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百度为什么都要造智能汽车?
2021-01-13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最新消息显示,百度宣布与吉利控股合作,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
就在不久前,苹果公司也传出消息,声称已经向供应链零部件厂商提出备货要求,预计2021年官宣苹果智能汽车。而据韩国媒体报道,苹果正在与现代汽车洽谈合作造车事宜。
智能汽车的热浪不止于此。过去两年多时间里,除了造车新势力“NXL三巨头”蔚来、小鹏、理想动作不断,传统车企中,广汽、北汽、东风等,均推出了埃安、极狐、岚图等新能源智能汽车品牌。
一时间,智能汽车这个新赛道,硝烟四起,剑拔弩张,隐约已成破界的新风口。
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意图好理解,为什么连百度、苹果、阿里这些互联网科技企业,也都要“进来掺和一脚”?智能汽车到底有什么魔力?为什么突然间就成为了政策、产业、资本都热衷的领域?
往大了说,站在中国汽车产业的角度,如何思考并做好发展战略的布局规划,如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的自主研发,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技术自强自立,如何突破品牌高端化瓶颈,做大做强民族高端品牌,如何抓住智能化新赛道战略契机,实现换道超车、成功崛起?
这些问题不但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关心,不少专家、学者以及投资机构人士也在思考答案。
2020年,新华社瞭望智库、《财经国家周刊》联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全国乘联会等专业机构组成调研组,就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及智能汽车发展的相关问题走访调研了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及汽车企业,与主管领导、业内专家及车企高管进行了深入交流,形成了一份超过10万字的《中国智能汽车发展报告2021》(下称《报告》)。
2020年12月26日,《报告》正式对外发布,这份重磅报告从智能汽车的概念与产业范畴、国内外智能汽车产业政策、国内外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分析、智能汽车商业化应用场景、我国智能汽车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及挑战、未来我国智能汽车发展趋势和政策建议六个方面对我国智能汽车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景式的介绍、阐述和分析,并针对现阶段我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特征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我们把报告的精华部分摘编如下,相信看完这个报告,不仅对百度、苹果们的入局缘由会有基本的了解,更会对这个产业风口的全貌有深刻的认识。
友情提示,《报告》精华版较长,建议先收藏再细看。
为什么要发展智能汽车?
智能汽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
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11个部委联合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智能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发展智能汽车不仅有利于加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更有利于加快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建设,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我国拥有智能汽车发展的战略优势,汽车产业体系完善,路网规模、5G通信、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水平国际领先。
从国家层面看,发展智能汽车不仅可以解决社会面临的交通安全、道路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可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成现代化科技强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布局等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政策上不断提供支持补助,为智能汽车的发展增添动力。
从产业层面看,智能汽车已成为新时代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为了满足传统汽车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等企业加速渗透融合,导致产业链重构,汽车企业已呈现智能化、多元化、数字化发展特征。在汽车产业方面,我国整体规模保持世界领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逐步提高,核心技术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比较完备,为智能汽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应用层面看,汽车产品功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由单纯的交通运输工具逐渐转变为智能移动空间,兼有娱乐休闲、数字消费、公共服务等功能,推动车联网数据服务、共享出行等生活新模式加快发展。
从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宽带网络和高速公路网快速发展、规模位居世界首位,在5G等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上具有一定优势,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面向全国提供高精度地图,为智能汽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市场反馈方面,目前我国已拥有超过2亿辆的汽车保有量、接近3000万辆的新车年销售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为智能汽车提供了广阔市场,群众接受度高,汽车企业受到鼓舞,进一步释放了智能汽车发展潜力。
智能汽车的产业范畴是什么?
世界各国在智能汽车的技术研究上已经积累了多年,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一些科学领域的创新也为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和推进产业化奠定了相当的基础。
《报告》对智能汽车的产业范畴进行了界定:
智能汽车在普通汽车的基础上,增加了先进的传感器(雷达、摄像头)、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载传感系统和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等的智能信息交换,使车辆具备智能的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分析车辆行驶的状态,并使车辆按照人的意愿到达目的地,最终实现智能系统替代人来操作的目的。智能汽车上装有相当于汽车的“眼睛”“大脑”和“脚”的电视摄像机、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操纵系统等装置,所以这种汽车能和人一样会“观察”“判断”、“行走”,可以自动启动、加速、刹车、绕过地面障碍物。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它的“大脑”能随机应变,自动选择最佳方案,指挥汽车顺利地行驶。
智能汽车产业链包含上游的关键系统、中游的系统集成以及下游的应用服务。
智能汽车产业链上游分为感知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通信系统四大板块。感知系统直接影响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主要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精度地图和高精度定位。决策系统可以依据感知信息来进行决策判断,确定适当的工作模型,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代替人类做出驾驶决策。传统意义上智能汽车的决策控制软件系统包含环境预测、行为决策、动作规划、路径规划等功能模块。执行系统主要为集成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使智能汽车实现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主要分为V2X通信模块、电子电气架构、安全解决方案、云平台四大类。
智能汽车产业链的中游分为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整车。智能驾驶舱现已开始引领3.0人机交互,将传统的驾驶信息、中控信息系统、全液晶显示仪表、抬头显示HUD、后座娱乐系统等融合在一起,并结合自动驾驶及车联网技术,提供更安全、更丰富的智能驾乘体验。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主要包含环境感测能力、核心计算能力以及汽车自主进行判断的决策能力等,当前,各车企纷纷针对自动驾驶场景研发相应的解决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为能够实现车与X(车、人、路、后台)等的信息交互,并具有智能决策能力的汽车。
智能汽车产业链的下游分为出行服务、物流服务、数据增值。在出行服务方面,无人驾驶技术让汽车从提供交通运输转为提供随处可得的基础服务,人们在车内的时间和注意力被释放出来,开始关注车内体验。
智能汽车逐步转变为人们移动的私人智能空间,交通运输只是基础服务,车内的私人智能空间才是其新的核心价值,它将替代手机作为新的互联网入口,填补人们出行期间的互联网服务空白,让“家-路上-办公室”的互联网服务体验无缝衔接在一起。
在物流服务方面,无人物流是物流行业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是未来物流发展的大趋势。在数据增值方面,随着卖车模式越来越薄利,智能汽车领域企业需脱离汽车硬件本身,创造新的增长点。通过培养智能汽车用户的习惯,对相关授权使用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进而构建用户画像,进而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数据增值价值。
国内外都有哪些智能汽车产业政策?
在《报告》里,我们对世界各国在智能汽车产业政策层面的尝试进行了梳理,在这里,你会看到不少国家在产业政策层面的详细探索。
例如,国外方面,荷兰政府对待自动驾驶的态度十分宽容,全国四分之三的地区正在测试自动驾驶技术;
英国作为全世界第一个推出自动驾驶汽车保险立法的国家,预计到2030年,每5英里中将有1英里的驾驶里程是由自动驾驶汽车行驶出来的;
德国率先通过了全球首个自动驾驶相关法律《道路交通法修订案》,作为全球知名汽车厂商的发源地,德国也是世界上较早重视自动驾驶汽车并进行测试实验的国家之一;
法国积极开展多个自动驾驶测试项目,预计到2022年,将会在公路上部署高度自动化的车辆;
美国早已确定了六项自动驾驶原则并发布了J3016标准《道路机动车辆自动驾驶系统相关术语的分类与定义》,推进自动驾驶领域的立法;
日本政府修改了《道路交通法》和《道路运输车辆法》,目前已经可以合法行驶L3自动驾驶汽车,并在积极推广L4级自动驾驶巴士的公共道路服务项目。
在国内智能汽车产业政策层面,工信部每年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此外,发改委、工信部、国标委、交通运输部等部门从不同的层面联合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的构建过程,积极推进和引导汽车网联化等新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应用。
国内外智能汽车发展现状如何?
在全球汽车产业快速变革的时代下,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汽车产业逐步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
对于整车汽车企业而言,正处在汽车产业进入存量市场、汽车新四化转型的关键节点,需要克服盈利能力下滑、增长乏力、价值链条转移等等挑战。特斯拉的入局及市值得不断攀升,迫使传统整车企业纷纷开始转型寻找新的出路。
我国整车企业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协作或投资智能汽车领域初创企业等方式加快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产业和技术布局。
一汽2020年6月设立全资子公司,专门致力智能网联领域;2020年7月,广汽科技日展现了互联生态系统的最新成果ADIGO 3.0,实现了高速公路L3自动驾驶的能力,在自动驾驶系统、智能物联系统、人工智能三大方面迎来了全新升级;2021年ARCFOX极狐汽车将下线搭载三颗96线激光雷达和352 tops算力芯片的高等级自动驾驶车型,到2023年还将推出采用环网架构,真正意义上的软件定义汽车。到2025年,通用将在全球电动车和自动驾驶领域计划投资超过200亿美元,用于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等技术领域。通用计划为旗下几乎所有车型标配车联网功能,还将通过OTA远程升级不断丰富车联网服务。2020年7月,福特在湖南长沙市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上进行基于C-V2X技术的车路协同功能测试,并计划于2020年年底将这些功能通过OTA升级推送给试用车主。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对于零部件企业,以国外博世、大陆、英伟达、英特尔、高通、采埃孚为代表的零部件厂商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我国零部件企业在重重包围之下砥砺前行,有待加强市场占有率,确保供应链的安全性。我国虽然是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大国,但零部件配套比例还不高,很多汽车零部件只能从国外进口。在体量上,我国零部件集中在外围部件,缺少自主品牌。另外,目前国内还缺乏先进的核心芯片制造能力。
对于互联网企业,国内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为代表,国外以谷歌、苹果、特斯拉为代表。当前,智能交通时代的来临使得智能汽车将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又一大流量入口,互联网巨头纷纷涉足智能汽车领域,试图将其打造为支撑业务融合发展的新一极。
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下,初创团队以创新的互联网思维及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引领智能汽车领域的创新风向。对于出行公司,国内以滴滴、小马智行、AutoX为代表,国外以Uber、Lyft为代表。相比传统汽车,智能汽车更能有效地解决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问题,在车联网体系下,未来人们的出行将以共享方式为主,智能汽车和共享出行服务将成为出行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汽车应用场景都有哪些?
智能汽车在各国政策的支持下,资本的推动下,呈现出加速发展趋势。
目前,核心技术快速发展、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产业链初具雏形,相关企业具备了较高的实力,智能汽车逐步走向公开道路进行测试及商业化应用示范。但是完全自动驾驶仍然需要突破法律、技术和用户三方面因素,才具有产业化基础。
在产业发展前期,企业为了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寻求在特定应用场景率先开展商业化应用示范尤为重要。从技术应用的难易情况以及受法律法规的影响程度来看,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路径将遵循先封闭后开放,先载货后载人的原则,以此来选择商业化场景,率先应用在限定场景下的封闭或半封闭区域,比如自主代客泊车、封闭场区内物流运输,其次是干线物流、末端配送、固定线路的环卫领域、公交通勤、分时租赁、网约车、共享出行等,最后才是私人场景的自动驾驶。
自主代客泊车作为率先落地的场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从政府角度,可改善城市拥堵环境,监管停车治理,优化出行。从整车企业来看,通过增加自主代客泊车功能,提升车辆产品新的竞争力,提高产销量。从停车场角度来看,可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增加收益。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能真实解决停车难的痛点问题,降低泊车难度,真正提高驾乘效率。根据高工汽车的统计,基于2019年全年上险的数据分析,国内市场自动泊车系统的装配率已经达到8%左右。可以看出,从车企对功能的理解以及消费者对功能的要求,自动泊车系统装配率会日趋升高。中国市场领先企业包含驭势、纵目科技、禾多等,并与车企相连合作促进技术改进,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算法越来越成熟,自动泊车系统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并朝着自主泊车方向不断升级迭代。
港口无人卡车是集高自动化、高精准度于一身的智能车,能够自动规划行驶轨迹、自动检测障碍物避障,自动监测装载状态及灯光系统,自动监测油量,并规划轨迹自动行驶至加油区加油,能够全方位满足不同港口的作业需求。此外,通过搭载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精准强大的环境感知网,能够对港口复杂作业环境进行精准感知和识别,保障无人作业的安全可靠。相比传统牵引车,其更适用于港口内密集集装箱堆场内的作业。由于现行的中国法律,以及相关制度的制约,工程车辆、港口操作卡车以及固定路线的低速货运卡车实现无人化驾驶比乘用车更容易实现,无人驾驶车辆能降低港口运营成本、提高安全性以及提升效率。全球港口排行榜前十位中,中国占据7席,港口的智能化升级推动了集装箱卡车的自动化,且自动驾驶集卡有利于提升港口运营效率,能为物流领域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目前,沃尔沃、中国重汽、上汽红岩、一汽解放、东风柳汽、江铃重汽等卡车制造商均已推出L4级及以上自动驾驶重卡,用于港口作业。
无人环卫车主要功能包括吸扫作业、洗地作业、垃圾收集以及垃圾转运四大类,集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图像识别、精确定位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于一体,可在环卫领域实现全自动、全工况、精细化、高效率清洁作业。未来,环卫作业将开启“无人驾驶时代”。采用无人驾驶环卫清扫方案预计可以为环卫服务节省60%以上的人力,进而节约40%以上的成本,并且解决环卫工人生存状态,极大降低伤亡率,提升工作效率,使传统的环卫作业更加绿色、安全、高效、便捷,并且市场规模大。国内方面,深蓝科技、蜗小白、高仙等在无人环卫车发展上逐步占据市场。
末端物流是指送达给消费者的物流,是以满足配送环节的终端(客户)为直接目的的物流活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最后一公里”配送,这类活动是以消费者的旨趣为转移的。随着经济活动越来越以消费者的需要为中心,“用户第一”的基本观念深入人心,这种观念在物流活动中也得到反映,因此末端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受到2020年疫情的影响,无接触无人配送被广泛关注,末端物流无人配送车这个概念深入人心。疫情之下,末端无人配送加速落地。京东物流疫情期间向武汉第九医院配送物资,无人配送的比例超过50%。湖北、浙江、广东、四川、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区均计划部署无人配送车,加速了末端无人配送的场景落地和产品商业化。
干线物流是指伴随铁路、船舶、线路卡车等干线运输而产生的物流,诸如在城市设有进出城的港湾、机场、货物车站、卡车终端等。目前干线物流无人运输主要是采用无人驾驶重卡,物流运输件从仓库到另一个仓库主要由无人驾驶重卡承担,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自主判断,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自主避障,自主规划最优路线,在目前高速场景下,可以在数百米外精确识别障碍物,还能迅速控制车辆进行紧急停车或者绕行避障,由于无人重卡应用的场景以高速公路内为主,相对乘用车使用场景较简单,公路货物运输量大,干线物流无人运输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2019年中国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达到59636.4亿吨公里。市场大、需求量大、关注度高,因此干线物流是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中最有商业价值的场景,在中国至少可达5万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
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是将出租车与自动驾驶技术相结合,是无人驾驶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2018年12月,Waymo的付费打车服务在凤凰城上线,这是全球首个上线的商业自动驾驶打车服务。2019年,上海、长沙、武汉陆续开放无人驾驶示范运营牌照。无人驾驶出租车作为目前自动驾驶最难的应用场景,对相关的配置要求较高。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推广有望解决传统出行服务的痛点,使用自动驾驶技术代替人工驾驶员进行驾驶行为,自动驾驶技术经过数年的发展,在成本、安全、环保方面展示出来的优势,已逐渐被人们所认可。
当前,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应用已在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较大进展,多国已允许自动驾驶载人、无安全员上路,Robotaxi的运营范围正在逐步扩大。Waymo、Cruise、Pony.ai、AutoX等自动驾驶企业已获得相关许可。
北京消费者可以在百度地图和Apollo官网上预约体验,虽然Apollo Taxi已经是L4级无人驾驶,但目前Robotaxi是在相对固定的线路和站点上运行,暂时还不能像出租车一样随意选择出行目的地。另外,文远知行在广州开始启动自动驾驶出租车试运营服务,滴滴无人驾驶出租车打造上海智能安全出行,众多企业纷纷押宝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
智能汽车发展还面临哪些问题?
尽管5G网络的覆盖和智能设施的新基建应用发展,令汽车行业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了重大发展,但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方面,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滞后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存在矛盾、监管空白等问题。
当前,我国允许限定范围的智能网联汽车公共道路测试,但对道路交通管理未作限定,关于自动驾驶车辆交通事故的分析和判定机制尚未形成,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多样,自动驾驶系统设计者、生产者、使用者等作为主体,责任明确与划分较为复杂。高精度地图和定位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必要条件,现有的测绘管理体系限制了其发展。自动驾驶亦涉及网络安全问题,对车辆使用过程中收集的海量数据及用户信息的保护尚未规范,数据使用权归属尚未界定。
国内已启动了测试场、示范区的建设,并制定发布了道路测试管理规范,从国家层面对道路测试进行规定,但尚未建立统一、完整的面向研发和验证的测试评价体系。各地方的测试示范区建设场景和道路不同,缺少共通、共享、共用性,企业需在不同地区进行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测试效率有所降低。
另一方面,由于场景复杂、不可控因素多,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在私家车上的量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城市工况相比于高速公路、封闭场地,场景更复杂,不可控因素多,全场景的自动驾驶控制策略研发难度超预期。L3级自动驾驶的信号数据处理量同L2级相比,呈指数级增长,对车规级芯片、激光雷达等关键零部件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国内外正处于研发阶段,成本过高,可靠性也有待市场验证,这些问题都成为L3级别及以上自动驾驶研发量产的巨大考验。
自动驾驶发展目标在于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驾驶安全性,但特斯拉、Waymo、Uber等自动驾驶行业佼佼者也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交通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此外,实现单车自动驾驶,企业要投入大量的人员和资金成本,包括芯片、传感器、算法等软硬件成本,车辆改造成本,道路测试成本等。
芯片、激光雷达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市场由国外供应商垄断,价格高昂,据了解,滴滴一辆自动驾驶汽车的整车改装费用超过百万元。
目前,自动驾驶汽车无法真正上路,只能在有限范围内进行无人驾驶出租车示范运营,无法形成规模化的商业盈利模式,且测试要求试运营车辆需配备安全员,增加人员成本,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远远不及预期。
未来我国智能汽车发展建议
当前,我国自动驾驶汽车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今后的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加强在自动驾驶汽车政策层面的顶层战略设计,并加大统筹力度,清除法律障碍,完善技术标准,建立评价体系,突破关键瓶颈,推进协同发展,从而保障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稳定快速的发展。
1.加强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的顶层战略设计
构建立足于我国国情的务实、清晰、具体的自动驾驶汽车产业总体发展战略和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在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门领导下的部际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统筹推进自动驾驶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围绕我国现有政策法规、技术基础、人才规模、市场空间、交通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产品安全准入门槛等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政策措施。
2.深入开展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研究
深入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基于技术标准,修改和完善自动驾驶汽车登记、注册等法律法规,清除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驾驶员及车辆登记注册、上路行驶许可、车辆信息安全、刑事民事责任判定和保险赔付等多方面的法律法规障碍。
3.加快完善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
基于已初步形成的自动驾驶汽车标准体系,研究并制定自动驾驶汽车传感系统、决策系统、控制系统等核心模块的技术标准,加快完善在车辆信息安全、车联网通信、车辆测试评价及数字化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标准,并促进自动驾驶汽车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公路等领域标准的一致性衔接。
4.构建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的安全评价体系
自动驾驶汽车在传统汽车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的基础上,还将面临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问题。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安全体系开展研究,解析自动驾驶汽车安全基本定义和要素系统,构建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等级体系,推进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评价和实践有效性,从而为自动驾驶汽车安全保驾护航。
5.集中攻关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通过设立自动驾驶汽车专项发展资金的方式实现对自动驾驶汽车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集中攻关。此外,还可以通过构建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对各方力量进行充分协同组织,推动建立跨行业跨学科的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共同体,实现自动驾驶汽车产业与信息、交通、规划、通信、电子、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协同交互发展,并可建设自动驾驶汽车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和产业化服务平台,为自动驾驶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