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通用、福特转产“呼吸机”,外企要重走中国“抗疫路”?
2020-03-24
来源:与非网
3月 23 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美国政府宣布,特斯拉、福特汽车和通用汽车将“获准”生产呼吸机,以帮助美国减轻呼吸机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短缺的问题。
在疫情面前,口罩、洗手液、呼吸机等医疗物资的金贵程度堪比奢侈品。随着疫情的加剧,多国拉响抗疫警报,国外巨头正在重走中国的“抗疫路”,借鉴中国企业跨界转产医疗物资的经验,多国外科技巨头加入抗疫物资的生产工作中。
杯水车薪,车企纷纷转产呼吸机随着疫情在海外国家的蔓延,欧洲地区和北美都受到疫情的剧烈冲击,各个国家包括呼吸机在内的医疗设备出现了紧缺现象。3 月 19 日,美国纽约州州长安德鲁·库默在记者会上表示,目前纽约呼吸机极度短缺,纽约现有呼吸机仅 5000 至 6000 台,但总共需要 30000 台;3 月 22 日,美国医院协会主席称,目前存在呼吸机的供应缺口,美国需要更多呼吸机。据了解,目前美国全国医院里拥有约 16 万个呼吸机,另外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储备的呼吸机数量仅 12700 个。美国人口约有 3.3 亿人,根据数据预测模型显示,在最糟糕的情况下,16 万个呼吸机相对于众多的感染患者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事实上,有汽车行业分析师认为,“只要有合适的工具,理论上汽车厂可以改造任何设备。”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开始鼓励具有制造呼吸机及其他医疗设备的工厂开始转产,支援疫情防控工作。马斯克在 3 月 19 日推特表示,“如果缺乏的话,我们会生产呼吸机。”“特斯拉生产的汽车均搭载先进的暖通空调系统,而 SpaceX 公司制造有生命支持系统的运载火箭,因此制造呼吸机并不难,但不可能立即造出来。”马斯克在推特发布消息后即收到了纽约市长的求助,他对马斯克表示,未来几周纽约需要数千台呼吸机。目前,特斯拉已经与医疗器材龙头企业美敦力接触,计划生产呼吸机。
而在此前,美国加州宣布了全州禁令,由于特斯拉位于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并非健康法令中定义的关键业务,目前工厂仅能维持最低限度的基本操作。这正好为生产呼吸机提供了人和设施。除了特斯拉之外,美国通用汽车的发言人也表示,公司正在努力为处于困难时期的美国找到解决方案,并提供帮助,“我们已经在研究如何转产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福特汽车表示:“随时准备尽我们所能帮助政府,包括生产呼吸机和其他设备。我们与美国政府进行了初步讨论,并正在调查可行性。”另一方面,在疫情肆虐下,全球车企都面临“寒冬”,裁员、抱团取暖的例子早已不是新闻,已成为行业常态。如果说,此次转型是车企是集体自救的话,那科技巨头们则早已对医疗器材市场“虎视眈眈”。
医疗一直是科技巨头的“狩猎场”医疗器材一直是科技企业重点关注的方向,不少科技巨头此前就有布局医疗领域相关产业,在落地技术应用的同时并逐步抢占医疗市场,从小至消费类的运动手环到专业类的远程医疗、医疗影像等,可谓包罗万象。
早在 2015 年,苹果公司就与 IBM、强生和美敦力几大企业联手,打造了“沃森健康云(Watson Health Cloud)”超级认知计算平台,为医生提供定制化的数据分析服务,同时也推出了 HealthKit、ResearchKit、CareKit 三块医疗健康数据服务框架。2018 年年初,苹果宣布建立自己的医疗品牌 AC Wellness Clinic(AC 健康诊所),为公司总部员工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同时,AC 健康诊所还担负着另一个任务:帮助实施专注于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行为的计划;
2016 年,索尼利用自身优势发布了 MCC-S40MD 医用 4K 摄像机,能够可拍摄 30p 3840×2160 分辨率的 4K 视频以及约 20 倍数码变焦的清晰图像。由于自身定位医用,索尼 MCC-S40MD 还会根据手术室内的无影灯自动进行曝光补偿、影响调整及相机抖动处理等,同时机身也支持远程操作和自动及手动两种对焦模式;
2017 年 11 月,亚马逊就宣布和电子健康记录巨头 Cerner 公司合作,将业务拓展至医疗健康领域。该合作是亚马逊真正进入医疗领域的一大动作,旨在助医疗提供商一臂之力,利用数据预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到 2018 年 1 月,亚马逊、摩根大通、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三巨头宣布合作组建独立医疗公司,目标是为多达 120 万名员工提供医疗服务,降低医疗成本;
2018 年 1 月,谷歌向 Quartet 公司投入 4000 万美元、向精准医学公司 DNAnexus 投入 5800 万美元,以帮助该公司升级其基因学和生物医学数据库的云平台。此外,微软在 7 月正式宣布成立新部门——“微软医疗”(Microsoft Healthcare),希望借此实现其在医疗领域的扩张计划;
与谷歌、微软等只是向医疗类公司投钱不同,凭借在零售行业的丰富经验,亚马逊一举直接进入药品零售业。2018 年 6 月,亚马逊宣布以 10 亿美元收购美国网上药店 PillPack。这是亚马逊在进军医疗行业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与传统药房不同的是,PillPack 不仅能为客户送药上门,还有相关应用提醒客户每天按时吃药。
在这个疫情全球爆发的特殊时期,任何巨头都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或加快速度投资研发医疗科技产品,或转型生产医疗物资。例如,2 月 19 日,索尼就利用自身已经拥有的一系列医疗成像摄像机、手术监视器、医用级录像机和专门的医疗打印机等,重磅推出智能手术室平台 NUCLeUS?,通过对手术室的触控一体化集中控制,简化了手术室和临床空间的工作流程。目前 NUCLeUS?已经在英国、比利时、瑞典和其他欧洲国家的 500 多个手术室中安装使用。但与中国不同的是,限于市场和政策的不同,许多国外科技企业尚处于等待“政府放行”状态,以避免出现产权纷争等问题。而有了中国抗疫经验的借鉴参考,相信这些国外科技巨头们正在“蓄力”,以待“冲刺”。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美国的制造业与中国呈现出互补的态势。美国一直具有领先的研发和制造实力,尤其在汽车、航空、卫星、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领域,家底殷实,呼吸机自然不在话下。但由于如今美国的产业链不完整,过于侧重于高端制造方面,制造业结构中空,供应链也难以做到自给自足。
所以,从美国疫情发展的情况来看,长期如此,美国势必难以为继,需要中国这样的“世界工厂”的大力支持。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渐趋好,各地已开始全面复工复产,而国外疫情则呈愈演愈烈的态势,一时难以控制。同时,依托中国制造业全产业链布局和完备的供应链等特点,相信中国制造业很快就能恢复产能,更有可能出现“以一国供应全球”的新局面。
图片来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