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马斯克=乔布斯+库克?特斯拉顺理成章效仿苹果带来了什么?

马斯克=乔布斯+库克?特斯拉顺理成章效仿苹果带来了什么?

2020-03-09
来源:与非网

  3 月 9 日讯,从去年三季度来,特斯拉供应链企业随着特斯拉股价的节节攀升,也出现了一波暴涨,很多理性的投资者认为,特斯拉就算卖得再好,其创造的价值也是有限的,上游企业能分到的订单收入,根本不足以支撑现在的涨幅。

  作者的观点是,特斯拉给中国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采购量,而是供应链的大变局,类似八年前的“苹果供应链”对消费电子行业带来的机遇。

  乔布斯选择主管供应链的库克作为他的接班人,因为他知道没有人能够继承他对产品的理解,不如把苹果的另一项优势发挥到极致,那就是“供应链管理”。

  苹果对手机行业生产的一个重大变革就是它的“自主设计+垂直采购体系”。苹果把整个生产全部外包出去之后,把更多的零件拆分出来,让几百家供应商直接进入苹果的采购体系中。这么做增加了苹果的管理难度,但好处是降低成本,增加市场应变能力,这正是库克的强项。

  在手机行业封闭采购的时代,中国电子行业的厂商,因为低端的形象,很难进入苹果体系。可现在因为苹果的直采,就有了与全球的同行竞争升级产品与技术的机会。

  库克给了中国制造机会,中国企业也把握住了。事实证明,中国供应商并不是只能生产低端产品,它们缺少的只是平等竞争的机会。苹果早期的供应商绝大部分都是日韩欧美企业,现在一大半是中国供应商。

  垂直采购的结果是双赢,苹果降低了成本,电子元器件厂商也增加了自己的毛利,我们去比较上市公司,苹果供应商的毛利,高于只做华米 OV 的供应商。

  可以说是库克造就了中国的消费电子行业的半壁江山。

  回头再看汽车配件行业,在特斯拉之前,汽车的供应链体系比手机更保守。

  以汽车电子为例,大车企的汽车电子零组件的采购和定价,被博世、德尔福、大陆等总成系统商牢牢掌控,这些系统在掌控超额利润的同时,对供应商采取了高度保守的进入政策。零部件厂商进入全球大车企供应体系非常困难,可一旦进去后,又相对稳定,这对于后发的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非常之不利。

  这个体系可以保证车型的安全性,但对于变化大的新能源车研发非常不利,比如要在自动变速箱里面加电机,各种供应商就对各种方案先厘清责任,光合同可能就需要谈两年。这种低效,对于马斯克这样注重效率、勇于变革的人,当然是无法容忍的。

  电动车的本质不是把发动机换成电池,而是为一台电脑加四个轮子。比如说,以前汽车坏了,一定要到修理行修,但电动车是由电路控制的,一半的问题是软件问题,相当于手机死机了,重新启动——当然只是个比喻。

  再加上马斯克历来注重成本控制,更像是“乔布斯+库克”,所以,他效仿苹果采用垂直采购模式,打破原有汽车供应体系,也就顺理成章了。

  几年来,特斯拉的一二级供应商数量从 200 家增加到 600 家,极大地降低了成本,传统车企如果不跟进,必然降低竞争力;如果跟进,就必须改造供应链,加大垂直采购的比例。

  所以新能源车带来的机会不仅属于电动车企业,同时属于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当然,汽车的运输成本毕竟高于手机,所以特斯拉真正的机会是在上海建厂之后才出现的,国家给出的条件就是国产化率从去年的 30%提升到今年年底的 100%。

  所以,本轮特斯拉产业链的行情,并不是单纯地炒作特斯拉国产化,而是特斯拉的“鲇鱼效应”可能带来的汽车产业链从封闭变得更加开放,中国汽车零部企业下游可能从“总成系统商”变成“车企”,可能出现过去十年消费电子产业链一样的机会。

  10 年前,中国的消费电子行业过 100 亿市值的上市公司没几家,现在,过千亿市值的公司近 30 家。汽车零部件行业是一个更大行业,而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国产化,可能带来超过 20 万亿的市值。

  下游终端行业的变化,往往给中游制造业带来机会与挑战,这样的案例,还有房地产行业的“精装化”趋势对建材行业的改变。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人们总是高估一到两年的变化,而低估十年内的变化。特斯拉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十年,而新能源汽车未来十年都将处于大发展时期。当特斯拉的价格突破 20 万元的时候,将对整个汽车产业产生颠覆式影响,未来整个汽车产业格局也将巨变,因此不容低估。

  我们一定要看清楚,虽然新能源汽车现在的发展处于跌宕起伏、磕磕绊绊的阶段,但汽车的新能源化一定是大势所趋,而传统燃油车即将迈入日薄西山的衰退期。

  未来几年汽车产业必将进入大洗牌时期,对于抓住新能源汽车机会的地方,将会在未来汽车市场的蛋糕中分到更大的份额;至于没有抓住这个机会的地方,未来的产业空间将会受到明显挤压,从而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政府应该充分评估本地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结合现有的产业基础,引导和支持企业在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抢得一席之地,从而确保本地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