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十四五”网络强国如何布局
2021-01-26
来源:新华社
2020年,我国多项经济指标同比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多项指标增速再创新高,成为这一年全球经济的一抹亮色,其中,数字经济成功“补位”,为全社会“重启”和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大助力,展现出了我国数字经济的活力和韧性。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对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内容均进行突出强调,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展望“十四五”,网络强国建设如何开新局?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就相关话题专访了长期主持数据通信领域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攻关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
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
《瞭望》:如何评价网络强国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效?为应对新挑战、建设新经济打下了怎样的基础?
刘韵洁:网络强国建设的目标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4亿多中国人民。“十三五”期间,我们在网络强国建设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
这期间,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4G基站占全球4G基站数量的一半以上,网民数量超过9.4亿。不仅如此,我们的通信网络在实现网络速率翻倍提升的同时,资费水平降低了95%,实现了人民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极大推动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同时,网络通信技术发展也推动了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根据工信部数据,目前我国已建成超过70个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的数量达到4000万套,工业APP超过25万个。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大大加快。
我国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未来,随着网络强国建设不断深入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将在个人消费和生产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也将为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瞭望》:网络强国与数字中国是什么关系?
刘韵洁:“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随后国务院提出将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总目标。由此不难看出,网络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着眼未来,顺应时代和国际发展趋势,为我国网络信息事业发展制定的顶层设计,而数字中国则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具体目标。从实际实施层面看,网络强国建设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基础和技术支撑,数字中国是网络强国的具体表现和结果。
“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最初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6.2%,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尽管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我们与真正建成网络强国还有一段距离,这也是《建议》继续提出坚定不移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原因。网络强国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并最终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发力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
《瞭望》:在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我们面临哪些挑战?
刘韵洁:在互联网发展的上半场——以日常生活为应用场景的消费互联网领域,我国已经走在前列,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互联网国家。在互联网不断深入社会各领域时,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将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实体经济的工业互联网,也悄然开局。
互联网如果与实体经济实现紧密结合,将产生相较于消费领域更大的效能,从而极大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但是新的领域也意味着新的需求,互联网进入下半场我们还有很多挑战需要克服,具体而言:
首先是对网络确定性要求高。在对网络带宽、时延、抖动等精度要求非常高的工业生产领域以及远程医疗、车联网等,都需要确定性的网络为其服务,传统“尽力而为”的网络将不再能满足需求。比如说工业控制需要250微秒的抖动,就是每250微秒就要发一条指令。这个抖动大于250微秒,指令就丢了,生产线可能会出问题,所以确定性的网络是一个刚需。
其次是差异化需求增多。传统网络总是面向所有用户群体提供统一服务,但在工业领域,由于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不同,对网络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互联网能提供差异化,甚至可定制的网络服务。
再者是对网络安全要求更高。相比于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一旦遭受攻击,很可能会对工业生产运行造成影响,进而引发安全生产事故,这就对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安全、设备安全、控制安全、数据安全等提出了挑战。
除了这些,工业互联网还面临诸如云网协同、网络效率提升等多方面问题。尽管我们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但是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冲破这些阻碍。
《瞭望》:你主导完成的“面向服务的未来网络试验环境与技术创新”成果能够解决哪些问题?
刘韵洁:我所在的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正在建设未来网络试验设施,这是我国在通信与信息领域的一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托这一试验设施,我们取得了“面向服务的未来网络试验环境与技术创新”一系列成果。
这一系列成果解决了传统互联网服务质量难以保障的问题,提高了网络定制化能力,将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例如我们完成的全球首个确定性广域网创新试验与关键技术突破,能为工业互联网等应用提供确定性的服务保障能力,能够对网络的时延和抖动进行更精准的控制,为形成超远距离控制打下基础。该技术投入应用后,真正的“无人工厂”将成为现实。我们还验证了“服务定制网络”体系架构的可用性,实现企业、行业低成本按需定制自己的网络。
这些技术突破将助力我国把握互联网转向实体经济的重大变革机遇,实现互联网发展下半场的领先,并最终建设成网络强国。
观众在贵阳市举办的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追梦·未来”数字艺术特展上体验艺术作品《宇宙深空》(2019年5月27日摄) 杨文斌摄/本刊
“十四五”如何开新局
《瞭望》:网络强国建设“十四五”开新局,应在哪些方面发力?
刘韵洁:《建议》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再次被赋予新的内涵、要求和历史使命。随着网络信息产业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网络强国建设也将在我国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络强国建设要在“十四五”开新局,首先仍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后需要加快布局。这不仅是加强网络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更是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的前提基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发展好信息产业,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更好赋能。
其次,需持续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我国在网络信息产业领域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短板仍然是制约网络强国建设的要素之一。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需要探索以新型举国体制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的方式方法,高校院所、企业也应通力合作,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
再者,持续提高网络安全水平。2020年上半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整体平稳,但恶意网络行为持续活跃,对工业控制系统及设备的攻击持续增多、受攻击的行业范围广,工业互联网安全形势严峻。这提示我们要加快培育形成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链,提供网络安全防护的企业更要提高应对网络安全风险挑战的能力,以新的安全架构筑牢网络强国屏障。
《瞭望》:“十四五”期间,如何更好推动网络空间的国际合作?
刘韵洁: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经过几十年发展,网络通信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承载着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因此也有人说,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继陆地、海洋、天空、外空之外的“第五空间”。与此同时,随着技术发展,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是我国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对未来网络信息事业发展给出的思考和倡议。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离不开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第一,应该形成广泛的国际共识,网络空间主权需要相互尊重。网络是人类科技文明进步的成果,也理应由人们共享。每个国家都应该有合理发展和管辖自身网络空间的权利,并得到尊重,这是各国自身发展和开展相互合作的前提。
第二,应当建立网络空间发展的国际规则秩序。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则。网络空间的合作是新领域,更应该在明确的规则秩序下进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国际合作的效率,更能保证国际网络事业发展的长效健康。
第三,共享发展成果,加强合作交流。网络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类社会交流,同样,网络的发展也离不开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一直致力于网络空间安全的研究,并且在努力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2020年6月,我们举办了“第三届‘强网’拟态防御国际精英挑战赛”,邀请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的39支顶尖“白帽黑客”战队和1支“多国联合”战队,向内生安全云平台和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典型靶标发起48小时不间断的280余万次全方位、高强度进攻,来验证和分享我们的网络空间拟态防御技术,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为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发展网络安全事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机制。
总之,网络空间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财产,需要各国联合起来共建、共治、共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