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AI+教育”创新发展 未来国际教育格局将改变

“AI+教育”创新发展 未来国际教育格局将改变

2019-12-10
来源:国际教育网

科技创新推动人类发展的进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已逐步渗透到个人生活和公众活动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成为教育创新最大的推动力。不远的将来,学业个性化、教学精准化、管理智能化等将是人工智能带给教育领域的重要改变。未来人工智能将如何赋能教育?未来国际教育格局又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王素老师接受国际教育网的专访,分享了对“AI+教育”的影响及对未来教育行业发展趋势的看法。

360截图20191209174946090.jpg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 王素

(图片来源:国际教育网)

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的影响

科技进步离不开人才,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科技和教育相辅相成。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教育”成为热议的焦点。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智能教育。对于教育机构而言,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是大势所趋。

王素老师表示,人工智能对教育影响及改变主要体现在三点:

1.人工智能将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根本的改变,这种改变也会影响到教育,特别是对学校内外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产生重大影响,未来全球教育培养机构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将发生重大改变。

2.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即是“AI+教育”,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实现基于数据的教育治理,取代和辅助那些标准化、重复性的工作,促进教育公平,是未来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渗透发展的重点。未来学习会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逐步打通数据孤岛,虚拟教师、自适应学习在学校内也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AI带来的精准教育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学习的个性化,但同时也给老师带来很多挑战。人工智能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最困难的是教师角色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此需要对教师进行更多的培训和指导,提供必要的工具与策略才能实现AI对教育的助力从外围到改变课堂教学的核心。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普遍提高,但我国还存在着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状态,以及对个性化教育、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王素老师认为,人工智能会缩小数字鸿沟。一方面,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在线直播课堂、虚拟教师等创新方式改变边远地区师资匮乏、师资水平不高的状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和数字公平,会缩小数字鸿沟;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技术使得语言沟通更顺畅,信息传播和交流更容易,也会缩小语言沟通带来的数字鸿沟。

国际教育属于全世界 中国教育将成为国际教育重要部分

近年来,中国的国际教育行业发展迅猛,很多家长希望通过IEDU(international education),也就是国际教育,将孩子培养成学贯中西的国际素质全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王素认为,过去谈到IEDU(国际教育),很多话题是关于引进国外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但如今是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国际组织提出很多世界共同认同的教育理念,比如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2030年学习框架,对全球各国的教育有很好的方向指引作用,所以将来的国际教育应该是在全球公认的教育理念下,具有国际标准的教育,但在教育内容上可实现多元化、本土化发展。未来中国教育也会被世界所认可,并将成为国际教育重要的一部分。

“科技+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永远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随着科技应用落地在教育领域,市面上涌出纷繁复杂的“科技+教育”企业及解决方案,有些是蹭热点,有些是假方案,有些对教育并没有效果,王素老师认为,“科技+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技赋能教育,科技产品能让学生学习更有趣、更有效果;二是无论科技活动或教育内容,真正评估的标准是能否促进学生发展。

此外,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机器教学变得越来越聪明,有人担忧人工智能会取代人工教学。但王素老师认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其实反映两个方面:

一是教书育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发展,未来无论人工智能怎样发展,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的关系不会改变,因此教师育人的功能永远不会被取代;

二是人工智能可取代教师部分繁琐重复性的工作,教师的角色会发展很大变化。过去老师的核心是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未来的核心工作将会是根据数据分析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长板与短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规划,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与成长辅导,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对接各种资源,让学生能够成长得更好,所以未来教师的作用会发生变化,但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