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智慧交通建设进入“快车道”

智慧交通建设进入“快车道”

2020-03-21
来源:环球网

    当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们生活的极大改善,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缓解交通压力,提升交通运输的效率,我国十分重视对智慧交通的发展。

    作为数字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强国战略的主要发力点,智慧交通正在迈入新阶段,2020年行业巨头继续加速前行。

    

333.png

    自2019年9月以来,政策层面频繁输出。《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其中,智慧交通创新方面,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202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上表示,2020年交通运输将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路投资1.8万亿元,民航投资900亿元,并加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研究。

    新基建催化转型提速

    数据显示,我国智慧交通相关市场规模从2019年至2030年均符合增长率约为18.18%,2023年将达到1590亿元。目前,智慧交通赛道已经遍布巨头玩家。百度、华为、阿里等从无人驾驶、车路协同、智慧城市等多个角度抢滩布局,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

    千方科技相关负责人认为,智慧交通市场庞大,行业发展与投资应从多维进行。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为重点,同时向航海与航空延伸。“未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之上汽车制造业、汽车服务业、交通运营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智能交通等行业的跨界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目前,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发力于科技端的新基建启动提速,也为智慧交通的发展添了一把火。

    新基建并非以钢筋混凝土主导,而是与中国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息息相关,亦或被称为“数字基建”,涵盖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

    中国智慧交通建设驶入“快车道”

    2020年是智慧交通落地的关键年,伴随5G等技术的发展将会催生新一代智慧交通。智慧交通对应领域的投资与建设将会拉动上下游的市场需求,并为更多产业和应用提供基础的培育条件和发展环境,以行业催生产业将会成为趋势。

    行业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是支撑智慧交通应用落地的关键技术,而5G的发展将牵引新一轮技术融合创新,全面赋能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实现自动驾驶的低延时、高可靠和高速率和人、车、路、云等协同互联。

    千方科技表示,通信、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的融合、协同发展将构成下一代智慧交通系统的基础,同时,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依托,作为交通运输载体的智慧路网将成为下一代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支撑。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仅中国公路总里程数已达484.65万公里,高速公路达14.26万公里,居世界第一。近年来,依靠ETC、电子停车指引、电子自助付费等新型技术,中国智慧交通建设驶入“快车道”。此外,交通系统“智慧化”推进还在向铁路、民航领域延伸。

    全产业链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日前,千方科技发布公告“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19亿元人民币,用于‘下一代智慧交通系统产品与解决方案研发升级及产业化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据悉,千方科技经过20年交通领域探索,业务覆盖城市交通、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民航等多领域智慧交通体系,同时形成全谱系前端+人工智能后台为基础的智能安防体系的产品、服务及综合解决方案。

    基于对产业趋势和业务发展的考虑,2019年5月,引入阿里战略入股成为第二大股东,目前双方已基于各自资源、技术、市场、品牌等核心优势,展开了全面且深度的合作。

    千方科技表示,对于下一代智慧交通系统产品与解决方案研发升级,是从“端”到“云”的全系升级,使IT架构及业务架构的数字化进程得到推进,形成模块化封装的标准化产品及解决方案,以便更好地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

    下一步将以城市交通大脑为支撑,以整合自身在交通、安防领域的数据、产品、技术等资源是一条完整的发展路径,且在面对从交通治理到城市治理的需求下,利用自身在智慧交通、智能物联领域的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的打造能力,在相关产业中进一步落地。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