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生物组织,毫米波如何应对, 5G毫米波发展建议
2020-08-19
来源:21ic
毫米波技术的应用逐渐广泛,各行各业都在试用毫米波技术。对于毫米波技术,大家多多少少有所耳闻。为增进大家对毫米波技术的了解,本文将对毫米波对生物组织的作用机理予以介绍,并对5G毫米波的发展提出些许建议。
一、毫米波对生物组织的作用机理
研究发现,毫米波作用于生物体时70%的能量在300µm深的生物组织内吸收,其穿透组织的深度小于1mm,不能进入深部组织。但毫米波不但能引起局部效应,还能在深部或远隔组织和脏器产生一系列反应。人们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有谐振学说、声电波学说、场力学说、超导电性学说、半导电性学说等。
谐振学说由物理学家Frohlich提出,目前得到较普遍的承认。谐振学说认为,生物组织中的DNA、RNA,蛋白质等大分子和生物膜均有其固定的振荡频率(5-3000GHz),这个频率正处于毫米波的频率范围(30-300GHz)。因此毫米波作用于这些生物大分子和生物膜时会发生谐振,能量增强,这种谐振能量在机体内传播时可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如组织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蛋白质、氨基酸和酶的活性发生变化等,从而导致细胞的代谢与功能发生变化。
毫米波疗法对含水组织有较好的亲和力,可改善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使组织水肿吸收加快,加速病理产物和代谢产物吸收的排泄,从而达到消炎、消肿、止痛等治疗目的。
但其具体应用参数理论基础、生物效应及分子细胞学机制仍不很明确,还需要在其适应症上进行多学科、大样本的临床验证。
二、5G毫米波发展建议
一是毫米波产业链的成熟度和毫米波相对于其他频段(如Sub 6G)的技术优势,将影响毫米波的部署场景和部署规模。毫米波需要更多的技术和方案创新,以提高毫米波的技术能力。中国联通提出可借灵活帧结构方案凸显毫米波技术优势,补平5G大上行传输短板。
二是毫米波的系统能力还处于功能和性能验证阶段,还需要进行业务和组网能力的验证。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建议进一步聚焦业务领域,明确毫米波应用场景,并且从融合组网的角度对毫米波的业务能力进行验证,凸显毫米波业务能力的综合的优势,促进网络部署和产业发展。
三是频谱的发放决定毫米波应用部署的时间节点,进而影响毫米波部署的节奏和规模。建议统筹考虑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为运营商分配毫米波频段。一方面,5G毫米波和Sub 6G频谱由运营商统一建设可提高频谱资源的使用效率,保证5G产业的一个完整性,将5G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运营商在频谱规划、部署、运营、应用等方面都具有多年经验和优势,可以做到有监管,减少对其他频谱的干扰。
毫米波是5G重要组成部分,5G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运营商来说也是满足行业能力要求的必要组成。一直以来,中国联通积极推动毫米波产业发展,向业界发布了毫米波的技术和应用,联合行业合作伙伴在新技术的研究,新生态的构建,新标准的体系,新设备的研发等方面共同开展工作,加速推进产业链的发展。
面向未来,中国联通将紧跟国家的政策,发挥运营商产业引领的作用。迟永生透露,其总体目标是通过试点试验,在行业内率先形成产业生态,带动国内产业链的加速发展,做好毫米波26GHz频段设备、芯片、终端的准备,服务科技冬奥,展现中国通信行业实力。中国联通还将进一步推进整体开放创新合作的理念,携手业界合作伙伴们共建生态,共同推进毫米波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