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缺芯问题持续蔓延:如何让国产芯加速进入供应链?
2021-06-24
来源:21ic
全球缺芯潮持续蔓延!近日,高盛在一份最新研报中指出,全球多达169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的打击,包括钢铁产品、混凝土生产、空调制造、啤酒酿造、肥皂生产等众多行业。这意味芯片多米诺骨牌正在全球产业链上传导,而每一张牌的倒下,都会引起新的连锁反应!
从2020年底以来,多个行业就面临芯片短缺的状态。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科技企业都因为缺芯,面临产线停产的局面。比如小米的中国区总裁卢伟冰早在今年2月就发微博说,今年芯片太缺了。不是缺,是极缺……
汽车业爆发“缺芯”问题之后,车厂和国内Tier1(车厂一级供应商),一边协调产能以解燃眉之急,另一边也开始扶持本土供应链,作出更长远的规划。
去年年底开始爆发的芯片短缺问题一直持续至今,业内不得不采取诸多积极措施来降低当前芯片供应不足所造成的影响。
当地时间6月7日,德国博世集团宣布,其位于德累斯顿的新晶圆厂已经建成。该工厂将生产专用集成电路(ASICs)和功率半导体产品,主要用于汽车电子。
据了解,该工厂最早将于7月开始启动生产,比原计划提前了6个月。不过,首批半导体将被应用于博世电动工具,而车用芯片的生产将于9月启动,也比原计划提前了3个月。
这座新工厂始建于2017年,落成之际正好是全球半导体芯片陷入极度短缺之时。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也受到了影响。
但是,国产汽车芯片只占全球3%的份额,国内形成产能的企业尚不多,而且出于稳定性的考虑,供应链对替换国货存有担忧。6月10日,在2021世界半导体大会分论坛、首届世界汽车半导体创新协作论坛上,业界针对本土芯片的种种痛点,探讨了应对方案。
由疫情停工减产所导致的缺芯困局影响着全球各行各业发展。而其中,叫苦最多的莫过于汽车行业。由于拿不到芯片,最近一段时间,包括丰田、本田、大众、福特、通用等汽车制造巨头,都纷纷削减了产量,甚至有的还关闭了部分工厂。据相关报道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汽车产量比预期少了近60余万辆。 自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产业潮流和趋势以来,芯片对于汽车的重要性就不断攀升。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崛起,更是加剧了对功率、通信、存储和计算等芯片的需求。时至今日,芯片可以说已成为支撑汽车行业“三化”升级的关键基础与重要源动力。在此背景下,缺芯对于汽车行业的影响可想而知。 针对汽车芯片供应紧张问题,目前各方都在积极寻求破解办法。例如上游芯片厂商就在抓紧恢复产能;一些巨头车企也在加速芯片自研生产;同时车企与芯片厂商的投资合作也在进一步加速。而在产业链自救之外,国家也在给予积极支持!近日,工信部就正式推出了《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为化解汽车“芯”事保驾护航。
基于多年的合作,全球芯片大厂均与供应链及车厂形成了一种强绑定关系。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副总经理邹广才表示,在选用的过程中,上下游正在形成一种焦虑,下游担心国产芯片没有进行大规模验证,万一出现问题,影响整个品牌和质量。上游担心芯片对汽车客户的价值占比非常低,如果车辆出现大规模的维修、召回、更换情况,会对芯片厂造成很大压力。
邹广才表示,一个应对方案是采用金融保险,以一种市场化的手段缓解这种焦虑。最近国内的一些保险公司,正和上下游企业进行沟通洽谈,推出关于汽车芯片上车应用保险的试点,分担技术验证、商务谈判中的风险。国家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此事,联合行业协会,一起把国产汽车芯片产品纳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的产品目录。
另一个痛点是产业供需对接问题。邹广才表示,从2020年底至2021年2月,工信部主导开展了中国汽车半导体产业供需情况调研,向国内85家企业征集供给和需求信息,收录了国内59家半导体企业568款产品,覆盖10大类产品,共涉及53个小类。在产品需求方面,收录国内26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1000条产品需求信息,来自14家整车企业和12家汽车零部件企业。
“我国汽车市场继续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分析指出,由于2020年4月汽车产销逐步恢复,低基数带来的高增长影响明显减弱,因此1-4月产销同比增速均比1-3月明显回落,但累计数据中,与2019年同期相比,产销形势依然呈现向好发展态势。从细分车型来看,乘、商两类车型产销形势基本与行业保持一致;商用车中,货车销量已接近零增。
值得一提的是,许海东认为,1-4月份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数据超过预期。2021年度中国汽车总销量数据预期可能会在之前预期增长6.5%的基础上有所上调,预测结果会在年中汇报时公布。
据悉,自汽车芯片紧缺问题发生以来,中汽协赴半导体协会、国内外芯片企业、汽车企业等,深入调研汽车半导体产业链情况;建立了芯片问题定期报送工作机制,配合工信部、发改委等主管部门,及时了解企业芯片短缺情况,并开展车用芯片短期、长期发展和政策研究。此外,针对近期行业相关原材料上涨对汽车行业造成的影响,中汽协也进行了全面调研。
对于各方关注的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等热点问题,中汽协在3月9日就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提出了如下建议:第一,建议政府结合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上位法,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相关的监管实施细则,便于行业参照执行,也有利于各方积极推进企业合规,形成行业自律;第二,建议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责任主体,构建规范的数据保护体系,保障数据境内传输安全,提升中国数据跨境监管能力。同时,中汽协还就《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提出建议方向及具体调整建议。
“没有必要去过度放大芯片短缺的影响,舆论的逐渐走偏会导致汽车厂家大量扫货、囤货,最后加剧供需失衡,造成恶性循环。”李邵华呼吁大家不必过于恐慌,要多输出一些客观的、积极的声音,不要误导舆论,不然事态只会愈演愈劣。
实际上,芯片短缺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汽车行业,家电、手机、游戏机等智能终端领域也都出现过类似情况,只不过因为国内汽车市场恢复得最快,暴露得也就更早一些。在李邵华看来,车规级芯片短缺是行业间信息不对等、芯片产业发展规律、车规级芯片技术要求以及疫情爆发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的结果。
汽车芯片保险保障机制旨在推动芯片企业、零部件企业和保险公司,开展汽车芯片保险和保费补贴试点工作,通过“市场化为主+政府有限支持”方式破解汽车芯片应用难题,以金融保险手段分担产业链上下游风险和疏通瓶颈,是创新汽车芯片生态的重要环节。
“下游担心国产芯片产品没有进行大规模验证,万一出现问题怎么办?我们采用金融保险手段,利用市场化的方式缓解上下游的焦虑,这个试点在国内是首创,以前没有针对国产汽车芯片上车应用保险。”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副总经理邹广才在南京世界半导体大会期间介绍称。
此外,缺芯对国内汽车行业的影响巨大,今年5月,汽车市场产销分别完成204万辆和212.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8.7%和5.5%,同比分别下降6.8%和3.1%;与2019年同比相比,产销同比增长10.3%和11.1%。
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本月销量降低最大的问题是芯片问题,可能6月份的数据也不会太乐观。芯片短缺问题对二季度影响非常大,三季度末将有一定缓解,同时四季度就会有一定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