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54颗导航卫星成功升空,北斗三号系统建成在望
2020-03-10
来源:与非网
3 月 10 日讯,记者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获悉,北京时间 3 月 9 日 19 时 55 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 54 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变轨、在轨测试、试验评估,适时入网提供服务。
北斗系统建设先后经历了北斗一号、二号、三号系统 3 个阶段,目前北斗一号 4 颗试验卫星已全部退役,从北斗二号首颗星起算,中国已发射 54 颗北斗导航卫星,距离北斗三号系统建成,仅一步之遥。
北斗三号系统由 24 颗中圆地球轨道、3 颗地球静止轨道和 3 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共 30 颗卫星组成,此次发射的是第 29 颗组网卫星,同时也是第 2 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该类卫星在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等特色服务上发挥关键作用。今年 5 月份,中国将按计划发射最后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届时,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将全面完成。
图源:中新网
这次卫星发射任务,从 1 月 9 日卫星进场到 3 月 9 日发射实施,全过程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进行。2 月初火箭出厂起运,按原定运输路线需途经疫情最严重的湖北地区,后改道运输,运抵时间比计划晚了两天;火箭、卫星试验队有数十名队员在年前已离开驻地正常休假,不能返回继续执行任务;发射场面临多批次、多地域人员进驻的巨大疫情防控风险。工程各大系统迅速启动应急工作方案,在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基础上,优化流程、倒排工期,采取人员包机集体封闭运抵发射场,前方后方远程视频进行技术质量把关等措施,实现了疫情防控、系统建设两个万无一失、两个全面胜利。
此次发射的第 29 颗卫星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第二颗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这类型卫星被研发人员亲切地称为“吉星”,其在北斗三号卫星系统中功能最多、信号最多、体型最大、寿命最长、身怀绝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吉星”是北斗家族中的“大个子”。吉星采用的卫星平台,正是五院研制的东方红三 B(导航)卫星平台,乃我国现役规模较大的卫星平台之一。
此平台宽敞的空间,足以承载吉星因众多功能所需的各种载荷,却也因此带来一系列难题。吉星团队用最短的时间、最科学的会签方式完成了接口协议文件的签署,并同步启动了构型布局设计等一系列设计,又快又好的完成了设计工作。
“吉星”的精密单点定位功能,可实现动态分米级、事后厘米级的定位服务,贴心服务汽车自动驾驶、船舶精准停泊等,节省大规模建设基站的费用。星基增强功能,则通过两个频点播发符合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星基增强信号,精确护航飞机起降,为国内外民航用户提供花费更低、可用性更高的导航服务,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在通信、电力、金融、测绘交通、渔业、农业、林业等领域,“吉星”也将始终“高照”,守护国泰民安。
“吉星”不仅在导航信号上兼容北斗二号,为传统用户提供一如既往的导航服务,而且在短报文通信功能上有了新突破,通信能力提升 10 倍,单次可发送 1000 多个中文字符,足以将突发情况的情节一次性说清楚,还可发送图片等信息,应用场景更为丰富。这种导航和报文服务一体化设计,在抢险救灾、应急通信、搜索救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北斗三号卫星总体主任设计师潘宇倩介绍,吉星的接收信号能力也大幅增强,使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降低 10 倍,用户终端实现了小型化,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此外,本次成功发射的“吉星”,还将与 2018 年 11 月 1 日发射升空的北斗三号首颗“吉星”携手验证北斗系统新体制有源定位功能,拉开无线电测定功能全面升级的序章。
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这是长征系统运载火箭的第 327 次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