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谷歌、甲骨文等之后,IBM中国研究院为什么关闭?下一个会是谁?
2021-01-28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1月23日,有微博爆料:IBM中国研究院正式关闭。此事成了今日热点,继谷歌、诺基亚、摩托罗拉、甲骨文等国际科技巨头接连关闭(大部分)退出中国市场后,IBM也要退出中国市场吗?IBM中国研究院关闭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人都在欢呼,“外企信仰”要终结了,国外科技不如国内了……,那么,IBM等的退出对中国科技是利还是弊?
IBM官方回应
据爆料网友称,自己过去在IBM工作,(前)同事已确认。“主要是内部的调整,原来的大Boss退了,毕竟研究院本身很难盈利。”
IBM进行了解释,研究院确实关了,但是没有离开中国市场。此次关闭的中国研究院是IBM在全世界的12个研究院之一,也是IBM负责尖端创新的业务条线之一。
同时,IBM方面回应称:正在变革其在中国的研发布局。“为了以最佳的方式支持中国客户的人工智能和混合云转型之旅,帮助他们把握国家投资于新基建和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历史机遇,IBM正在变革我们在中国的研发布局。”
在中国的专家将专注于与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协作创新,提供实用的共创解决方案。利用 IBM 中国开发实验室 、IBM 中国系统实验室及其遍布全国的客户创新中心和解决方案演示站点(包括在合作伙伴端),中国的客户和业务合作伙伴将大大受益。
IBM与中国的交集
IBM于1911年(大清即将灭亡,民国马上建立)在纽约成立。
1934年,IBM为北京协和医院安装了一台商用处理器。
1957年,研究人员使用IBM704型电子数据处理机。
1979年,IBM又随着中国大门打开,再次进入中国,给沈阳鼓风机厂安装了1949年之后的第一台IBM中型计算机。
1992年,在北京成立IBM中国有限公司。接着又在广州、上海设立分公司,随后又在全国主要城市和省会城市设立了办事处。
1995年,IBM决定在中国设立研究院,就在北京中关村。
2008年,IBM中国研究院还在上海成立分院。
IBM中国研究院一度拥有近200名员工,但基本都是技术精英:大部分是博士,少量是硕士。
IBM科技实力
IBM中国研究院于1995年成立于北京,是第一家由跨国公司在中国成立的研究机构,亦是IBM全球12大研究机构之一。2008年,IBM中国研究院上海分院成立。
曾经,中国研究院头顶“IBM第一个发展中国家实验室”的光环,被市场、学术圈和无数莘莘学子视为殿堂级企业研究机构。
IBM中国研究院的研究领域横跨多个学科及行业,重点研究课题包括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及认知计算的技术创新及应用。盛极一时的AI机器人沃森,IBM中国研究院便有参与。
不过,不能认为蓝色巨人IBM可能就此倒下,走过了超100年的IBM至今仍是全球专利保有量最多的高科技企业之一,几经起落依然是全球科技界翘楚。
从每个人电脑里的硬盘、每天都会被使用50亿次以上的条形码,到现代银行业金融业即时交易机制、个人电脑的诞生和普及,都与IBM的发明息息相关。
100多年来,IBM并非一路领跑,而是几经挫折,才最终成为创新巨头。
最严重的一次掉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IBM失去大型计算机市场份额的一段“至暗时刻”,后来公司历史上最著名的掌舵人郭士纳(Louis Gerstner)带领公司脱离水火,成为和创始人沃森(Watson)父子几乎齐名的灵魂人物。
而IBM保持核心竞争力之源,就在于创新。2004年,IBM毅然出售PC业务给联想,被普遍认为是公司彻底抛弃量产化业务、全面投向创新驱动的转折点。
目前IBM主要业务包括系统与科技(比如服务器、云存储等业务)、软件业务(如开发、办公、系统软件)、IT基础架构服务和咨询服务四大支柱。
除了科技电子,IBM的业务还包括探索生命科学、化学材料、量子计算、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在各个领域都进行前沿探索,因此被称为“蓝色巨人”。
IBM保持如此高的创新力,就与其内部的类似顶尖大学实验室的研究部门有关,此次关张的“IBM中国研究院”就是公司的一个实验室。
目前IBM中国研究院的负责人是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获得美国麻省理工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沈晓卫博士,从他近几年的公开演讲可以看到,IBM中国研究院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
而对于公众来说,IBM中国研究院较为知名的成就是辅助公司研究总部,优化了人工智能机器系统沃森(Watson)。
IBM中国研究院关闭的原因
营收下滑,财报不佳
北京时间1月22日早间,IBM公布了截止2020年12月31日的四季度财报,期内营收203.7亿美元,不及分析师预期的206.7亿美元。这也是该公司收入连续第四个季度下滑,降幅创五年来最大。
因财报数据不佳,盘后IBM股价下跌,跌幅最高达7%。截至1月22日美股收盘,IBM下跌9.91%至118.61美元,市值仅1057亿美元。而一年前的1月22日,IBM股价是136.72美元。无独有偶,英特尔股价也低于一年前。这就是,科技新秀气势如虹,老派科技巨人步履蹒跚。
水土不服、业绩疲软
虽然蓝色巨人在一些领域中依然强大,不过此次变动也确实折射出,在中国本土企业研究团队的挑战之下,国际创新巨头的中国本土研究业务遇到的“水土不服”问题。
不仅IBM、微软、甲骨文、亚马逊,还有GE等其他国际巨头在华研究业务也都难有突破。
首先是技术行业迭代的过于迅速,从2000年开始,互联网行业,每两三年的行业头部就会有一波更迭。
大概的更迭路径是从通信外企——到运营商——到IBM等传统科技外企——到新兴IT外企——到国内互联网IT。
增长引擎失速,竞争加剧
IBM已经放弃了量产业务(如PC),而完全转型成为创新和技术驱动的科技企业,但在这一领域亚马逊、谷歌以及中国的阿里竞争力可能超出了IBM的预期。
以云计算为例,目前亚马逊、微软、阿里三大巨头牢牢掌控云计算前三甲市场份额,IBM几次想要通过收购突围,即便录得云业务的一定增长,但效果都不够理想,或至少没有让资本市场满意。
最后,除了造血不畅,失血加速也是让IBM滑向窘境的另一重要因素。为了保持创新力,IBM重金养着全球最聪明的科学家和研究员团队,高昂的支出让公司的净利润持续缩水,利润率一路走低。
在资本市场的失意势必将影响公司的资金效率,如今的科技创新愈加离不开重金支持,IBM如果陷入“资金短缺-投入掉队-技术落后”的恶性循环,确实是有大厦倾颓的风险。
IBM的业绩萎靡已有数年,中国研究院的关闭对于许多业内人士来说算不上爆炸新闻,只能说是历史周期起伏自然的兴衰淘汰。面对东方世界科技公司的崛起,IBM们也面临着保持领先的难题。
可以确定的是,诸如人工智能、增强现实、量子计算等新技术,势必将重塑未来的世界。而哪一家企业可以凭借技术实力把握时代更迭的机会,也会将是一场竞争惨烈的竞赛。
对中国科技的影响,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随着谷歌、诺基亚、摩托罗拉、甲骨文、IBM研究院一个个在中国缩减规模,或关闭,或退出?这对中国科技业是利还是弊?
20年前,这些国际科技巨头在中国无论是科技实力还是市场份额,都处于金字塔尖,如今,随着这他们在中国市场的黯然退隐,对中国科技行业的人才和竞争压力要减少了很多;
中国科技企业在国际科技巨头的带动下,实力和人才确实得到了空前发展,有些甚至超过了国际巨头。但是,科技与经济一样,需要相互融合与交流和一定程度的竞争,只是,科技显得无形又尖端,如果只有单向流动,那么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就会迟滞,特别是基础科学的研究可能会放缓。
国际科技巨头在中国仍然存在的还有微软等,那么,下一个关闭的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