲密接触的机会。借助NIDays Asia这一“合作、交流”的平台,更多的工程师了解了NI的强大生态圈,NI也将借助生态圈的力量,为广大客户服务。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