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5G发牌1年:不要只看成绩,这些挑战更应受到关注

5G发牌1年:不要只看成绩,这些挑战更应受到关注

2020-06-08
来源:与非网
关键词: 工信部 5G网络

去年的 6 月 6 日,工信部正式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广电四家企业发放 5G 牌照。

 

 forward (35).jpg


时光荏苒,转眼 5G 牌照发放已经过去一年。在这一年中,运营商在 5G 网络建设、5G 商业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在网络方面,按照中国铁塔副总经理张权的介绍,截至目前,中国铁塔已累计建成 5G 基站 25.8 万个。

 

今天笔者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三大运营商这一年的成绩单。当然,相比成绩单,我更在意三大运营商从一年 5G 运行中有发现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从实际发展看,在网络建设、5G SA 成熟、5G 模组等方面依然有很多挑战,不过我认为这些挑战,也正是接下来各方要努力的方向,挑战蕴含机遇。

 

5G 发牌一年成绩斐然

 

 

中国移动

forward (34).jpg


第一,5G 网络。2019 年,中国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超过 5 万个 5G 基站,在超过 50 个城市实现 5G 商用服务。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已建设开通 5G 基站近 14 万个(中国移动副总简勤演讲提供)。

 

中国移动 2020 年制定了 5G 基站总数达 30 万个的目标,确保年内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提供 5G 商用服务。目前来看,中国移动完成了其目标的约一半。中国移动要在今年第四季度商用 5GSA。

 

在 5G 基站建设方面,中国移动积极探索,在 5 月 20 日“牵手”中国广电,签署了 5G 共建共享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将发力 700MHz+2.6GHz+4.9GHz,此处 700M 价值巨大。

 

与过去不同,中国移动加大以云为基础的政企市场拓展力度,按照“3+3+X”模式,积极推进数据中心建设,深化云网融合发展。

 

第二,5G 用户。2019 年 10 月 31 日,中国移动 5G 商用,其 5G 套餐分个人版和家庭版,个人版套餐从 128 元到 598 元、家庭版则从 169 元到 869 元,各有 5 档。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简勤表示,中国移动目前已累计有超过 320 万用户使用了移动云 VR,云游戏月活用户超过了 1700 万,近 1 亿用户订购超高清视频彩铃。同时还表示,截至 5 月底中国移动已经发展了超过 5500 万 5G 套餐用户。

 

第三,5G 业务。面向 2C、2H 领域,中国移动推出了 5G 消息(RCS)、4K 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VR/AR)等 50 余项特色业务。

 

面向 2B 领域,中国移动深入实施“5G+”计划,在智能工厂、智慧矿山、智慧医院、智慧城市、智慧园区、自动驾驶、网联无人机、云游戏、行业视频等 15 个重点垂直行业积极实践 5G 商业模式。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2020 年中国移动开展“双百亿计划”,包括百亿生态引入计划和百亿分享计划,其中引入大屏内容价值超 50 亿,引入生态权益价值超 35 亿,引入家庭泛智能终端 15 亿,携手共创百亿规模的生态业态。

 

中国电信

forward (33).jpg


第一,5G 网络。2019 年,中国电信自建 5G 基站 4 万个,并与中国联通合建 5G 基站 2 万个。截至目前,中国电信已开通 5G 基站就超过了 14 万个。根据中国电信规划,上半年,双方计划追回受疫情影响的建设进度,力争在三季度末可向社会提供 5G 服务的基站数量要超过 30 万个,比原定的计划提前了整整一个季度。中国电信透露,2020 年 5G 资本开支约 453 亿元,占总资本开支的 55.3%。

 

第二,5G 用户。在去年 10 月底,中国电信推出的 5G 商业套餐,其 5G 套餐共分 7 个挡位,从 129 元到 599 元。在 5G 用户方面,截至 4 月底,中国电信累计 5G 用户为 1709 万户,单季增加了 1200 万户。中国电信预计,2020 年全年有望实现 5G 规模突破,5G 用户数将达 6000 到 8000 万。

 

第三,5G 业务。一年来中国电信联合 200 多家 5G 生态合作伙伴成立 5G 产业联合创新中心,协同研发促进 5G 产业成熟;与 40 多家终端伙伴联合,成立 5G 产业创新联盟,共同推动 5G 全网通成为全球标准。

 

中国电信通过去年近 400 多个 5G 应用场景的案例,与产业生态合作伙伴一起,不断优化 5G 的网络性能,包括空口抖动等,完善 5G 移动通信的稳定性,将 5G 网络带入到各生态圈中。

 

中国联通

forward (32).jpg


第一,5G 网络。截至 2020 年 5 月底,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累计开通共建共享基站 11.5 万个,在全国 31 省开通 5G 共建共享,实现了 50 多个城市的 5G 正式商用。截止 5 月底,中国联通可用 5G 基站达到近 13 万个,覆盖所有直辖市、主要省会城市,以及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的重点城市。

 

中国联通 5G 组网,采用 3.5G 和 2.1G 高低频搭配的混合组网方案,呼吁产业促进 2.1G 产业链的成熟与发展。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联通 5G 基站总规模将达到 30 万,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双方力争在今年 9 月底能够实现 SA 网络商用,提升 5G 网络对垂直行业应用的支撑能力

 

第二,5G 用户。在去年 10 月底,中国联通 5G 套餐分为 129 元、159 元、199 元、239 元、299 元、399 元和 599 元七个档位。但是中国联通至今未公开 5G 用户具体数量。今年 5 月,北京联通和广东联通均宣布 5G 套餐用户过 100 万。业界预计中国联通 5G 套餐用户数超过 1000 万。

 

第三,5G 业务。2019 年,中国联通开展“灯塔行动”,发起成立了“中国联通 5G 应用创新联盟”,发布了“领航者计划”。一年来,“灯塔行动”培育出连接+、融合+、生态+三大类 40 余款产品,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已近 800 家,首期规模 100 亿元,打造 5G 行业应用项目超过 200 个。

 

今年 4 月 29 日,中国联通携手华为、Intel、腾讯、中兴、浪潮、碧桂园、格力等重要战略合作伙伴,正式发布全球首张 MEC 规模商用网络和《5G MEC 边缘云平台架构及商用实践白皮书》。

 

5 月 15 日,中国联通携手 TMF(电信管理论坛)、华为、北邮、浩鲸、科大国创等合作伙伴,发布中国联通智能网络中台和《中国联通自动驾驶网络白皮书》。

 

从三大运营商的网络、套餐和业务发展看,5G 的确更加成熟了。而且在终端方面,当前价格最低的 5G 手机已经达到 1599 元,也有多个企业推出 5G 千元机。尽管当前用户换 5G 动力还不那么足,但每年中国市场都有固定 3-4 亿部换机需求。这些千元 5G 手机的推出,将极大推动 55G 手机的普及。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地方运营商将 5G 套餐门槛从 120 多元,下降到 88 元,这也会进一步促进将 4G 套餐换成 5G 套餐。所以,再议论运营商统计 5G 用户用 5G 套餐用户数的做法,没有意义。事物发展有个阶段,有了套餐,有了手机,真正的 5G 用户也会越来越多。而且你要知道,中国 5G 是去年 10 月 31 日商用,至今也才商用 7 个月。

 

5G 发展依然充满挑战

 

 

5G 时代,运营商开启完全不同的发展之路,先有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合作发展 5G 网络,后有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牵手,国内四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形成新的“2+2”格局。5G 的发展也面临不少网络、安全、终端、应用、生态方面的挑战,值得业界仔细研究解决。

 

挑战一:运营商投资建 5G 网络压力大

 

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今年在工信部召开的加快 5G 发展专题会上就表示,5G 投资和运营成本均显著高于 4G。由于目前设备成熟度还不高,规模部署后未来还需承担大量设备优化、替换成本。

 

在 5 月,中国联通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表示,当前运营商 5G 网络建设中面临四大困难:5G 投资和建设成本压力、运营商电费过高、运营企业增值税率高,以及行业应用亟须拓展深化。

 

张云勇指出,5G 建设基站数量大,先发部署成本高昂,电信运营企业面临巨大的 5G 投资和建设成本压力,预计直接投资高达 1.2 万亿,累计投资将高达 2.3 万亿,资金投入量将是 4G 的 2 到 4 倍左右。

 

据统计,5G 移动网络的整体能耗将是 4G 的 9 倍以上。“5G 设备功耗高,能耗是现网 4G 设备的 3 倍,2025 年仅电费预计三家运营商合计 2500 亿元。”张云勇表示,“高额的电费支出将成为制约 5G 快速部署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张云勇还指出:“运营企业增值税率 11%与互联网企业增值税率 6%相比,明显偏高。”

 

挑战二:5G 切片等技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指出,网络切片是 5G SA 最关键显性特性之一,但是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组织定义端到端网络切片的功能架构及管理架构。

 

王志勤称,一个端到端的网络切片,在网络层面需要覆盖无线、传输和核心网络,但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组织定义端到端网络切片的功能架构及管理架构。因此现在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网络切片端到端的工作在功能架构和管理架构方面都亟需打通。

 

王志勤透露,从产业方面来看,网络切片已具备基本功能,但这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网络切片的管控系统和业务系统仅限于同厂家设备,异厂家系统间尚未进行互通测试。

 

挑战三:5G+工业互联网存挑战

 

浙江移动总经理郑杰认为,产业发展存在关键技术和标准建设投入不够、自主集成能力弱、产业协同和融合发展不够、应用的规模化发展少内容和缺人才等问题。

 

郑杰同时指出,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存在四点问题:一是“5G+工业互联网”应用改造起步难;二是传统制造企业的内网改造难;三是 5G 工业芯片和模组尚未批量商用;四是产业链面临软硬件“卡脖子”现象。

 

对于 5G 工业芯片及模组,郑杰认为,5G 芯片技术含量高,全球生产厂商屈指可数,产能与价格不能满足工业互联网日益增长的需求;5G 工业模组尚未量产,当前价格是 4G 模组的数十倍,直接影响“5G+工业互联网”的规模推广。

 

对于产业链面临软硬件“卡脖子”现象,郑杰详解说,5G 产业链还未形成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封测的完整链条,中高端原材料的产业链条缺失环节多,高频基材、LCP 软板等材料大都靠进口,操作系统、工业设计、模拟仿真等软件长期由国外厂商垄断,“卡脖子”现象严重,受国外核心软硬件禁售华为以及 5G 标准冻结延迟的影响,5G 产业链发展速度放缓。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表示,5G 设计之初就是针对工业互联网场景,5G 在工业领域业务要形成规模化,依然面临建设成本、产业端到端的成熟、应用、商务模式的创新四大挑战。

 

挑战四:5G 网络安全挑战

 

在应用 5G 方面,垂直行业一直对安全方面心存顾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认为,5G 网络安全面临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新的关键技术的引入。5G 引入了很多新技术,如边缘计算、网络切片。二是各种新形态的终端的出现,特别是在物联网领域,各类终端层出不穷。三是 5G 新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从过去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因此会波及或者延伸到工业、交通和智慧城市等领域。

 

挑战五:5G 业务良性发展还需探索

 

5G 能够真正让消费者感受到价值,只能是 5G 杀手级应用。目前,不论 5G 手机,还是 5G 移动 WiFi 等其他终端,消费者对 5G 体验主要是网速更快。在 To C 市场,VR/AR 只停留在尝鲜阶段,其他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应用并未出现。当然,我们相信 5G 会孵化出一批出色的业务,如 4G 网络孵化出移动支付、短视频、网约车、外卖、直播等。

 

对于家庭市场,目前来看存在着企业各自为战、分散构筑技术壁垒和生态护城河;互联互通标准不统一;信息安全重视程度不够;与智慧建筑、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相互割裂等问题。

 

在 To B 领域,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工业互联网已有初步应用。但是由于现阶段 5G 网络上行无法达到应用需求,一些应用也只停留在初步阶段。这不仅需要运营商,也需要行业共同推进。而且,5G 垂直应用需要跨行业交流,生态合作推进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强。比如垂直行业 5G 建网和业务统一标准的制定,进程比较慢,因为参与方多,各方想法不一。

 

针对挑战,各方也建言献策。比如王晓初此前建议,希望进一步推动各省市出台具体的 5G 电费优惠支持措施、并切实落地;开放公共资源支持 5G 部署;加大对数据中心建设支持力度。他还建议工信部引导终端与物联网模组的生产、经营等资源向 5G 迁转,迅速拉低 5G 终端价格,带动 5G 产业链建设,提振 5G 信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在发展 5G 的道路上虽有千难万险,不论是运营商,还是行业产业者,只有齐心协力,继续不留余力地推动 5G 发展,才能助 5G 加速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牛鼻子”。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