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无线化!小米工程师:明年或有厂商取消手机充电口
2021-06-23
来源:21ic
需要导线就可以给手机充电,隔空传送电量,这种“无线充电”技术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无线充电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又可以产生磁场。法拉第早就教过我们这个“电磁互生”的道理,高中课本里也讲了。充电座和手机里各有一个线圈,充电座里的叫做“主线圈”,手机里的叫做“副线圈”。
给主线圈加上变化的电场(也就是加上交流电),就会产生变化的磁场,位于磁场中的副线圈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也就是电压),于是就有了感应电流,这样连接副线圈的电池就可以充电了。
无线充电的原理和变压器的原理非常类似,都是一种“古老”的技术,并无新意。
无线充电技术(英文: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方式,但中兴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式采用感应式 [1] 。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前不久,小米正式公布了全新一代的快充技术,首次在业内实现了200W有线快充+120W无线快充的规格,将手机充电时间带到8分钟。上周,小米官方征集了米粉关于200W有线快充+120W无线快充的问题,并邀请米粉代表当面询问小米工程师。今天上午,小米手机官微公布了此次沟通的部分视频,其中展示了小米工程师对快充的一些解答。
对于大家关注的工信部50W无线新规,小米工程师也做出了回应,他们表示工信部的动作表明国家开始规范无线充电,这是一件好事。国家开始管控后,市面上的第三方配件产品会提升自身产品质量,更好地控制辐射。不过,小米认为征求意见中50W限制是有些低的,目前也在与工信部做积极的交流。
但小米工程师明确表示,这个最终肯定要看工信部意见,如果国家的政策落地,小米肯定会按照国家规定走。此外,对于充电形态的问题,小米工程师表示目前有线充电依然占主导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就是无线充电的生态建设并不完善,公共场所无线充电装置少,且功率低。但是,在未来无线充电的技术和生态建设比较完善的时候,手机接口可能就会被取消,小米工程师透露,也许明年后年有些厂商的手机就可能会取消充电接口。
近日,瑞萨电子宣布推出全球首款60W功率的无线电源接收器“P9418”,可以为智能手机、便携式电脑、笔记本设备打造更快的无线充电。
P9418无线电源接收器采用瑞萨独有的WattShare技术,可在单个芯片中提供高达60W的功率,而且集成度高,属于单芯片无线功率接收器/发送器IC,可配置为通过磁感应来发送或接收AC电源信号。
此外,它还支持IOUT电流检测精度,可增强异物检测能力,符合WPC 1.2.4标准和各种专有充电模式,支持双向通信和加密的专有身份验证。
方案基于ARM Cortex-M0 32位嵌入式处理器内核,封装尺寸4.22×2.82×0.50毫米,集成MTP非易失性存储器,支持更新固件和设备功能,支持I2C 400kHz标准接口、GPIO。
它还可以和瑞萨的电源管理产品相结合,包括USB-C供电和电池充电解决方案,以加速应用开发。
无线充电技术已基本成熟,用户也在爆发式增长
但是,无线充电技术的确带来了一些普通消费者想不到的困扰。
大到手机信号基站,小到手机、无线充电器、微波设备等,本质上都是无线电发射设备,在工作时都会向周围发送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频段资源有限,二是频段相近时容易产生干扰。这就意味着无线电波频段是稀缺资源,必然有一些频段向另一些频段‘让路’,一些设备向另一些设备‘低头’。
我们身边充斥着大量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无线电波,这些电波不可避免地相互干扰,已经到了散乱的程度。
而无线充电技术的出现加剧了这种复杂局面,给手机充电时,无线充电板的发射线圈基于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手机接收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电能从发射端转移到接收端,向手机供电。充电过程中会形成电磁场,可能干扰其它的无线电波。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普及,功率不断提升,设备数量爆炸式增长,带来的挑战远远大于电磁炉之类的固定设备。
比如无线充电宝,它既可以跟着用户在陆地上走走停停,又可以被用户带上飞机飞上天,情况十分复杂,未来几乎每个人都会用到便携式无线充电设备,如果不对设备的功率进行限制,无线电波干扰将是个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