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 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01120
中文引用格式: 王秋红,李艳芬,周炎. 面向车路协同路侧设备运维管理平台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12):36-38.
英文引用格式: Wang Qiuhong,Li Yanfen,Zhou Yan.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platform of vehicle-to-road coordination road-side equipment[J].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20,46(12):36-38.
0 引言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置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在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中,提出促进“5G+车联网”协同发展,推动将车联网纳入国家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新基建”背景下,车路协同产业正在驶入快速车道。
从整个产业链来看,车路协同具有产业链长、行业面广、跨界融合特征突出等特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也发挥“国家队”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积极推动产业的发展。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汽车行业、交通行业、通信行业以及跨行业产业联盟各组织之间正纷纷开展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分工合作,共同推动车联网技术标准体系及测试验证体系的制定和完善[1]。
目前,全国层面的车联网和车路协同应用测试基地、试点示范区已经达10余处,包括无锡、上海、北京-河北、重庆、长沙、浙江、广州、长春、武汉和成都[2]。但由于智慧交通建设前期投入成本高,运营主体不明确,商业模式也在探索中,从总体上看,当前更多的车路协同示范项目都是在相对封闭的区域进行的,开放道路的大规模落地项目较少[3]。
不同于传统行业,车联网产业承载着海量的数据处理,且数据类型多样化、来源多元化,涉及了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平台间的交互融合,因此必须解决数据融合、数据共享、数据安全等关键性问题,以及标准化数据交换、数据接口、数据归属等内容,保证服务在车辆、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信号系统间的互操作性。只有建立城市级的C-V2X车联网业务应用平台,才更有利于车联网产业化进程。
车的“渗透率”和网的“覆盖率”决定了车联网的商用化进程。车的“渗透率”指的是车必须具备网联能力,网的“覆盖率”指的是路上必须部署了支持智能化路侧设备的“网”。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推动车联网商用。车联网路侧建设重点包括RSU、路侧智能设施(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环境感知设备、智能红绿灯、智能化标志标识等)、MEC(路侧MEC和运营商MEC)设备。以RSU为例,全国部署下来保守预测需要3000多亿元的投资,包括400多万公里的道路、14万公里的高速、50多万个城市路口[2]。海量设备类型、数据类型及大数据平台及云平台的出现,给传统的运维手段带来了新的挑战[4]。
本文详细内容请下载:http://www.chinaaet.com/resource/share/2000003081
作者信息:
王秋红1,李艳芬1,周 炎2
(1.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北京102209;2.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