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专利流氓”会瞄上中国芯片产业?
2021-06-26
来源:紫金山科技
华为遭遇芯片断供引发的海啸式影响,不仅让各行各业对“中国企业路在何方”产生了强烈的关注,也把中国芯片自主创新产业推向了一个新征程。
就在“中国芯”代表企业龙芯中科筹备科创板上市,并于2个月前发布了新一代自主指令系统架构LoongArch,实现了从顶层规划到各部分的功能定义,乃至每条指令的编码、名称、含义的自主设计并兼容多种主流指令系统之际,一场侵权诉讼又接踵而来: 6月初,上海芯联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数次借势网络媒体,称龙芯中科在发布新一代自主指令系统架构LoongArch时存在违约行为,其“彻底”抛弃MIPS架构的说法“侵害”了已取得MIPS公司在中国独家经营权的芯联芯公司的权益。
随即,龙芯中科也迅速发起反击表示,芯联芯向龙芯中科的合作伙伴、社会公众不断发布的是恶意中伤、诽谤龙芯中科、龙芯产品及自主知识产权的函件和信息,严重侵害了龙芯中科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对此龙芯中科已经采取法律行动。
媒体在对该事件做进一步了解时发现,2018年成立、2019年取得MIPS公司在中国(包括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独家经营权,负责MIPS其在中国所有授权合约的上海芯联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其拥有的MIPS在中国的经营权是指使用权和销售权,非版权和相关专利的所有权,且在其针对龙芯中科的声明中只是多次提及知识产权,却对龙芯中科侵犯其哪些专利而三缄其口,并用“如……”、“可能”这样的词汇来“ 猜测”龙芯新指令集存在侵权行为。
同时媒体也发现,截止目前芯联芯这家“智能科技”公司并无科研团队和业务团队,不到百人的公司中财务和法务人员占据了最多的比例,2021年2月获得美国法院批准的MIPS中国经营权后,尚没有明确的业务开展,以一个“空壳公司”开始了“获利”之路。
只因龙芯中科这家曾经中国最大的MIPS指令集客户,在推出了完全自主的LoongArch指令集时不再基于MIPS研发芯片,LoongArch还免费对其他企业授权,使得花大价钱从MIPS获得的经营权的芯联芯在经济效益上受损,才是芯联芯提出了对LoongISA和LoongArch的怀疑并发出侵权声明的主要动机。
至于是否侵权,龙芯中科称已将涉及该事件全部证据和文档提交法律部门,一切以法律判决为准,并将追究芯联芯公司及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而芯联芯此次的“空壳套利”,不仅让很多人联想到了此前英特尔和苹果遭遇到的专利流氓。
30年前英特尔就曾被大量的恶意专利诉讼所累,当时的英特尔副法务长Peter Detkin形容这些无端轻易发起诉讼的公司为“专利流氓”,并直言不讳的认为这种行为超过了正常主张专利权的界限,属于赤裸裸的专利勒索。
一直到2021年,巨大的利益让这类勒索屡禁不止。
并无实体业务和科研团队的芯联芯选择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白热化这个大环境下,在中国芯片产业自主创新崛起之关键时间点上发起对中国芯片企业的专利诉讼,动机与背景也不仅让人深思。
01
专利“致富经"
如何判断一个公司对另一个公司发起的专利诉讼是合理的专利维权行动,还是故意的专利流氓行为,行业人士和法律界总结过几条判断标准。
一是是否有轻率起诉或滥诉行为,例如没有在起诉前对侵权事实和证据进行足够的调查、短时间内就对一个或多个实体公司发起大量诉讼等。
二是诉讼所使用的专利实际上是否并无价值或对现有技术没有贡献,属于低质量专利。
三是诉讼所使用的专利是否有一定研发投入支持。空壳公司为了大幅减少成本,往往对诉讼投入大量精力而非公司业务、科研本身。
四是在诉讼之前是否和被诉人进行过专利许可谈判,有的专利流氓公司选择直接起诉,或者以单方面提供素材引发网络发酵,而达到勒索目的。
五是诉讼是否对被诉人造成较大的困扰。如在特殊时间节点(即将上市之际)发起诉讼,或利用大量诉讼给被诉人造成大量的应诉成本等。
而此次对龙芯中科提出侵权声明的芯联芯,似乎“条条都中”。
据外媒统计,近些年美国专利诉讼案中的60%以上都是由“专利流氓”发起。
2015年让中兴不得不支付2150万美元达成和解的Vringo专利运营权一案曾轰动了整个中国,这家纳斯达克上市的专利运营公司拥有600余件专利,覆盖电信基础架构、互联网搜索和移动技术领域,是著名的“专利流氓”公司之一。
而坐落于西雅图的高智发明在全球拥有约6万件专利,大到核反应堆设计小到照相机镜头,从对摩托罗拉、三星、黑莓等巨头的专利诉讼中获益已超过20亿美元。
近几年更典型的是日本软银旗下的一家“堡垒投资集团”,通过从各个公司收购并囤积了1000多项专利权,对英特尔、苹果等公司不断发起专利诉讼,直至被英特尔和苹果联手反诉。
在国内,类似的专利流氓案例也在频频发生,有些因“碰瓷失败”而损失惨重,例如2017年试图起诉大疆的一家企业,反被大疆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无效掉其手中持有的17件专利,“利”财两空。
02
为何“专利流氓”瞄上了中国芯片产业
无疑,在向更精密、更高性能演进的同时,芯片产业已成为全球科技领域新一轮竞争博弈的主战场。
也正因此,几十年来背负中国芯片产业崛起之重任的中国芯片企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硬是在美国、欧洲、日本占据强势优势的态势下,拼搏出了一番并不为大众广泛知晓的成绩。
彼时,龙芯中科已为掌控芯片自研技术投入了整整20年时间。
2001年,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龙芯”CPU处理器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在“863计划”、“核高基专项”的并不雄厚的项目经费支持下,龙芯中科市场化前身的中科院计算所团队发布了国内首款通用芯片龙芯1号,这也是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处理器,宣告了中国无芯历史的结束。
2010年,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政府支持下龙芯中科正式开始市场化运作。在2015年实现盈亏平衡并迎来鼎晖资本入局,2016年龙芯3A2000/3B2000量产并在推广应用中进行迭代,直至2020年,龙芯3A5000/3B5000研制成功,其性能已逼近市场主流产品。
2021年4月,龙芯发布的新一代自主指令系统架构,更将中国芯自主化推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二十年时间,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和他掌舵的“大船”在集成电路行业里埋头苦干,鲜见于媒体和大众。随着国家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日益重视,作为芯片行业“国家队”的重要成员,龙芯开始走向台前。
此前,新华社采访胡伟武时曾问及对中兴、华为相继遭遇美国打压以及元器件、芯片断供危机怎么看,胡伟武坦言,“卡脖子”事件其实对中国信息产业的促进作用非常大,也终于让全国人民都意识到对引进核心技术不能抱有任何幻想,这个事情得自己干。“尽管短期来看挑战很多,但中国的IT产业赋予我们这代人这个使命,我们就要承担起这个使命。”
在龙芯践行使命的时间里,围绕龙芯形成了数千家企业的产业链,基于龙芯的信息产业体系也在慢慢形成。
“也许现在还说不上我们很强,但至少我们已有。”尽管持续遭遇国际打压,甚至国内民众误解,芯片从业人员仍然没有放松对提升中国芯能力的持续投入。
事实上,从2020年到2021年,信创产业日益受到国家重视,在新基建和双循环政策利好下,中国IT产业的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正在迎来国产替代潮,金融、石油、电力、通信、交通等重要行业将尤为明显。
而中国信创环境的日益强盛、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崛起,除了专利流氓带来了可乘之机,也让占据优势已久的欧美芯片产业感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力。毕竟,随着中国芯片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垄断全球近50%供应的美国早已坐不住了。 在二十多年一直都是依赖美企Widows的X86指令集、ARM指令系统、安卓的AA生态的被动局面下,龙芯带头突破了这层壁垒。
因此,也有不少芯片从业者认为,此时专利流氓企业发起恶意中伤,不是对一个企业的挑衅,而是对中国自主创新的挑衅。
但显然,无论是中国芯片企业,还是中国信创大环境,已为抵抗恶意竞争做了更多的努力。在国家制定了于2025年实现70%芯片自主率的目标后,相继又推出了多项半导体产业扶持政策,中科院等国内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也已开始通力协作,在“卡脖子”方面重点发力。
正如3个月前在中美阿拉斯加对话中,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的那句话:“历史会证明,对中国采取卡脖子的办法、采取打压的办法,最后受损失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