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数字人民币试点 加速国企数字化转型
2021-07-21
来源: 国资报告
当前,数字经济正在深刻重塑世界经济、产业格局,日益成为各国角逐的重大关键领域,发达国家与主要发展中国家纷纷把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纲要不仅把“数字经济部分”单独列为一篇,并且新增了数字经核产业增加值占比等新经济指标,确定主要目标为: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0%,即从2020年的7.8%提高到2025年的10%。
数字人民币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数据纽带、信息桥梁。国有企业应以数字人民币试点为契机,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发挥引领作用,从而带动中国经济在数字化变革中占据国际竞争制高点。
国企数字人民币试点参与度遇“冷”
作为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数字化时代的“新制高点”。试点与推广进展不断加快的数字人民币,未来不仅具备“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到的“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并且因其“技术货币,信息货币”的天然特性,从而能够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数据纽带、信息桥梁,成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新型工具、重要抓手。
3月25日,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印发的《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推广,优先选择部分新型消费活跃的城市进行试点,着力提高金融运行效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值得关注的是,成都、海南、福州、深圳、雄安、北京、上海、广州在内的多地相关政策文件里,都提到“要积极争取和参与数字人民币的试点”。2021年1月下旬,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将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应用列入本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十四五”规划纲要;此外,蚂蚁集团、华为公司商汤科技、京东数科、滴滴出行等私人部门在科技研发、场景应用、支付方式创新等方面,积极踊跃参与数字人民币的技术研发、生态建设、场景应用等试点推广过程。
从实践来看,地方政府和中小企业等私人部门“积极参与、热情高涨、主动争取”。相比之下,国有企业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广存在“家数不多,力度不够,影响有限”等情形、现象。
科技研发方面,参与央行数字货币“研发试点,封闭测试”工作的国有企业主要限于“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邮)和三家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场景应用方面,2020年10月,华润万家(国有控股企业)参与了深圳首轮数字人民币红包小范围尝试,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在深圳11座加油站试点上线数字人民币支付应用。同年11月国网雄安金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全资子公司)开展数字人民币在国家电网公司电费交纳等场景中的创新和应用。2021年3月15日,大连德泰控股有限公司(国有控股公司)牵头推进“全国首笔企业与企业间的B2B平台数字人民币结算应用”落地。
支付方式创新方面,2019年12月广电运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研究总院开展央行数字货币ATM自由兑换研发项目,展开与银行和密码厂商的生态合作。
数字人民币应成国企数字化转型新引擎
(一)数字人民币作为新型支付工具、金融新基础设施,有利于夯实中国数字经济金融发展基础
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呼唤以数字人民币为纽带的数字金融新服务功能。作为新型支付工具、金融新基础设施,数字人民币的推出有利于为经济运行“降本增效”,进一步夯实中国数字经济金融发展基础,推动数字科技进入更高层次发展阶段,也将为各个行业、领域带来重大机遇。
从供给侧来讲,数字人民币在优化我国货币支付体系的同时能够改变金融服务传统形态,为实体经济层面的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的数字金融服务与产品支持。就需求端而言,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高效满足市场主体、社会公众、政府部门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新公共需要,提高数字化交易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进一步强化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和金融科技领域的先行优势,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数字人民币作为新型支付工具、金融新基础设施,有利于夯实中国数字经济金融发展基础
(二)数字人民币运行中形成的海量数据资源、金融生态系统,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能力提升
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是数据资源,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而数字人民币及其系统运行中形成的海量支付数据资源,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进步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支撑。
未来企业一旦开启数字货币账户、以支付为入口,数字人民币将贯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社会运行的各个领域,可以覆盖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不同社会领域之间的全方位应用场景,实现“数字货币发行、流通、储藏、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进而积累、沉淀更多更丰富的高质量数据资源。国有企业作为数据要素市场重要的“参与主体”,需要在供求两端发力,融入数字人民币金融生态系统。而央行掌握的全社会最全面的数字人民币用户信息和收付大数据,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支持数字金融创新、数字经济发展的“公共金融生态平台”新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开放共享、市场化的数据资源交易等方式来满足各市场主体发展需要,从而推动国有企业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数字化能力。
(三)数字人民币的“全程追溯、资源配置与数据展示”功能,有利于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高国有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打通经济循环堵点。
宏观层面,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延伸到数字政务、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交易支付等领域,在“政府,企业,家庭”之间形成“数据链接,信息流转”,通过破解“信息不对称”来打通堵点,为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经济形态“大循环”提供了有效条件支撑。中观层面,数字人民币蕴含的数字化技术能够对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清晰的全程追溯,实现要素资源科学有效配置,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微观层面,数字人民币实现了货币“数字化,技术化”,可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的数据展示,不仅能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及时的决策依据,而且加速了企业资金流转效率,在产业链、供应端提升了企业生产效能。
多措并举促进国企积极参与
(一)发挥国企新基建主力军优势,主动参与以数字人民币为核心的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人民币的研究、发行以及应用方面,我国央行均持开放、竞争与合作态度,一开始就是“私人和公共部门共同建设数字货币”,今后可能还会运用私人的力量共同建设公共产品。由此决定了,各类市场主体在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广中拥有同等的竞争、合作机会。
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应当发挥自身“新基建主力军”优势,积极开展、主动参与以数字人民币为核心的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数字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新金融基础设施,关乎国家安全、金融安全”的重要特点,在“技术标准体系,自主研发生产”上提供诸如金融IC卡芯片、数字加密、网络安全等相关产品、技术支撑;加快企业所处传统产业和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大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在此基础上以“信息链”方式与央行搭建的“数字货币公共金融生态平台”对接,形成“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微观主体(企业、个人等)同台聚集”的“平台搭建,数据共享”格局,使得“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更具融合性、贴近度,进而推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加快发展。
(二)加大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力度,积极融入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拓展、数据交易平台搭建过程中
数字化治理背景下,数字“红利”的出现倒逼企业向数字化平台靠拢、融合,加大实现数字化转型力度。
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创新主力军,应当充分发挥国资国企海量生产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围绕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完善覆盖陆海空天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增强物联接入能力,积极融入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拓展、数据交易平台搭建等过程中,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身支付手段提升、自我金融需求满足”寻找良好契机与切入点、突破口。建议有关部门进行会商,选择不同行业领域(制造类、能源类、建筑类、服务类)的龙头国有企业,作为“数字人民币企业场景应用”试点,在此过程中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板”的打造、形成。
(三)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借助数字人民币功能作用,提高国有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数字人民币“信息追溯、资源配置、数据展示”功能,使得产融对接变得更为直接、有效。基于此,当前应当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及其各个环节,借助数字人民币功能作用,将上下游企业链接起来并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实现“物流”、“商流”、“资本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在数字化平台上实现产融对接,提高国有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具体试点中,可以选取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作为范例,围绕“(企业)生产-(个人)消费-(政府)补贴”等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打造数字人民币“产业链金融,消费信贷、交易支付,政府补贴,购车险种”的全业务应用场景,让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在数字人民币的金融生态系统中全部展现出来。
不仅如此,国有企业还应与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呼应”,在数字货币构建的全球贸易新支付体系带动下,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海外延伸,对标世界一流管理,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步伐。
(四)加强数字人民币、数字金融等相关专题培训,促使国有企业全面了解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趋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字人民币作为新生事物,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相关知识需要进行普及、传播和学习。因此,建议在国有企业中加强数字人民币、数字金融等相关专题培训、互动交流活动,通过编写专门教材、开发系列课程,面向国企人员开展专业知识教学、业务技能训练,促使国有企业全面了解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趋势,营造数字化转型的浓厚氛围,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