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有关硬件设计中线宽线距的那些事儿~

有关硬件设计中线宽线距的那些事儿~

2020-02-28
来源:与非网
关键词: 电源 软件

  在线宽规则设置中提到过阻抗线的概念,那么什么是阻抗线呢?我们如何知道设计当中的信号走线线宽与间距呢?这就涉及阻抗的计算。

  阻抗计算的必要性

  当电压、电流在传输线中传播时,特性阻抗不一致会造成所谓的信号反射现象等。在信号完整性领域里,反射、串扰、电源平面切割等问题都可以归为阻抗不连续问题,因此匹配的重要性在此展现出来。

  常见的阻抗模型

  一般利用 Polar SI9000 阻抗计算工具进行阻抗计算。在计算之前需要认识常见的阻抗模型。常见的阻抗模型有特性阻抗模型、差分阻抗模型、共面性阻抗模型。如图 10-50 所示,阻抗模型又细分为如下几类。

  (1)外层特性阻抗模型。

  (2)内层特性阻抗模型。

  (3)外层差分阻抗模型。

  (4)内层差分阻抗模型。

  (5)共面性阻抗模型。

  ① 外层共面特性阻抗模型。

  ② 内层共面特性阻抗模型。

  ③ 外层共面差分阻抗模型。

  ④ 内层共面差分阻抗模型。

  图 10-50  常见的阻抗模型

5e58890586c28-thumb.jpg

  阻抗计算详解

  1.阻抗计算的必要条件

  阻抗计算的必要条件有板厚、层数(信号层数、电源层数)、板材、表面工艺、阻抗值、阻抗公差、铜厚。

  2.影响阻抗的因素

  影响阻抗的因素有介质厚度、介电常数、铜厚、线宽、线距、阻焊厚度,如图 10-51 所示。

2.png

  图 10-51  影响阻抗的因素

  在图 10-51 中,H1 为介质厚度(PP 片或者板材,不包括铜厚);Er1 为 PP 片或者板材的介电常数,多种 PP 片或者板材压合在一起时取平均值;W1 为阻抗线下线宽;W2 为阻抗线上线宽;T1 为成品铜厚;CEr 为绿油的介电常数(3.3);C1 为基材的绿油厚度(一般取 0.8mil);C2 为铜皮或者走线上的绿油厚度(一般取 0.5mil)。

3.png

  阻抗计算方法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演示阻抗计算的方法及步骤。

  普通的 FR-4 板材一般有生益、建滔、联茂等板材供应商。生益 FR-4 及同等材料芯板可以根据板厚来划分。表 10-5 列出了常见生益 FR-4 芯板厚度参数及介电常数。

  半固化片(即 PP 片)一般包括 106、1080、2116、7628 等。

4.png

  表 10-6  常见 PP 片厚度参数及介电常数

5.png

  对于 Rogers 板材,Rogers4350 0.1mm 板材介电常数为 3.36,其他 Rogers4350 板材介电常数为 3.48;Rogers4003 板材介电常数为 3.38;Rogers4403 半固化片介电常数为 3.17。

  我们知道,每个多层板都是由芯板和半固化片通过压合而成的。当计算层叠结构时,通常需要把芯板和 PP 片叠在一起,组成板子的厚度。例如,一块芯板和两张 PP 片叠加“芯板+ 106+2116”,那么它的理论厚度就是 0.25mm+0.0513mm+0.1185mm=0.4198mm。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一般不允许 4 张或 4 张以上 PP 片叠放在一起,因为压合时容易产生滑板现象。

  ②7628 的 PP 片一般不允许放在外层,因为 7628 表面比较粗糙,会影响板子的外观。

  ③3 张 1080 也不允许放在外层,因为压合时也容易产生滑板现象。

  ④芯板一般选择大于 0.11mm 的,6 层的一般两块芯板,8 层的一般 3 块芯板。

  由于铜厚的原因,理论厚度和实测厚度有一定的差距,具体可以参考图 10-52。


6.png

  图 10-52  理论厚度与实测厚度

  从图 10-52 中可以看出,理论厚度和实测厚度存在铜厚的差额,可以总结出如下公式。

  实测厚度=理论厚度 - 铜厚 1(1-X1)- 铜厚 2(1-X2)

  式中,X1、X2 表示残铜率,表层取 1,光板取 0。电源地平面残铜率一般取值为 70%,信号层残铜率一般取值为 23%。

  残铜率是指板平面上有铜的面积和整板面积之比。例如,没有加工的原材料残铜率就是 100%,蚀刻成光板时就是 0%。

  “OZ”表示铜厚单位“盎司”,1OZ=0.035mm。

  阻抗计算实例

  (1)层叠要求:板厚为 1.2mm,板材为 FR-4,层数为 6 层,内层铜厚为 1OZ,表层铜厚为 0.5OZ。

  (2)根据芯板和 PP 片常见厚度参数组合,并根据层叠厚度要求,可以堆叠出如图 10-53 所示的层叠结构。

7.png

  图 10-53  6 层层叠结构图

  图 10-53 中标出的 PP 片厚度为实际厚度,计算公式如下。

  PP(3313)[实测值]=0.1034mm[理论值]-0.035/2mm×(1-1)[表层铜厚为 0.5OZ,残铜率取 1]-0.035mm×(1-0.7)[内层铜厚为 1OZ,残铜率取 70%]=0.0929mm=3.65mil

  PP(7628×3)[实测值]=0.1951mm×3[理论值]-0.035mm×(1-0.23)[内层铜厚为 1OZ,相邻信号层残铜率取 0.23%]-0.035mm×(1-0.23)[内层铜厚为 1OZ,相邻信号层残铜率取 0.23%]= 0.5314mm=20.92mil

  板子总厚度

  =0.5OZ+3.65mm+1OZ+5.1mm+1OZ+20.92mm+1OZ+5.1mm+1OZ+3.65mm+0 .5OZ= 1.15mm

  (3)打开 Polar SI9000 软件,选择需要计算阻抗的阻抗模型,计算表层 50 欧姆单线阻抗线宽。如图 10-54 所示,根据压合层叠数据,填入相关已知参数,计算得出走线线宽 W0=6.8mil。这个是计算出比较粗的走线,有时候会基于走线难度准许阻抗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可以根据计算得出的走线线宽来稍微调整。例如,调整计算参数走线线宽 5.5mil 时,计算阻抗 Zo=54.82,如图 10-55 所示。

8.png

  图 10-54  根据阻抗计算线宽

9.png

  图 10-55  根据线宽微调阻抗值

  (4)需计算内层(以第 3 层为例)90 欧姆差分阻抗走线线宽与间距,如图 10-56 所示,选择内层差分阻抗模型,根据压合层叠数据,填入已知参数,然后可以通过阻抗要求,调整线宽和间距,分别计算,考虑到板卡设计难度,微调阻抗在准许范围之内即可。

10.png

  图 10-56  90 欧姆差分阻抗计算结果

  (5)最终计算结果如表 10-7 所示。

11.pn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