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为什么能决定华为的“生死”
2020-12-17
来源:我的极刻
农业立国、制造业强国,自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制造业都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制造业产值全球瞩目,然而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却一直比较落后。特别是在消费电子领域,芯片制造一直是国内制造业的短板。以华为为例,在手机、笔记本电脑、5G 基站领域无往而不利,结果却因为无法与台积电继续合作而功败垂成。
台积电究竟有什么了不起,它为什么能决定华为的“生死”,台积电、三星、英特尔有什么区别,它们与芯片制造又有什么关系?小黑这篇文章将为大家解读!
从一颗沙子到一颗芯片
小黑记得,初中生的课本上就讲过,芯片的制程材料是硅,与沙子的主要成分一致。然而,从一颗沙子到一颗芯片,却是这个世界上最为艰难的“旅程”,涉及全球数百家顶级公司,哪怕有一个环节失衡都会功亏一篑。
芯片的诞生过程主要分为IC设计、IC制造和IC封测三大环节。IC 设计,顾名思义就是画图纸,指导工厂如何制造芯片。可能有的小伙伴不了解,画图纸有什么难的,随便拉来一个工科大学生都会画。
其实,IC 设计远没有这么简单。一颗芯片最大不过小拇指指头大小,其中却包含了近百亿晶圆,如此庞大的晶圆需要细致地画出图纸,即使世界上最小的笔也无法实现。因而IC 设计需要EDA 工具来辅助设计。
EDA 又叫电子设计自动化,在EDA工具诞生之前,设计人员必须手工完成集成电路的设计、布线等工作。随着上世纪七十年代集成电路复杂程度与日俱增,开发人员尝试将整个设计过程自动化,通过编程语言来辅助设计,芯片的功能设计、综合、验证、物理设计、布局、布线、版图、设计规则检查等都可以通过EDA 工具来模拟。
▲ EDA工具
由于EDA工具极为复杂,市场基本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完成,Synopsys、Cadence和Mentor是目前主流EDA工具厂商,所有IC 设计厂家都离不开他们。
有了EDA工具之后,就可以从容进行IC 设计,华为海思就是一家IC 设计厂商,通过不断设计、优化,让芯片发挥更大的功效。以前,IC 设计分为PC端与移动端(或者说手机端),苹果、华为、高通、三星、联发科在智能手机芯片设计上处于领先地位,英特尔与AMD 在PC端处于领先地位。然而,上个月苹果发布的M1 PC端芯片打破了这一格局,目前苹果横跨PC端与移动端,技术明显领先于竞争者。
众所周知,苹果的研发实力举世罕见,不过苹果芯片强大的实力背后,还有台积电的鼎力支持。苹果M1 芯片震撼世人,台积电至少有一半功劳。很多人都知道台积电是代工厂,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台积电与苹果所有的代工厂都不一样,它独有的技术甚至可以改变世界。
发文
制程的差异
在苹果手机上游,有着长长的供应链名单,有提供手机比例的蓝思科技,有提供屏幕的三星、LG,有提供内存的美光、海力士,还有提供组装的富士康、立讯精密,但是这些供应商加起来,也没有台积电对苹果的影响大。
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其核心都是硬件性能,苹果如果想要保持领先的处理器性能,就必须使用台积电的制造工厂。原因很简单,台积电的工艺水平超出竞争对手一大截。
小黑在前面说过,芯片制造主要分为IC设计、IC制造和IC封测,现阶段IC封测对芯片性能影响不大,主要就靠IC设计与IC制造。而在IC制造领域,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制程。在最近几年的手机发布会上,制程这个词屡屡出现。Mate 30 首发台积电7nm 制程,iPhone12 首发台积电5nm制程,高通骁龙888 首发三星 5nm 制程,此类报道屡见不鲜。
从表面上看,台积电与三星处于第一梯队,制程工艺达到5nm;英特尔处于第二梯队,制程工艺才刚刚达到10nm;再后面就是国内的中芯国际,以及放弃先进制程的格罗方德、台联电等厂家,制程工艺还停留在14nm。
事实上,制程工艺在各大制程厂家有着完全不同的定义,在14nm工艺之前,大部分厂家都严格按照标准命名。大名鼎鼎的“摩尔定律”,描述的就是制程工艺之迭代:单位面积上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增加一倍。
然而,14nm之后,三星与台积电先后抛弃这一标准,各自制定独特的制程标准,因而对比晶体管密度或许更有意义。
▲ 制程工艺与晶体管密度
以晶体管密度来衡量,只有英特尔严格按照摩尔定律命名工艺节点,英特尔的的10nm制程工艺赶超台积电7nm制程,略逊于三星的6nm制程与台积电的7nm+制程。在最先进的制程工艺方面,目前台积电5nm制程工艺遥遥领先,三星5nm制程工艺虽然名字都是5nm,但是晶体管密度差距明显,真实实力远逊于台积电5nm制程。
大名鼎鼎的“摩尔定律”,描述的就是制程工艺之迭代:单位面积上晶体管数量,每两年(也有说法是 18 个月)增加一倍。至于英特尔,10nm 制程才刚刚用于轻薄本低压芯片,7nm制程遥遥无期。按照原计划,晶体管密度比台积电5nm更高的英特尔7nm制程将于2021年量产,届时英特尔将与台积电处于同一水平(台积电2021年计划推出5nm+制程)。结果几个月前,英特尔宣布由于技术缺陷,英特尔7nm将推迟到2022年底或2023年初,这一表态也直接导致英特尔股价暴跌。
先进制程带来优势
前文说到,先进制程可以增加晶体管密度,换句话说同样面积的芯片,可以“塞入”更多晶体管。像苹果A14 处理器,单颗芯片塞入了118亿晶体管,而华为麒麟9000处理器,更是塞入153亿晶体管。虽然晶体管数量不代表芯片性能,但是在IPC 设计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晶体管数量越多性能肯定越强(苹果设计水平高,因而在晶体管数量少的条件下性能更强)。
另一方面,先进制程还能带来功耗降低。台积电表示,与7nm工艺相比,同样的性能下5nm工艺功耗降低30%。通俗地说,5nm工艺可以用更少的电量实现同样的性能。5nm制程的使用,也是苹果M1 芯片续航暴增的原因之一。
与英特尔、AMD 两大主流PC 芯片厂家相比,苹果M1 芯片续航优势主要在两大方面:一方面,arm架构天生比X86 架构省电;另一方面,就是苹果 M1 芯片在制程上领先。以英特尔为例,上一代苹果macbook 采用的10代i7 采用的是英特尔14nm++++ 制程工艺,与台积电5nm 有着接近两代的工艺节点差距,因此才会出现性能、续航都是被“吊打”的局面。
当然,这样对比并不公平,毕竟英特尔最新发布的11代i7 已经用上10nm 制程工艺。可惜,英特尔10nm也只能跟台积电7nm、7nm+媲美,综合性能依然落后于台积电5nm。因此11代i7也只能在单核性能上与M1 “打得”不相上下,多核性能远远落后于M1。至于续航,采用11代i7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续航通常在10小时左右,而M1 续航已经达到18 小时以上。
手机、电脑的性能取决于设计与制造,制造的关键又在于制程。在芯片诞生的历程上,设计、制造缺一不可,今年华为如此艰难,就是因为只掌握了芯片设计,在芯片制造上找不到台积电的替代品。因此,台积电终止与华为合作,麒麟芯片也就无法生产,华为整个手机部门都面临“缺芯”难题,为了生存甚至拆分荣耀。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而芯片制造又是制造业王冠上的宝石,在外部环境波澜诡谲的情况下,全面提升芯片设计与制造迫在眉睫。如今,在整个芯片产业链中,华为海思、紫光展锐在IC 设计上处于第一、第三梯队;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在IC 制造上处于第三、第四梯队;华大九天、上海微电子在EDA 工具、光刻机制造领域还处于刚刚入门水平。半导体研发之路光荣而艰巨,国内厂家想拿下这颗制造业王冠上的宝石,所面临的阻碍与挑战还有很多。对此,小黑只想说:“加油,中国半导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