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证监会核发中国电信IPO批文,招股意向书详解

证监会核发中国电信IPO批文,招股意向书详解

2021-07-30
来源:OFweek电子工程网
关键词: 证监会 中国电信 IPO

7月29日,据“证监会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我会按法定程序核准了以下企业的首发申请: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述企业及其承销商将与交易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刊登招股文件。这也意味着中国电信有望成为继中国联通后,三大运营商中第二家“A+H”上市的企业。

目前,中国电信港股总市值接近2500亿港元。OFweek电子工程网也在此根据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或“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A 股)招股意向书,提炼出以下几大重要看点:

一、公司经营情况

中国电信是领先的大型全业务综合智能信息服务运营商。公司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机遇,深耕客户需求及应用场景,全面实施“云改数转”战略,以5G和云为核心打造云网融合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支撑体系、科技创新硬核实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创新、融合构建差异化优势,致力于为个人(To C)、家庭(To H)和政企(To B/G)客户提供灵活多样、融合便捷、品质体验、安全可靠的综合智能信息服务。

本次发行基本情况方面,在符合上市地最低发行比例等监管规定的前提下,公司公开发行A股数量不超过10,396,135,267 股(即不超过本次发行后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 11.38%,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 公司可授权主承销商在符合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的前提下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超额发售不超过本次发行A股股数(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15%的A股股份。若公司在本次发行前发生送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等事项,则发行数量将做相应调整。本次发行采取全部发行A股新股的方式。

募资情况方面,在此前4月的招股书中披露,中国电信将总共募集544亿元。公司实际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

公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电信总资产7151.03亿元,股东权益的净资产3661.82亿元。

公告显示,中国电信2018年-2020年度营业收入分别达到3749.29亿元、3722.00亿元、3899.39亿元;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204.32亿元、205.21亿元、208.55亿元。不难发现,公司近3年的营收及净利润相对稳定,每年略有增长。

根据报告期内及报告期后的经营情况,公司对2021年1-6月业绩进行了预计,预计2021年1-6月营业收入约为2,136.06亿元至2,184.17亿元,同比增长幅度约为11%至13.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75.76亿元至178.55亿元,同比增长幅度约为26%至2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60.66亿元至163.55亿元,同比增长幅度约为11%至13%。

二、核心数据

在中国电信披露的相关数据方面,重点来看用户数、业务规模等方面。

在个人通信及信息化服务(To C)方面,截止2020年底,公司移动用户规模达到3.51亿户,净增用户数连续三年行业领先,其中5G套餐用户达到8,650万户,渗透率达到24.6%,位居行业第一。

在家庭通信及信息化服务(To H)方面,截止2020年底,公司宽带用户规模达到1.59亿户,用户规模稳健增长;公司天翼高清用户达到1.16亿户、全屋WiFi用户达到3889万户、天翼看家用户达到884万户,智慧家庭业务快速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

在政企通信及信息化服务(To B/G)方面,公司是国家级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是云网融合的全球引领者。公司天翼云在全球运营商公有云 IaaS 中排名第一,收入规模在国内运营商中排名第一,公司是国内最大的 IDC 服务提供商。

三、研发进展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注重在研发方面的投入,2018年、2019年、2020年度,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74%、1.13%和1.21%,保持持续上升趋势。

技术进展方面,公司围绕核心能力,实现以云、网、边一体化和数字化为代表的核心技术能力的自主掌控突破。着重在5G与边缘、云网融合、数字化平台、安全及前沿技术五大核心技术领域实现自主掌控能力突破。

(1)5G 与边缘

持续打造 5G 数字化服务平台,包括自研云边端协同、边网深度融合网元、精准调度分发的 5G 边缘智能整体解决方案;自研 5G 白盒小基站和低成本室内覆盖系统;重点研究大规模组网、共建共享、多频协同、智慧运营等 5G 关键技术。

(2)云网融合

持续打造云网运营系统,包括研发新一代自主可控的云平台及关键技术;打造关键网元云化统一承载与纳管能力;自主掌控云网一体智慧运营核心能力。

(3)数字化平台

持续打造关键数字化平台及核心能力基座,包括攻关大数据、AI、区块链、大视频、大连接、数字化运营等数字化核心技术;着重自主打造工业互联网、车路协同等数字化平台和应用开发平台。

(4)安全

持续打造云网基础设施及数字化平台安全防护能力,包括重点攻关面向 5G、云网一体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和应用的安全防护关键技术体系;自主打造安全服务化、安全能力开放及安全管理平台。

(5)前沿技术

密切跟踪量子信息的研究进展,探索量子信息与现有通信系统相结合的应用方案,搭建 6G 网络仿真平台,攻关 6G 网络架构、6G 内生安全等关键技术,加强卫星互联网前瞻技术攻关,构建陆海空天一体的覆盖能力。

四、行业竞争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国电信所处行业为信息传输、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中,公司所经营的移动通信服务、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所属 行业代码为“I63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公司所经营的产业数字化服务所 属行业代码为“I65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从整体行业发展概况来看,在移动通信方面,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运营商对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与部署以及终端应用生态的蓬勃发展,国内5G实现了快速的普及与增长。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已成为5G应用的全球领导者之一,2020年中国5G连接数占全球5G连接数的87%。根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20年底,国内已累计建成5G基站71.8万个,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根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931万个,全年净增90万个。其中,4G基站总数达到575万个,城镇地区实现深度覆盖。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开通71.8万个,5G网络已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市。

另一方面,移动数据流量消费规模保持高速增长,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推动应用端内容生产和消费形式持续更新,催生更丰富的娱乐、工作、学习方式,带来了海量的流量消费。根据艾瑞咨询,中国短视频平台平均日活跃用户数在2020年达到6.29亿人,游戏用户数量已达6.65亿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疫情下的居家办公、远程学习等新型生活工作模式的影响,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需求进一步激增。根据工信部统计,2020年国内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1656亿GB,同比增长35.7%,全年移动互联网月户均流量(DOU)达10.35GB/月/户,比上年增长32%;12月当月DOU高达11.92GB/月/户。其中,手机上网流量达到1568亿GB,同比增长29.6%,在总流量中占94.7%。随着5G网络的快速发展,DOU水平也进一步提升。

在移动通信、固网通信及智慧家庭领域,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行业内服务价格基本接近,成本控制能力较强,利润水平相对稳定;在产业数字化领域,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需求的扩张,数字化平台能力提升、营收规模逐渐扩大,利润水平逐渐优化。

整体看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的规定,国家对电信业务经营者按照电信业务分类,实行许可制度;未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从事电信业务经营活动,因此行业准入壁垒较高;其次,通信网络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存在一定的网络与建设壁垒;第三是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与管理壁垒;最后是资金壁垒,数据中心、宽带固网、存储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及维护需要极大的建设资金投入。另一方面,5G、产业数字化、云计算、物联网等行业的先进技术研发需要极大的研发资金投入。

其中,上游行业(通信基础服务、上游设备、零配件、能源、楼宇建设等)发展对本行业的影响起到基础支撑作用。一方面,其供给的基础设施、设备、零配件、能源等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直接影响了公司所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成本。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设备、新业务、新模式被不断开发出来,上游行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性价比不断提升,有利于本行业的发展。

下游行业发展影响方面,通信已经像水和电一样,日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公司所处行业的下游应用十分广泛,既包括了广大的个人及家庭消费者,又包含政府部门、工业、金融、医疗、互联网等各行各业。公司所处行业与下游行业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个人用户的通信需求和企业用户的用云需求均逐步增长,促进了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下游行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公司所处行业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对本行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技术、性能、稳定性等要求日益提升,也促进了公司所处行业的技术进步。

目前,我国不断提高对移动通讯行业的重视程度,政府也给予其更多政策优待。此前,在中国电信宣布回归A股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也随之宣布即将回归A股,三大运营商均采用“A+H”的资本框架,接下来,A股将集齐中国电信三大巨头。




文章最后空三行图片.jp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