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2000-2020,微软中国和它的朋友们

2000-2020,微软中国和它的朋友们

2020-02-17
来源:搜狐科技
关键词: 微软 KornFerry 互联网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嵌入人们记忆长河的特殊新年,新型冠状肺炎突然来袭,许多人不得不直面生死。这个新年,教会我们大多数人敬畏生命,珍惜时间。

  面对肺炎疫情,大家共克时艰,期待未来,接下来十年会发生什么我们几乎无法预知,但近几年5G、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态势,让我们相信科技塑造未来,也预示着未来十年是一个对人才极度需求的十年。

  Korn Ferry 报告预测,未来 10 年,TMT(科技、媒体、电信)领域的人才缺口在 430 万人左右;21 世纪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信息、资本和技术都不再是企业成功的首要因素,最金贵的是人才。这个论断现在看来依然准确。

  关于如何培养人才,微软或许最有发言权。在本篇文章中,软妹将带你一起回顾 20 多年来微软在华的岁月和其培养人才的故事,以当事人的视角,唤醒那些难忘的瞬间。

  张小龙说:“二十多年以前用 PC 时,我知道 PC 里什么是好的产品,感谢微软,它教会我什么是好的产品。”

  陆奇说:“我在微软工作了八年多,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学到了很多。”

  2000—2020 这段漫长岁月里,一批拥有着闪光背景和丰硕成果的人才在中国互联网舞台上各领风骚、群星璀璨,成长为时代的主角。他们中的许多人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那便是深受微软的影响。

  这些人,有的是微软集团的核心人物,有的开辟人生的新方向,专心在技术领域从事学术研究,有的在商业领域成为投资大佬,更多的则遍布在各个互联网巨头及新兴独角兽企业中独占鳌头。

  微软,以这种少有的方式,在这个时代烙下深深的印记。

  不过,人们更加好奇的是,变迁动荡的互联网时代,为何偏偏微软能够做到长久、持续地成为人才培养中心?

  为此,我们采访了从微软走出去的大咖张亚勤博士、行业资深媒体人沈建缘老师、老微软人韦青先生和徐明强博士、 微软的新鲜血液陈冬冬,他们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自己和微软的渊源,从而揭示出微软培养人才、推动行业向前的有效方法。

  Part 1 揭开互联网序幕的那些人

1.jpeg

  问:您刚到微软时,国内互联网行业是怎样的情形?微软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张亚勤:“我加入微软的时候是 1999 年 1 月,当 时互联网还是处于 1.0 起始阶段,那时候微软在全球的高科技、软件行业是一个绝对领先的地位,在 Windows、Office、通讯软件等方面都是领先的。

  在中国,微软确立三大战略。第一,不断巩固软件的市场地位;第二,建立大型的生态环境,微软是平台公司,连接上下游软硬件、服务商、解决方案等;第三,最重要的人才战略是成立研究院,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过来。

  多年后再看,现在中国的高科技公司里面,有很多 CTO、架构师,创业 CEO 是微软出身。”

  问:在微软这些年,哪些观念对您后续的选择、决策等产生了影响?可以简单举例说明一下吗?

  张亚勤: “微软的文化有三个元素特别重要。

  第一个是技术为本,尊重技术、产品,抱着相信技术改变世界的这种信仰;

  第二个是生态理念,微软从一开始就是平台公司,注重打造整个生态链,包括软件、硬件、系统、解决方案、开发环境等等;

  第三个是前瞻性,技术、产品、理念不一定会成功,但是微软有很多超前的想法、早期的投资,为以后做技术、人才准备,微软相信未来技术大的发展方向,尝试各种体验,包容失败。 ”

  问:您觉得微软在人才培养上有哪些优点可以供其它公司参考?您对微软以及中国互联网行业未来发展有哪些期许?

  张亚勤: “微软的人才培养这么多年做得最成功,吸引了全球一大批的人才,可以说, 中国的高科技产业、IT 产业没有微软是不完整的。

  微软为什么能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是因为有文化和机制不断培养人才、尊重人才、给予自由度、容纳失败、鼓励不断探索、不断发挥潜力,很多微软员工对公司不同团队、项目感兴趣,微软的组织灵活,方便员工转岗。

  微软对 IT 产业人才的影响深远,从技术理念比如 MSDN、.NET 系列和 Visual Studio 的开发工具,开发环境,DEV、PM、TEST 软件开发流程,都深深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开发者。”

  与一些大张旗鼓、四处宣扬要向社会输出多少人才的企业不同,在默默坚持的 20 多年里,微软带来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时代,微软影响并且切切实实地为社会输出一批批软件领域、AI 领域的领军人物,在下一个科技浪潮来临时,让中国站在世界前列。

  联想 CTO 芮勇、海尔 CTO 赵峰、腾讯 CTO Jeff熊、讯飞 CTO 李世鹏、源码资本投资合伙人张宏江、“阿里云”之父王坚、百度高级副总裁王海峰、小米创始人林斌、今日头条副总裁马维英、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旷视首席科学家孙剑……微软带来的无数个人才精英,是整个行业乃至社会的巨大财富。

2.jpeg

  互联网行业的剧变,记者是最先感受到变化的圈外人,他们奔波于企业、展会之间,采访高管、专家等人士,全面深入行业内部了解最新动态,为大众传达有价值的新闻资讯。从他们的视角看微软,会是什么样?

  问:如何看待微软在中国不仅是加大投入,更是与中国共创一个更具创新力、竞争力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未来?

  沈建缘: “微软进入中国市场,在比尔盖茨的主导下,把中国作为一个人才的创新基地,从微软亚洲研究院到微软亚太研发集团, 微软是中国的创新引擎。

  微软对于中国的影响不仅是技术,也涵盖到管理层面,辐射市场带来应用落地的影响。

  管理层面,微软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在科技领域,如此大体量的企业,却能将转型做得那么成功;在应用落地层面,微软在中国拥有 1.7 万家以上的合作伙伴,微软每赚 1 元,合作伙伴赚 9 元。这些都对整个行业具有指导和推动意义。 ”

  问:您接触过不少微软领导或者员工,觉得他们有哪些特点?微软风格与其它外企有何不同?

  沈建缘:“我早期接触过微软两条线上的员工,一开始微软中国的员工在全球的占比较少,2002 年,微软全球 CEO 鲍尔默访华期间,签订 62 亿元人民币大单,他和比尔盖茨频繁访华,之后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成立,微软进入了全新阶段。

  微软的风格没有变,但是在中国的业务调整开始加剧,我相信不管对于离开还是留下的人来说,微软人都有一种信仰,他们想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变世界,让人们生活得更好,自己做的事,能推动信仰不断的完善,然后帮助到更多人。我觉得,这是微软人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离开的人也是因为秉持“让世界变得更好”这种信仰去做事情,我觉得这可能是微软留给他们比较重要的东西。 ”

  问:过去二十多年,您觉得微软影响了中国互联网的哪些方面?

  沈建缘:“微软培养了许多基础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的科学家和管理人才,微软亚洲研究院 发表超 5000 篇论文。这些人才有的留下来,有的在中国的产业发挥很大的作用,这些人才离不开“中国”和“科技”这两个关键词。 ”

  Part 2 在微软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比别人看得更远。

  作为全球科技巨头之一,微软平台能够提供足够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这里遍布各位大拿同事、拥有舒适的团队氛围,链接多方资源,在这个技术变化最前沿的地方,每一位微软人感受时代脉搏的跳动,实现人生价值。

  在某问答平台上,关于在微软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这个话题,已有两百多万次浏览量。现在,微软内部的三位员工,从他们的亲身经历,谈谈在微软的这些年、那些事儿。

3.jpeg

  问:微软的哪些方面吸引着您,让您长久留在微软?

  韦青: “微软的工程师文化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在这里可以与全球最厉害的程序员、架构师、工程师、具有技术能力的管理人员合作,能学到最新的知识,还能学以致用。

  另外,微软虽然是一家公司,但它的业务面覆盖非常广泛,在不同产品部门工作,能够体会到不同的产品特点和管理风格,而且微软所涉及的业务线基本上都是全球顶级。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只要一个人能够常保“成长型思维”,那么这里的工作既是挑战,也是享受。 ”

  问:随着微软业务布局的变化,您的工作侧重点开始发生了哪些变化,能简单举一个例子吗?

  韦青: “微软本质是一家平台型公司和帮助用户提高生产力的公司,这是公司的基因。我曾在公司的 Windows 团队工作多年,深受平台型产品模式的熏陶和影响,现在从事的工作主要与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相关,但本质还是围绕云计算平台的生态系统为用户和合作伙伴赋能,并不断提高用户的生产力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问:在微软对你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或事是?TA对你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韦青: “加入微软这十多年间,有两件事对我的影响最深。

  第一是刚刚加入微软时,在总部,与一些在微软初创时期就加入的软件工程师交流,当大家聊起为什么进入软件行业时,都不约而同的谈起科幻电影《2001 太空漫游》和《银翼杀手》,大家都是抱着一个用软件改变世界的理想加入软件行业,那批人的理想、胸怀和执着令人仰慕。

  还有一次是在公司的年度计划会上,那年萨提亚刚刚被选为公司的新一任CEO。面对公司来自全球的几百位管理人员,萨提亚提出用 Incumbent 来代替 Leader。

  Leader 是静态的,而 Incumbent 是动态的。使用 Incumbent,能够提醒大家“胜不骄,败不馁”。没有任何领先地位是一劳永逸的,在这个巨变的时代,尤其在高科技行业,稍存侥幸之心,就可能被市场和用户抛弃;同时,Incumbent 又能够随时给人以信心,即使暂时由于各种原因落后于时代的脚步,只要不自我放弃,永远保持成长型思维,不断努力前行,终有成为领先者的机会。

4.jpeg


  问:微软的哪些方面吸引着您,让您长久留在微软?

  徐明强: “自 2004 年 9 月加入,我已经在微软 15 年。长久留在微软的原因被一位微软 HR 同事有幸言中。2004 年在西雅图面试时,接待我的 HR 同事在了解我加入微软的原委后,她祝我好运后加了一句:“你可以在微软有很长的职业生涯轨迹( You can have a long career journey in Microsoft)。”

  她为什么会言中?因为她了解到我个人职业生涯首要动力,是和优秀的同事们使用新的技术原创力量驱动数字未来。

  微软的产品和服务从客户端到云服务,赋能知识工作者,囊括信息技术万象,对于喜欢新技术的我,可以长期保持新鲜感。我负责认真,微软帮我接触各种新技术。这 15 年,我的工作内容从产品开发演化到业务推广,角色从 PM 演化到全渠道 Tech Team Lead。

  这 15 年,我在高性能计算部门、开发部门、Azure 云存储团队工作过。2015-2017 年,我加入 M&O 团队,负责 HiPo 客户云转型的业务和技术支撑,团队帮助微软三大客户群使用云技术,推广品牌形象、提高 IT 架构的敏捷度、更有效连接客户和服务、打造稳定高效的数据平台。 ”

  问:随着微软业务布局的变化,您的工作侧重点开始发生了哪些变化,能简单举一个例子吗?

  徐明强: “2017 年,微软的生态业务重组,建立了全渠道事业部(OCP),旨在更高效延展微软生态圈,赋能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我担任 OCP Tech Team Lead, 团队的工作 侧重点从直接通过技术能力帮助客户,变成间接通过帮助合作伙伴搭建解决方案来帮助客户。

  我们团队的工作核心就是让合作伙伴越来越专注在使用微软云技术搭建解决方案,围绕这个核心,我们必须用微软的技术让合作伙伴更有效地回归到数字化转型的四大支柱,即密切客户沟通、予力赋能员工、优化运营效率和转型产品服务。 ”

  问:在微软对你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或事是?TA对你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徐明强: “或许答案容易预测, 对我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是比尔盖茨本人。他用行动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

  在 2004 年秋天,有一次和盖茨开会,他在会上发表了一个关于高性能计算的观点,我在这行有近 17 年经验,但不是很赞同,比现在年轻 15 岁的我,坐在他身后,毫不犹豫打断他,陈述我的观点,说完才意识到,我是在表述和世界首富不同的观点,不知他如何接受。

  之后盖茨的态度,只能用“欣然接受”这四个字来形容。我也多次听闻萨提亚赞赏盖茨的 Intellectual honesty 的特质,即在任何场合,你都可以和他有不同观点,如果在理,他会第一个认可。因此,我在听到不同观点时,会告诫自己要效仿盖茨的态度,做一个聆听者,这样帮助我快速建立一个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工作氛围,也省时省力,成为与多团队合作的润滑剂。 ”

5.jpeg

  问:真正进入微软后,您发现在微软工作和您学习阶段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

  陈冬冬: “得益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和中科大的联合培养博士项目,我有幸在微软度过了四年的博士学习时光。在那段时间里,由于只是一个学生的身份,因此只需要专注于自己的研究方向。但加入微软以后,开始需要指导学生, 角色也对应地从以前的学生变成了导师。由于不同学生的研究方向可能不同,也就需要我积极去了解和研究对应方向的科学问题,因此研究方向大大拓宽了。另一方面,身上出成果的责任也更大了。如果指导的学生长期出不了成果,我自己也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觉得对不住学生。工作前后感觉一直没变的则是公司自由的研究氛围。”

  问:您现在有没有很感兴趣的技术领域,或者在微软想要实现的目标?

  陈冬冬: “目前我主要的研究领域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一方面我希望能够对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使得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应用在实际场景中;另外,我也希望能够在人工智能可能涉及到的隐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做出一些有意义的工作。”

  问:您对仍然在校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陈冬冬: “从我读博期间的经历和工作半年多的感受来说,我希望对学弟学妹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读书期间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比如像微软亚洲研究院这样顶级的研究机构和其他的一些国际名校,这样可以极大地拓展自己的科研思维方式,接触更多的优秀科研人员。

  2)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公司,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和导师或者领导的关系。本质上,最理想的状态是“亦师亦友“,所以要学会和导师们平等地相处和交流。

  3)毕业选择未来就业的公司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企业的价值观。如果一个公司疯狂让员工加班以压榨现有价值,而不立足于员工的未来发展和家庭,这一定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无论在哪个公司,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实现个人的自我成长。从刚才的描述,相信大家能看出,微软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所以在这边也打个小广告,欢迎学弟学妹们加入微软大家庭!”

  Part 3 打造凝聚世界人才的"强磁场"

  迄今为止,微软中国拥有超过 3000 名杰出科学家和工程师,共培养了 4800 名的中国实习生。在全球顶尖人才方面,微软的 800 位博士拥有计算机科学学位,足以匹敌任何一流大学,甚至规模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计算机系 10 倍,就像是几十年前贝尔实验室的现代翻版。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微软调整战略布局,以赋能为使命,继续带领大家共创新的未来,书写新的故事:将 Azure 打造成为全球的计算机,用 HoloLens 深度融合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打造无处不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智能。

  微软致力于创造的未来,正是我们憧憬的模样。微软它不仅培养直接服务于它的人才,更以它的产品、技术和价值观等多维度影响新时代的人才,打造高层次人才“强磁场”,对人才辐射更广泛、更深入。下一个20年,将会在这些人的参与下变得更精彩,未来可期!

  微软或许并不 Cool,它在努力,让你更 Cool。让我们一起书写新一个20年的精彩故事。

  Part 4 互动: 说出你的故事

  留言说出 你与微软的小故事、微软对你的影响,我们将会抽取 点赞量最高的 3 位,送出精美小礼品。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