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汽车芯片自给率不到5%,加大弱项攻关成关键
2021-07-01
来源:AI芯天下
前言:
作为汽车电子设备的[大脑],相比其他消费类电子芯片,汽车芯片由于对可靠性要求更高而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厂商争夺的技术高地。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剧、世界经济形势低迷的背景下,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堵点频现,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汽车业短板问题日益凸显,使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我国汽车行业已受[芯片荒]波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04万辆和212.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8.7%和5.5%,同比分别下降6.8%和3.1%。
5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有所下降,其中商用车产销量降幅较为明显,同时乘用车供给端有所不足,这与芯片短缺造成车企减产有关。
每车芯片用量从2012年500颗涨到2022年1400颗域控制器,同时芯片处理能力也在提升。预测到2035年我国车用半导体的份额将达到全球半导体的30%以上。
芯片需求大量增加,而与此同时,我国汽车芯片供应量尚未跟上。
未来一辆汽车上的半导体将达到6000-10000个。ICV Tank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已达460亿美元,预计2022年将超635亿美元。
面对如此庞大且快速增长的市场,国内的汽车半导体供应链却高度依赖国外厂商,汽车芯片自给率尚不足10%。
目前,所有新型汽车内使用的网络通信产品基本是国外厂商主导,如果有一天厂商供应出现问题,被管控或禁运,那么对我国的新车生产将会带来巨大冲击。
国内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5%
2020年末,汽车半导体短缺现象开始进入人们视线,随后,汽车半导体短缺现象开始在更大范围蔓延,全球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均不同程度受到汽车半导体供货不足的影响,部分车型出现生产延误、减产,甚至停产等问题。
汽车半导体短缺带来整车企业减产甚至停产不断发酵,对全球汽车产业造成了显著冲击。
截至目前,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为15%,其中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5%,车用芯片进口率高达90%以上,汽车芯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急需增强。
当前,我国各类芯片中MCU控制芯片最为紧缺,国内MCU控制芯片企业最为薄弱。
汽车芯片供需存在矛盾是长期原因,因为在供给侧汽车芯片供给集中度高,前十大企业占了整个市场的70%,产能保持稳定。
车规级MCU是个外资厂商高度垄断的市场,除了比亚迪等厂商,国产车规级MCU的份额几乎为0。
来自IHS的数据显示,在汽车MCU供应中,瑞萨占到了30%,全球7大供应商,瑞萨、恩智浦、英飞凌、赛普拉斯、德州仪器、Microchip、意法半导体,共占据98%的市场份额。
制约国内不半导体芯片的主因
近些年,随着我国对半导体芯片需求量持续提高,芯片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同时,由于长期依赖进口,导致半导体芯片关键技术卡脖子事件时有发生。
车用半导体供应短缺既是全球的共性问题,也反映出我国汽车行业和半导体行业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深层次问题。
目前制约我国半导体芯片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点:
①光刻机决定了半导体芯片的制作精度,也就决定了能不能向更小的单元去发展。
②工业软件部分,芯片设计领域更多的是需要工业软件的匹配度。
虽然近几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年均增长率已经超过了20%,但是芯片自给依然不足。
经历此次缺芯事件,预计车企、车企的一二级供应商都会加大引进多家供应商并加强做好产品认证,这为国产汽车半导体大发展提供了一个黄金机遇。
国内的半导体企业应该结合自己的基础去主攻自己有优势的方向,把这个方向的产品做到极致,对标国外厂商产品,去追赶甚至超越对方,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国产替代。
重点针对芯片问题加大攻关
①重点针对芯片及高端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等断点堵点,有效加强上下游联动和产学研联合攻关,提高有效供给,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②加强跨界融合与对外合作,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和国际合作,继续为繁荣全球汽车产业做出贡献。
③大力发展节能汽车,加快环保、节能、安全、信息化技术突破和应用。
④开展新能源汽车模块化、通用化、标准化研究,加大产品研发与生产比重,增强核心竞争力。
⑤积极推动节能汽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与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多种技术路线竞相发展,促进产业整体水平提升。
结尾:
当前我国汽车芯片产业存在的几个核心问题,包括标准体系不健全、缺少测试认证、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关键产品缺乏应用、车规工艺缺乏积累和生态建设严重不足。这也为重塑国内车用半导体产业链提供了窗口机遇。
部分资料参考:半导体行业观察:《专家:中国汽车芯片自给率不到5%,MCU尤为薄弱》,金融界:《芯片自给率到2025年要达到70% 业界认为两点制约待破解》,建约车评:《汽车芯片战争》,汽车K线:《缺芯给中国汽车业上了一课!》
END
作者 | 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